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6月28日
◎張志鋒
人窮不能志短,,扶貧先要扶志,這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一個重要基礎,。前些年,,少數(shù)地方的農民為“評上”貧困戶爭得不可開交,,一旦當上就不愿摘帽。最近,,記者在河北,、安徽等地采訪,發(fā)現(xiàn)有了可喜的變化:一些過去習慣了“等靠要”的貧困戶積極參與產業(yè)扶貧,,靠雙手掙錢致富,,主動申請摘帽。思想認識因何出現(xiàn)轉變,,值得思考,。
給貧困戶做一下簡單分類,,便不難發(fā)現(xiàn),除了老弱病殘等沒有勞動能力的人,、生產生活條件極為艱苦不具備脫貧條件的人,,剩下的主要就是脫貧能力匱乏、脫貧志氣不堅的人,。其中卻也有少數(shù)“張嘴談條件,,伸手要好處”的“懶漢”,有的汲汲于眼前的蠅頭小利,,有的甘于長期貧困,。
不少貧困戶缺乏有效的“自富資源”,一般只會種地,,無形中限制了自身的發(fā)展;文化水平偏低,,也沒什么技術,;家里大多有孩子、病人和老人等需要照顧,,很難走出家門,,通過打工來掙“外快”。這樣的貧困戶脫貧有一定困難,。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并再次強調要開展扶貧扶志行動,,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fā)展能力,。對于那些有勞動能力、無脫貧志氣的貧困戶,,做好思想引導,、克服思想惰性是激發(fā)內生動力的前提。只有當貧困人口意識到通過勞動擺脫貧困的可能,、嘗到了脫貧致富的甜頭,,調動扶貧意愿、靠自身努力擺脫長期貧困才會成為可能,。
缺什么,,補什么;什么弱,,幫什么,。扶貧要扶志,關鍵是“扶實”,。勵志不是凌空蹈虛,,最終要落實到行動,,落實到實實在在的脫貧效益上。俗話說得好,,扶上馬再送一程,。先要幫貧困戶找到合適的“馬”,他們才可能奔向脫貧的目的地,。
合乎貧困戶意愿和能力實際的扶貧政策,,最能激活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貧困戶參與扶貧產業(yè),,一般最擔心市場風險,。政府、企業(yè)合理分散,、分擔市場風險,,幫助貧困戶在“學游泳”中掌握基本的市場規(guī)律,有助于消除貧困戶的后顧之憂,。
扶志也好,,獎勤也罷,都不能用蠻力,。如果有產業(yè),、有錢掙,多少人會自甘貧困,?在扶貧過程中,,不能一味怪貧困戶“太懶”,也要多想想他們能干什么,,有沒有合適的產業(yè),?怎樣創(chuàng)造風險低、回報好的脫貧環(huán)境,?脫貧攻堅只剩不到3年時間,,找準貧困群眾脫貧意愿和實際能力的結合點,給予務實的產業(yè)政策和激勵措施,,就一定能讓貧困人口一個不落地奔向全面小康,。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