四川日報 2020年07月21日
□川報記者 王成棟
流域防汛“一盤棋”之下,,必須正確理解“上游意識”,;面對江河洪水,,不能靠骨干工程“包治百病”——7月18日,全省防汛會商會上,,專家們不約而同圍繞這兩個話題展開發(fā)言。在他們看來,前者,,是四川迎戰(zhàn)本次長江流域性洪水的戰(zhàn)略,;后者,則是執(zhí)行過程中實實在在的戰(zhàn)術,。
表面上,,相較于長江中下游的持續(xù)強降雨、圩垸被圍,、行洪區(qū)破壩等,,地處上游的四川相對平靜。但流域性洪水,,意味著全流域無死角參與,。
其實,早在半個多月前,,“戰(zhàn)斗”在川內已經開打,。國家防汛II級應急響應啟動之前,全川12座大型水庫電站全部直接接受長江水利委員會指揮,,參與攔蓄長江干支流洪水35億立方米,。此外,根據(jù)相關部署,,四川的任務就是盡量阻攔本省區(qū)域內的洪水,,不給下游增加壓力;盡量保障自身度汛安全,,不給全局添麻煩;量力而行,,確保自身物資充足前提下伸援手,。
確保自身度汛安全和不給下游增加壓力,是重中之重:工程安全,,自身安全度汛就有了底氣,,更有了不給下游增加壓力的可能。四川有8000余座水庫,、上千座具備防洪能力的電站,,流域性洪水下,庫容這顆“子彈”怎么打,?
“小河有水大河滿”,,專家們表示,如果放任小河水進入大河,,靠一兩個大型工程來解決問題,,等于把所有的調度任務和防汛壓力全部集中于一點,。這既不科學也不現(xiàn)實。大型骨干工程是“最后一道防線”和“用在刀刃上的好鋼”,,遇到超高水位洪水時,,若庫容不足,骨干工程無法為下游減壓,。
放眼國內外,,應對大江大河的流域性洪水,操作準則永遠是“梯次削峰”和“聯(lián)防聯(lián)控”,。也就是說,,面對路過的洪峰,水庫電站群根據(jù)自身情況量力攔蓄,,不求“一次性解決”,,而是逐漸削弱,最終讓洪峰變成普通的路過水流,。這個思路下,,所有的水庫、水電站中,,防洪庫容1億立方米上下的“小不點”們,,才是一點一滴把大江大河洪峰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的主力軍。
“只要記住一條:上游的我們,,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對全流域的安危產生‘蝴蝶效應’。所以,,不要放過涓涓細流,,也不要畏懼洶涌波濤?!睍虝慕Y尾,,已故四川著名水利專家陳渭忠的原話出現(xiàn)在大屏幕上。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