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0月26日
◎丹巴縣委中心報道組 楊全富
“屋外大雨心驚慌,屋內小雨濕衣被,;羊腸小道路難行,一袋鹽巴走半天,。如今天塹變通途,,皮船背帶掛門后;農(nóng)村世界變了樣,,住上新房頌黨恩,,感謝祖國為人民?!边@是丹巴縣臘月山三村楊扎西搬進新居后所唱的啦啦調,。這位六十歲的老人,小時候住四面透風,、泥土蓋頂?shù)氖?,如今搬進黨和國家?guī)椭湫藿ㄆ饋淼牟孛裥戮樱瑢伯a(chǎn)黨總有說不完的感激之情,。
1959年,,楊扎西降生在臘月山最偏僻的一個小山村里。從此以后,,他就與這座山村共生長,,與那座房相依偎。
“那時候,,家里孩子多,,雖然父母親辛辛苦苦地耕種,然而還是年年入不敷出,?!睏钤鬟€清楚地記得,那時候家里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小破樓,。一到冬天,,凜冽的寒風穿過墻體,在家里和在野外好像沒什么區(qū)別,,雖然燒著旺旺的火盆,,卻只能烤熱胸口,后背早已涼透,;到了夏天,,一進入梅雨季節(jié),雨水隨著樓頂?shù)牧芽p浸透下來,,屋外下著大雨,,屋內也是小雨不停。晚上,,房間內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盆子,,叮叮咚咚的水滴聲不絕于耳,。那時候最怕下暴雨了,一下暴雨,,父母親每個人抱著一個小孩,,隨時準備離開危房。
楊扎西還記得,,一到秋日里,,趁著天放晴,母親和父親開始忙著修葺房舍,。在很遠的山林里運來黃色的黏土,,倒入軋斷的雜草,與水一起混合成稀泥抹在石墻里,,將石墻之間的縫隙填滿,。這樣就能盡力將那些穿墻而過的風都阻擋在外面,能在冬天住得暖和一些,。
“穿孔石墻漏雨房,,幾張木板幾張床。鍋里煮的酸菜湯,,面上不見一滴油,。辛苦工作幾十年,年年超支年年苦,?!被叵肫甬斈甑钠D苦生活,活了一個甲子的老人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那個時候只要有睡覺的地兒就算不錯了,,能吃上一頓玉米饃饃就算過年了?!?/p>
時間來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土地包產(chǎn)到戶的政策終于落地生根。那一年,,他成了家,,分到了20畝旱地,有了真正屬于自己的土地,。那時候,,感覺天空都格外的清朗,美好的生活正在向著他招手,。
有了自己的土地,,楊扎西更勤快了。為把20畝旱地管理好、經(jīng)營好,,他和妻子披星戴月,、早出晚歸,每一天都在田地里忙碌著,,就像捧著寶貝似的精心呵護著眼前的這片莊稼地,。
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收的喜悅。那一年,,楊扎西家收獲了苞谷五千斤、各種豆類三千斤,。對于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而言,,似乎沒有什么了不起的,然而相對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來說,,算是大豐收了,。楊扎西將豆類全部售賣,獲得二千余元,,那些玉米,,他一半用來喂養(yǎng)肥豬。當年他家宰殺了三頭最大的肥豬,,請鄰里鄉(xiāng)親吃了個夠,。這時候,楊扎西便有了翻修住房的打算,。
1985年夏天,,楊扎西將住了二十余年的石墻房推到,著手修建新房,。從挖墻基到收集建筑材料再到砌墻,,都是楊扎西帶領一家人起早貪黑地勞動。半年后,,一棟藏式民居拔地而起,。住進新房的那一天,楊扎西買了一串鞭炮,,掛在樓頂上噼噼啪啪地放了起來,,宣告了嶄新生活的開始。
住進了新房,,楊扎西對這樣的舒坦日子心滿意足,。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楊扎西家附近發(fā)生了滑坡,楊扎西的新房被撕裂了許多口子。雖然用石頭將裂縫勉強補上,,然而,,風照樣能從縫隙中擠進來。
2017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了大山深處,,也吹到了臘月山三村。那一年,,楊扎西家的住房又發(fā)生了大變樣,。
“你家的住房建在滑坡地帶,已不適宜人居住,,我們建議你搬遷到山腳去,。”經(jīng)過專家鑒定,,楊扎西家完全符合精準扶貧政策中易地搬遷的條件,。
面對干部們的勸說,楊扎西也動了心,。因為他知道,,長期在滑坡地帶居住,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著實讓人心驚膽戰(zhàn)的,。不過,他知道,,新建住房需要一大筆錢,,并不富裕的楊扎西哪能拿出那么多錢。
“你只管出力就行了,,資金政府會幫你解決的,。”鄉(xiāng)政府干部將易地扶貧表交到他手里,,并指導他填好了表,。看著表格上自己鮮紅的手指印,,他感覺仿佛在夢中似的,。按照搬遷政策標準,他們家5口人每人補助10000元,,120平方的新房算下來自己只用了兩萬元左右,。
2018年3月,丹巴峽谷里春潮涌動,,楊扎西帶著家人,、趕著牛羊搬進了新居,。寬闊的水泥路修到了門前;穿過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瓷磚鋪地,、窗明幾凈的房屋;房屋的后方,,有一大片空地,,高大的蘋果樹剛抽出了新芽。讓楊扎西更高興的是,,政府早已為其規(guī)劃了掙錢的門路——在新房后的那片空地上種植中藥材,,妻子也被安排到公益性崗位上,每個月有四百余元的收入,。
站在新房的樓頂,,楊扎西回望遠山上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想起六十年里自己走過的風風雨雨,,楊扎西的眼睛再一次濕潤了,激動地唱起自編的啦啦調:“黨的政策暖民心,,藏民新居解民憂,。大步走上致富路,幸福道路萬年長……”悠揚的歌聲在新居上空久久地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