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 2022年09月08日
1076年中秋,,蘇軾給弟弟寫下:明月幾時有?
1077年中秋,,蘇軾給弟弟寫下:明月明年何處看,?
1076年到1082年中秋,蘇軾寫過五首中秋詞,,其中三首是指名道姓給子由的,,這兩兄弟也算是真愛了。
一0七六年明月幾時有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中秋,,蘇軾在密州,,“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彼鞯摹按似本褪墙?000年后一到中秋就被微信朋友圈刷屏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此之前,,蘇軾已經(jīng)六個中秋沒有和蘇轍共度了,。
為什么呢?因為王安石變了法,。
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開始實行后來無限爭議的熙寧變法,。
1070年,,因為反對變法,蘇轍出為陳州學(xué)官,,離開汴京,。
1071年,繼老弟被貶出京后,,老哥也被貶出京,,到杭州做通判。這一年兄弟倆在陳州見了一面,。
1072年,,蘇軾在杭州,蘇轍在陳州,。
1073年,蘇軾在杭州,,蘇轍由陳州調(diào)到齊州,。這兩年沒見面把蘇軾煎熬壞了,,蘇軾開始想辦法調(diào)動到離蘇轍近的地方。
1074年,,蘇軾終于挪動了一小步,,調(diào)到了離蘇轍稍微近一點的密州。一到密州,,蘇軾就看上了密州城北的一個廢棄的高臺,,他砍來“安秋、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每當“雨雪之朝,,風(fēng)月之夕”,都在臺上飲酒,、看風(fēng)景,。
這個高臺,就是超然臺,,名字是蘇轍給起的,。寫給蘇轍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在超然臺上寫的。其時蘇軾在密州,,蘇轍在齊州,,同在山東。
1076年那個中秋之夜,,蘇軾和往常一樣,,呼朋喚友在超然臺飲酒賞月,不免想起弟弟蘇轍,,有個酒友說起孔家后代孔周翰五年前也曾在這廢臺上有題壁詩,,感慨與親友十七年的分離:屈指從來十七年,交親零落一潸然,。嬋娟再見中秋月,,依舊清輝照客眠。
于是蘇軾慨然提筆,,即席寫了兩首詩:
壞壁題詩已五年,,故人風(fēng)物兩依然。
定知來歲中秋月,,又照先生枕麯眠,。
更邀明月說明年,記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傳舍,,揀枝驚鵲幾時眠。
蘇軾的酒量并不大,。他自己在《東坡志林》中說:吾兄子明,,飲酒不過三蕉葉,。吾少時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也,。蕉葉是古人對最小酒杯的代稱,。飲器中,鐘鼎最大,,梨花蕉葉最小,。那晚,估計他喝得也不多,,然而他醉了,。于是曠古刷屏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橫空出世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一0七七年明月明年何處看
1076年年底,,蘇軾又要挪動了,奉命調(diào)到河中府,,后來又調(diào)到徐州,。
1077年,蘇轍也改任著作佐郎,,又隨南京留守張方平任職,,為簽書應(yīng)天府判官。當時蘇軾出知徐州,,兄弟二人在澶濮之間相遇,,一同前往徐州,,蘇轍留居一百多天,八月十六才離開徐州,,赴南京(今河南商丘)簽判任。
這是暌別七年來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這七年,,是兩兄弟人生中第三度相別,也是相別最久的一次,。離多聚少的丁巳中秋,,蘇軾和蘇轍都寫了詞。
蘇轍寫的是《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
蘇軾寫的是《陽關(guān)曲·中秋月》: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zhuǎn)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你覺得短嗎?稍等,,蘇軾還寫了一首長的,,就是《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yīng)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jié)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zhuǎn)前山,浪飐風(fēng)回豈復(fù)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惟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此生此夜,縱然無限留戀,,卻終究是明夜孤帆水驛,,依舊照離憂!
