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10日
◎康定市融媒體中心
我們一直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這路上有無數的扶貧人默默奉獻,,用心用情做著看似平凡而又關乎群眾生產生活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來品味一則康定市孔玉鄉(xiāng)折駱村第一書記譚志芳的自述。
“2018年3月,,經康定市統(tǒng)計局報請市委組織部批準,,選派我到孔玉鄉(xiāng)折駱村任第一書記,在駐村工作的兩年多時間里,,我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部署要求,在孔玉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扣脫貧摘帽目標,深入推進‘五個一批’行動,,全面落實‘22個專項’脫貧措施,,充分發(fā)揮幫扶力量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通過宣傳黨的政策,、推動精準扶貧、建強基層組織,、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明顯實效,,圓滿完成14戶,、40人脫貧和村‘摘帽’目標。兩年多的歷練,,讓我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思想上更加堅定,工作上掌握了更多的方法,,情感上和群眾貼得更緊了,。在這期間,也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這里我就為大家講述我扶貧工作中的幾小個故事,。”
“‘駐村’需‘駐心’,。集體經濟從無到有,,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百姓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正朝著美麗鄉(xiāng)村穩(wěn)步邁進,,扶產業(yè),,聚人心。兩年前,,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孔玉鄉(xiāng)折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擼起袖子準備大干一場。然而,,現實卻比想象的難,,我默默立下誓言:不干出個樣子,決不罷休,!”
“2018年4月17日,,村子里迎來一場大雪,當時我正在康定給領導匯報工作,,突然接到包村干部舒華貴的電話:‘譚書記,,你快來吧,折駱村的大部分種植戶菌棚都被大雪壓塌了……’一聽到大棚壓塌,,如晴天霹靂,支支吾吾的匯報完工作后,,我直奔村大棚現場,,查看受災情況,當看到一個個被雪壓塌的大棚,,我禁不住哭了,,那種傷心真的好無奈,但傷心是無濟于事的,,馬上開展救災是當務之急,,擦干眼淚,挽回損失是最重要的,。于是,,安排好村‘兩委’參與核災、村文書統(tǒng)計災情報表并上報鄉(xiāng)政府,,同時組織村八大組織與群眾進行自救工作,。除了公棚還有幾戶群眾的大棚,我立即又趕到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春玉家倒塌的菌棚現場安排自救工作,。就這樣一家一家的跑,,經過兩天的奔忙,種植戶恢復了能恢復的菌棚,,并上報了市農牧局,。建檔立卡貧困戶經濟發(fā)展非常脆弱,如何保證老百姓的收入不受影響?羊肚菌市場前景還不錯,,能不能通過種植羊肚菌來發(fā)展并壯大集體經濟?當晚我輾轉反側,,一宿未眠。”
“第二天早上起來后,,馬上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商議并得到他們的支持,,立即請農牧局的專家到折駱村考察論證,專家們非常支持,,并及時與相關部門對接,,爭取扶貧資金,對接信用聯(lián)社爭取無息小額信貸,,現在有幾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為村里的種植養(yǎng)殖大戶,。再后來,通過與村‘兩委’多次商量,,經過四議兩公開,,在群眾大會上通過,決定用第一書記的二十萬元種植項目作為啟動資金,,把折駱村集體丟荒多年的荒地平整出來種植羊肚菌,。改土期間報告市上領導,對接了相關部門,,爭取到了100萬元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采取農戶入股,成立了呷多合作社,,整村發(fā)展產業(yè),,整改、平整了羅米溝一百余畝土地,,在當年11月份集體種植60畝,,農戶種植220余畝羊肚菌,,從此種植戶從幾家發(fā)展到多家,,從幾十畝發(fā)展到280畝……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折駱村形成‘合作社+農戶’模式,不僅帶動本村貧困戶和不能外出務工高齡人口在合作社就業(yè),,每年還給村集體創(chuàng)造收入,。大棚改擴建后,經得起災害侵襲,,產業(yè)發(fā)展得到保障,,我們心安了,群眾的心穩(wěn)了,?!?/p>
“回顧這幾年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有苦有累,、有哭有笑,,但我從來沒有后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