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19日
◎龔伯勛
明正,、木坪兩土司的甲木二姓從何說起,? 明正家族曾夸耀他們是果親王之后,,還將果親王和王氏幺幺親昵之態(tài)繪成畫,,供奉經堂,。查騫在《邊藏風土記》中就有記述:“余旅爐,,偶詢于廢土司甲木龍光姓氏之由來,,及其弟甲木四郎,,僉自炫稱實為果王后,,并言龕主祀果王及桑結畫像,,蓋取歡喜佛。番俗不以為嫌也,?!本褪钦f,明正的后人,,為炫耀他們是果親王之后,,還將果親王與他們先祖母親昵相擁畫成歡喜佛那樣,堂而皇之的供在神龕中頂禮膜拜,。賀覺非在《西康記事詩本事注》“從七筆鉤說到明正,、木坪兩土司”詩中,也有“親王土婦原無礙,,甲木相傳似有由”句,。在“注”中,賀先生在詳述了明正與木坪兩土司家的關系后指出,,撤“果”為甲,、木二字分別作兩土司之姓,明正姓甲,,木坪姓木,,說不過去,因為“木坪之木字,,在果親王以前,;明正土司后人所用之甲字姓雖在后,然字譯音?!惫P者在前面已說到,,“明正土司”實是漢語之稱呼,藏族人則只知有“嘉拉甲布”,?!凹住笔恰凹巍弊譂h語的另一譯寫。明正后人將自家的姓氏說成“甲”,,以顯示他們是清王室之后,,實為攀附,以龍種自詡,。至于說果親王與明正土婦(也有說是明正之女)有染,,也純屬杜撰。果親王奉使泰寧,,有《往返日記》可考,,其路過爐城,僅來住一夜,,去宿一晚,,且天晚投宿,一早即去,,來去匆匆,,能有多少機會去“染”?
府衙和廢城
明正土司的衙門有幾處,?建于何時,?說法不一?!犊刀h志》的記載是:“清乾隆十年(1745年)堅參德昌明正土司職責,,建衙于爐,其衙署有二:一在城內子耳坡麓折多河兩岸(今州政府所在地),,官邸宏大,,是接見各土司及處理所轄土民事務均在此辦理,也稱‘明正衙門’,;一在城南色多地方(今金剛寺村地內),,世稱‘邑多衙門’,是明正家主持家祭之所,,此時若有民事,,亦在此處理?!?/p>
此說多有商榷之處,。至于“土司衙門”及其與“明正”活動有關的場所,,史志有載的和傳說的有下列幾處:
最早的衙門在廢城。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南門外公主橋左側跑馬山下的那條溝中,,興建自來水廠施工中(也有說在溝中挖地建東風林木社果園時),曾在亂廠窖中挖出多具埋在下面的古人尸體,。傳說,,早年“明正”就住在南門公主橋邊跑馬山下的那條溝內外,是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夏,,上面的“五色?!焙W颖瑵q,發(fā)生泥石流,,才沖毀的,。那些沒來得及逃走的古人,就是被埋在泥石流裹下來的亂石堆中的,,其中還有幾人似圍坐一起打牌的樣子,,可見那場災難來得之突然。著名畫家吳作人1944年赴康,,來到南門外的公主橋邊,見到那片亂石窖,,目睹打箭爐古城廢墟,,觸景生情,當即創(chuàng)作了一幅《公主橋畔的經幡》,,并賦《吊打箭爐廢墟》詩,,云:
鰲動摧天柱,瓊池傾怒潮,。
狂吞千谷雪,,醉撼九重宵。
殘照迎風白,,寒云渡嶺消,。
故城今何在,犛鬣入風飄,。
難以想像,,古城廢址中沒有衙門,。所以“明正土司”最早的衙門應在南門上,。當然這有待進一步考證。
城中老衙門,?!犊刀h志》將城中老衙門的興建時間,,定在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即堅參德昌遷爐之年。堅參德昌是從生母王氏幺幺所在的木坪,,來打箭爐襲十一代明正土司之職的,。之前就有喇章作為“第十代明正”在此管理明正印務(行土司之職),難道沒有辦事的“明正衙門”么,?早為明正住牧之地的打箭爐,,在堅參德昌來了才建衙之說,于理不合,。再說,,有史料可證,打箭爐在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曾發(fā)生大地震,,執(zhí)掌明正大權的桑結就是這場大地震中死亡的,,地震把土司都壓死了,衙門的房屋還不垮么,?,!二十年后,堅參德昌遷爐,,重建府衙也在情理之中,。重建并不等于之前沒建。是否可以說,,城中的老衙門是在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大地震,,或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泥石流毀了南門上的古城之后就已遷建?果親王在《西藏往返日記》中記載,,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十二月十九日,,到達打箭爐后“是夕宿于爐公瑣南達爾查及(處)”,達爾查及,,是達結的另一漢語譯寫,,這個達結指的應是第九代明正土司堅參達結。這也印證土司衙門早已存在,。
再有,,《康定縣志》上說“明正衙門”在“子耳坡麓折多河兩岸”亦欠確切。明正衙門并不跨折多河兩岸,,準確地說應是“折多河西岸”,。今州政府所在地就是明正衙門的舊址,之前民國時期的“西康省政府”也設在這里,。山邊老衙門圍墻遺跡尚存,,一看便知。在州政府辦公群樓左側與安覺寺相對,、曾是“明正”舊居,,解放后曾為老州長沙納建有一住所,,“文革”時期人稱“沙公館”,兩派在此還上演過“好戲”,,這是題外話,。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