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11月02日
◎ 湘西有為(苗族)
“天下無好酒,,唯有五谷香”……
父親每次與友人“煮酒論英雄”“海量納知己”的時候,總會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快胸臆,直起腰桿,,亮起嗓子,,吼上幾句“嗨喲,嗨喲,,嗨喲……踩五谷喲……的“五谷”神曲之后,,便拋出這句話終止所有關(guān)于酒的話題。
父親喝酒,,但不嗜酒,父親釀酒,,但不賣酒,。
父親憑借“譚家釀酒十八方”的釀酒秘方釀造出來的“五谷酒”,在湘西巖子坡方圓十八里,,周圍十八寨堪稱美酒中的極品佳釀,。
凡是熟悉父親的人,談酒必定談起父親,,說起父親,,話題必定與酒有關(guān)。
自兒時懂事起,,銘刻在記憶深處的最美的圖畫便是父親圍著圍腰,,光鮮著古銅色的胳膊,胸脯如烏龍山般堅挺,結(jié)實的肩膀,,頭戴草帽,,肩批土布汗巾,腳穿柔軟草鞋,,穿梭在瓦罐排列成陣的釀酒坊的高大身軀,,不管嚴(yán)寒酷暑,三月桃花盛開時節(jié),,秋天丹桂飄香的佳期,,父親準(zhǔn)確把握時令精心釀造出聞香即醉的五谷酒。
聽父親說,,明末清初年間,,爺爺?shù)臓敔敱沩樸浣哆吳嗍剑皆綆X,,涉河跨溝,,沿路抗耙抬犁,扶老攜幼,,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就在大靈山下,,果梨河畔,,中國佛教圣地太平山旁留了下來。爺爺?shù)臓敔敱惚谎矍暗乃で嗨宰恚呵宄和傅椎墓婧尤缫粭l白色的飄帶,,柔軟的鑲嵌在時起時伏的坡嶺丘坎,,山澗細(xì)軟纏綿的溪水匯集朵朵浪花滋潤兩岸翠綠,松柏樅林高聳云天,,競相輝映陽光金輝,,爺爺?shù)臓敔敻┫缕v的身軀,雙膝臥跪,,用雙手深深地扎入黝黑的土地,,捧起一把黑土熱淚盈眶:這就是我們的家園。
爺爺?shù)臓敔旈_疆辟土,,安營扎寨,,并給這個美麗的地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巖子坡。憑借巖子坡氣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質(zhì)甘甜的先決條件,爺爺?shù)臓敔敱汩_始釀酒的營生,,以大米,、玉米,、紅苕、高粱,、小麥為原料,,水用果梨河泉水,曲為踩曲,,分別采用選料,,加曲發(fā)酵,蒸餾出酒,,存儲,,過濾,再老熟,,過濾,,儲藏(苕洞儲藏),通過努力,,五谷酒便走進(jìn)千家萬戶,,家喻戶曉,享譽一方盛名,。
到父輩這一代人,,巖子坡上已經(jīng)是數(shù)百戶譚姓人家,同頂一方天,,同踏一片地,,同飲一河水,同出一宗脈,,同為一家親,。如今,父親便是這一宗位高輩尊不多的至高尊者,,說起位高輩尊不單純是指他老人家的年紀(jì)大,、輩分高,最關(guān)鍵的是父親是族人中得到五谷酒釀制真?zhèn)鞯母呷恕?/p>
父親自幼隨爺爺走鄉(xiāng)串寨,,爺爺挑起酒桶在前面走,,邊走邊吆喝著:譚家米酒,譚家紅苕酒,,譚家包谷酒,譚家高粱酒喲…….要換酒的快來喲……,。父親提著竹筒酒例子,,便跟在后面,爺爺吆喝一句,,父親也在后面吆喝一句:譚家米酒,,譚包谷酒……一老一少把自家釀制的最真最純的五谷酒酒紛紛送到果梨河畔,、大靈山下周圍十八寨,方圓百里的千家萬戶,,讓每一個勞作之余的村民能夠家人團(tuán)聚在飯桌旁,,一起聞著酒香,品嘗著土家,、苗家幸福的日子,。
也許是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父親終身難忘那段美好而苦難的日子,,爺爺為了一家生計,,在三四十年代人民生活極端困苦的歷史時期,糧食緊缺的特殊年代,,爺爺采用糧食釀成酒,,再用酒換成糧食的方式謀生。這對于一個饑渴惶惶不可終日的成長期的父親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酷刑,,一種最為殘酷的折磨,也許是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父親便有了發(fā)奮讀書的念頭,。一生只懂得用糧食釀酒再用酒來換糧食的爺爺,固執(zhí)已見地認(rèn)為用糧食釀酒再用酒換糧食養(yǎng)大的人,,不要再去奢望另外一種活法,,也不可能有其它活法,一生只配過著用糧食釀酒,,再用酒去換來糧食生存的生活,。正因為是這種想法,導(dǎo)致父親年幼時對讀書有了強烈期待,,甚至說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痛,。爺爺為了后繼有人,不會錯過任何時間地點,,不厭其煩地講述著他的高見:釀酒好,,有酒喝,有飯吃,,餓不死……
說起釀造五谷酒,,父親經(jīng)常習(xí)慣地摸一摸自己的腦袋和屁股,語氣包含無限親切之感:老子當(dāng)初不知道挨過你爺爺多少次眼袋腦殼,,更加不知道挨過多少次板子,,那感覺,那感覺,,哎,,哈哈哈,,哈哈哈哈……
每次聽到這些話語,從內(nèi)心深處油然而升一種奇怪且強烈的想法:假如人生的歲月可以倒流,,我真想回到爺爺釀酒的那個年代,,親眼目睹一下他老人家釀酒時候唱五谷神曲的彪悍形象,親身體驗一下爺爺傳授五谷酒釀造工藝而因記不住程序,,被他老人家手中眼袋腦殼敲打的那種疼感,,親口嘗一嘗爺爺釀造出來的五谷酒,爬在爺爺?shù)谋成?,抱住爺爺?shù)牟弊?,在他的耳邊,學(xué)唱那首蕩氣回腸,,柔美三千,,韻飄五谷香的五谷神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