一0八0年世事一場大夢
1079年中秋,,蘇軾既沒有和蘇轍一起共飲賞月,,也沒有和朋友通宵達旦飲他那小蕉葉杯。那年中秋,,他凄涼地在押解途中,,三天后進京入獄。這事說來話長,。
三月份,,蘇東坡由徐州調(diào)任湖州,要寫一份例行公事的《湖州謝上表》,其實只是走個過場,,前面大概說說微臣過去無政績可言,,再感謝天、感謝地,、感謝皇上等等一路感謝下來,,但他千不該萬不該,末尾多說了幾句牢騷話:我這人又老又笨了,,皇上還是用新人吧,。(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
王安石變法期間,,保守派和變法派斗爭激烈,,兩派領(lǐng)袖分別是兩位丞相司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給后者的長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擊變法的習(xí)慣用語,;“新進”則是蘇軾對王安石引薦的新人的貶稱,他以前曾在反對變法的奏折《上神宗皇帝》里說王安石“招來新進勇銳之人,,以圖一切速成之效”,。
于是御史臺里的御史們摘引“新進”“生事”等語,上奏說蘇軾“愚弄朝廷,,妄自尊大”,。接著監(jiān)察御史臺里行舒亶經(jīng)過四個月的潛心鉆研,從出版的《元豐續(xù)添蘇子瞻學(xué)士錢塘集》尋章摘句,,上奏彈劾蘇軾包藏禍心: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諷刺皇帝發(fā)青苗錢;
“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是諷刺皇帝課試郡吏,;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是諷刺皇帝興建水利,;
“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是諷刺皇帝嚴厲的鹽禁;
……
如此等等,,御史們?nèi)呵榧?,聲稱這樣一肚子壞水的人,怎么能做大臣,?必須立刻,、馬上、即時斬首,處以極刑,。駙馬王詵聽到這個消息,,立即快馬加鞭去給蘇轍送信,蘇轍又趕快派人通知蘇軾,。朝廷派出的欽差皇甫遵和蘇轍的人同時出發(fā),,但蘇轍的人先到,蘇軾知道消息,,立即請假,,由通判祖無頗權(quán)攝州事。
皇甫遵到時,,太守官衙的人慌作一團,。蘇軾不敢出來,與通判商量,,通判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好出去再說,?!碧K軾一聽,就準備出去,。祖無頗連忙提示:衣服,,衣服。于是蘇軾連忙穿上官衣官靴,,出來見皇甫遵,,說“乞歸與家人訣別”?;矢ψ竦坏溃骸安恢劣诖?。”但要蘇軾立即啟程,。
途經(jīng)揚州江面和太湖時,,蘇軾起念想跳水自殺。又再一想,,真跳了水,,會給弟弟招來麻煩。于是一路惴惴不安,,挨到京師,。
最初,蘇軾只肯承認“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是諷刺青苗法,,“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是諷刺鹽法。拖到二十四日,,承認“東海若知明主意,,應(yīng)教斥鹵變桑田”是諷刺朝廷水利的。拖到二十八日,,又承認了“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shù)”是諷刺課試郡吏……
御史們通宵審問。頂不住巨大的精神壓力,,蘇軾恍惚中給蘇轍寫下“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悲慘詩句。蘇轍收到詩和信后,,倒在書案上大哭,,但堅決不肯收下詩信。宋朝律例,,像蘇軾這樣的詩信,,如果蘇轍不收,必須得上報皇帝過目,。
神宗看了信后,內(nèi)心也受到拷問,。同時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預(yù),。已罷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書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此前被蘇軾稱為“奸邪”“小人”“新進”的變法派大臣如章惇等紛紛上書為蘇軾求情,。宰相吳充直言:以曹操的猜忌還能容得下禰衡,,陛下難道就不能容得下一個蘇軾嗎?
于是十二月二十九日,,終于有了一個結(jié)論:蘇軾貶往黃州,,充團練副使,但不準擅離該地區(qū),,并無權(quán)簽署公文,。這就是蘇軾人生中赫赫有名的“烏臺詩案”。
1080年中秋,,蘇軾于黃州寫下《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此時的深沉感慨,真非昔日可比,。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fēng)葉已鳴廊,??慈∶碱^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一0八二年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此后五年,,蘇軾都在黃州。
1082年,,蘇軾筑“東坡雪堂”,,這是他自號東坡居士的開始,這一年,,他四十七歲,。東坡居士心中的憤懣痛苦,不可說不深,,書法史上那一紙著名的《寒食帖》就是在這一年的寒食寫的: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君門深九重,,君恩隔萬里!然而能奈何,?
元豐五年(1082年)中秋,,蘇軾在黃州寫下《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fēng),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同樣是玉宇瓊樓,,同樣是起舞徘徊,同樣是舉杯邀月,,同樣是乘風(fēng)歸去,。然而六年以后的東坡居士,比六年以前的蘇子瞻,,多了些蒼涼和曠達,。他終于能理解了離別,不再執(zhí)著于圓滿,;終于能接受了平淡,,不再癡迷于絢爛。
他和過去那個滿身是刺的自己告別,,和不完美的世界和解,。這是不幸的“烏臺詩案”給他的幸運禮物。從此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他終于能夠風(fēng)輕云淡地說出: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