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8月28日
■李丹
手帕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稱之為“巾”。漢樂府詩歌《孔雀東南飛》中就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之句,。“手帕”一詞正式出現(xiàn)是在唐朝,,唐初詩人王建在《宮詞》中寫道:“緶得紅羅手帕子,,中心細畫一雙蟬?!?/span>
在古代,,用手帕作為戀愛信物的記載更早。在《西廂記》中,,張生與鶯鶯相愛,,就是從手帕題詩相贈開始的。在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中,,有許多關于手帕傳情的精彩描寫,。手帕還有個名字叫“鮫綃”,傳說鮫人所織的綃,,入水不濡,。陸游在沈園偶遇前妻唐琬,寫的那首凄婉的《釵頭鳳》:“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惫湃诉€習慣在手帕上題詩寄情,,稱為“尺素”。如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焙髞?,“尺素”成為愛人之間書信的代稱。在古代戲曲小說中,,手帕往往成為傳情達意之物,。員外家的小姐遇上了儒雅俊朗的書生,小姐佯裝丟下一方手帕,,書生心領神會,,前去相送。手帕就成了男女之間愛情的媒介,。清代古吳素庵主人編的《錦香亭》,、吳航野客編的《駐春園》,都有這樣類似的段落,。
在民間,,戀人還賦予手帕更巧妙的象征意義。因為手帕是絲織品,,想象豐富的戀人們便把它和思念情人的感情聯(lián)系起來,。馮夢龍收集的一首民歌正是這樣唱的:“不寫情詞不獻詩,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顛倒看,,橫也絲(思)來豎也絲(思),這般心事有誰知,?”傣族有一首民歌《在酒宴上》這樣唱道:“情哥,!你唱調(diào)子不要用扇子遮著,好讓你的歌一直沖進我的心窩,;那塊手帕你不要拿出來揩嘴,,它會把秘密在大家面前戳破?!?/span>
過去,,在魯西農(nóng)村地區(qū),,則更流行著一種叫作“換手帕”的習俗,。那時,無論是男女自由戀愛還是經(jīng)媒人介紹相識的,,一旦要正式確定戀愛關系,,男女雙方就要約定一個時間,由家人陪著正式談一次,,叫作“拉對象”,,談完后,互換手帕。換了手帕,,就表示戀愛關系正式確定了,,接著擺上筵席,慶賀一番,。如果換不了手帕,,那就是不成,家人也自然不歡而散,。從民間來說,,手帕還是服飾習俗的一部分。那時,,人們在生活,、勞動中,天天需要揩手,、揩鼻涕,、揩汗等,于是創(chuàng)造出手帕這種佩巾,,攜帶身上,。為了方便美觀,人們又創(chuàng)造出許多花樣來,,織得小巧玲瓏,。最初,大抵是戀人們在勞動,、生活中互相關切,,送手帕揩汗、揩手,,漸漸地,,戀人們看中了手帕這種能夠隨身攜帶和實際應用的性質(zhì),便用它充當傳遞愛情的信物,,故而相衍成習,。
手帕演繹著一個時代的優(yōu)雅情愫。一方“尺素”傳情,,簡單樸素,,含意豐富,它體現(xiàn)了愛情的純潔和真摯,。絲絲縷縷,,流淌著濃郁的古典風韻,給人們以詩境如畫般的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