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02月17日
■阿期的確
九龍彝族口弦是九龍彝族遠古的文化遺存,,堪稱音樂活化石,。它深深地融入九龍彝族的生活細部,,在漫長的歲月里,默默地陪伴著九龍彝族人民,,敘說著他們內(nèi)心的苦與樂,,為九龍彝族民間樂器之瑰寶。
九龍彝族青年男女都喜愛口弦,,口弦不僅是隨身攜帶的樂器,,更是一種富有九龍彝族特色的飾物。佩戴口弦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九龍彝族男女青年進入青春期的標志,。九龍彝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離不開口弦,,相互贈送口弦,使之成為愛情的信物,??谙医o九龍彝族人民帶來歡樂和幸福,于是口弦成了九龍彝族人民的愛情文化符號,。
九龍彝族口弦作為愛情文化符號,,凝聚著九龍彝族文化的原始意蘊最為凸出,它體現(xiàn)了愛和情,,體現(xiàn)了九龍彝族繁殖力和生命力的延續(xù),,這就是九龍彝族口弦最基本的定義。
口弦,,彝語稱“何嗬”,。它是彝族傳統(tǒng)樂器中最受寵愛的。人們對它愛不釋手,,百聽不厭,。
口弦是一種簧樂器,長約三至五寸,,寬約二至三公分的竹片或者銅片,,中間精心雕刻著長形的簧牙,小巧玲瓏,,攜帶方便,,其音域?qū)拸V,音質(zhì)清脆,,音色柔和,,能抑揚頓挫的表達各種思想感情,因而深受九龍彝族男女青年的喜愛,。九龍彝族男女青年幾乎人人都有一副口弦,。
九龍彝族口弦,寬不過一點五厘米,,長不過九點五厘米,,一般有一片到六片的不等。其吹奏出的聲調(diào)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最常見的以一公一母相配,聲響一高一低二片的口弦和一公一母一子相配,,聲響高中低三片的口弦,。三片口弦吹奏出的樂聲抑揚頓挫,高低蕩漾,,婉轉(zhuǎn)動聽,,吹奏者感情奔放,,聆聽者感情激動,快樂的人聽了激情涌漲,,熱淚盈眶起來,,有悲傷心事的人聽了更加傷心,淚流滿面,,涕泣不止,。口弦把不同心情的人帶到不同的境地,。
九龍彝族口弦,,有竹制和銅制兩種。竹制的叫做“瑪便”,,銅制的叫做“圖史荷轟”,,有兩片到五片不等。竹制的音色深厚,、低沉,;銅制的音色清脆、秀麗,。
打制銅口弦是件精細活,每道工序都很講究,,先把銅皮剪成塊,,打制成銅片,再剪切出口弦模型,,用磨制器具磨平,,再以火柴慢慢煨均,加強堅硬度,。然后劃出舌片,,挑出舌片,翻卷成形,。最后進行剪頭,,剪頭功夫必須到家,火候必須到位,,口弦頭尾重量一定要均衡,,否則彈不出聲音。
吹奏口弦時,,左手拇指和食指捏弦尾,,口弦舌簧對著微張開的口,右手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上地撥動弦片尖頭,,發(fā)出弦聲,,巧用口氣,,隨心所欲,吹奏出各種婉轉(zhuǎn)動聽的音樂,,借以傳遞心聲,。吹奏者既可按九龍彝族傳統(tǒng)的口弦調(diào),吹奏出幾十種音色音調(diào)不同的口弦,,傳遞人間古往今來的人情世故,。又可學著山野里的雀鳥啁啾聲吹奏,其樂無窮,??傊煜赂鞣N美好動聽的聲音都可用口弦盡情地吹,盡情地奏,,盡情地享受,。
初學口弦的人,要特請師傅指點,,掌握傳統(tǒng)的口弦調(diào)基本功,。入學之初,一般各自到清涼的河邊,,以汩汩河水聲配伴,,訓練基本功。隨后尋找合適的場合,,大膽吹奏提高,,逐漸就能吹奏出優(yōu)美的曲調(diào)。
如果說,,詩是感情的暴發(fā),,那應說口弦是感情的奔放,口弦是九龍彝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寵伴,。
九龍彝族青年男女,,一般都千方百計弄到口弦吹奏,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尋找自己的樂趣,。特別是彝家姑娘,如果沒有稱心如意的口弦,,那是絕對悶悶不樂的,。可以說是睡不香,、吃不甜,、難見笑容的。因為,彝家逢年過節(jié),、婚嫁宴慶,、在歌舞場上、走親訪友等場合,,都要姑娘演奏口弦,。故此,誰都不愿矮人一節(jié),,而是想互相攀比,,爭得贊美。
口弦更是九龍彝家姑娘談情說愛,、傳遞心聲的絕妙工具,。如果有情人,相約在微風吹拂的大樹下,,在潺潺的溪溝邊,,青萋的草壩上,幽然的石包旁,,姑娘就把深深的愛情,,用口弦向遠在天邊近在咫尺的意中人傾述,去撥動著小伙子的心,。所以彝家有句“月琴會唱,、口弦會說話”的諺語。
除了在喜慶等場合下興奏口弦外,,九龍彝家還有個最佳的吹奏口弦時刻,,那就是凌晨公雞報曉之際。這時,,天地處于靜謐,甜睡了一夜的人們,,心精集中,,容易激動。那自然中格外悠揚婉轉(zhuǎn)動聽的口弦聲聲,,牽動著青年人心里纏纏的情愛,,也勾起了老年人童年的夢和青年時的情懷。就是吵夜的奶娃娃此時此刻已嘎然乖下來,。故此,,九龍彝家有句“凌晨吹口弦,無人不激動”的諺語,。
口弦是九龍彝族人的心愛之物,。一般采用竹筒裝藏,竹筒的外表,有的精雕細刻上美麗的花紋,。姑娘們把口弦裝在竹筒里,,弦尾穿上彩線,系在衣襟扣上,,貼在胸脯內(nèi),,以防濕潤。
口弦有多種來歷傳說,,其中有一傳說是:古代有兩家人發(fā)生械斗,,結(jié)下了冤仇大恨。兩家人的中間有片美麗的大草壩,,原來是不分你我合牧性畜的,。結(jié)仇后中間打樁,各占一方,,可是這兩家人,,一家有個漂亮的姑娘,一家有個英俊的小伙子,。有一天,,他倆各自趕著羊群到草壩上放牧。兩人到樁界上一見鐘情,,忘卻了家里的冤仇,,私下海誓山盟,請月下老人訂了終身,。準備逃婚時,,雙方父母發(fā)現(xiàn)后將他倆抓了回去,并再也不讓他倆出門,。由于這對有情人相愛太深,,患上了相思病,不到半年就先后離開了人世,。一年后,,在這兩個情人的葬地上,各長出了一簇青悠悠,、綠蔭蔭的冷竹,。人們看到這兩簇冷竹,就想起了這對有情人,。為了紀念他們,,人們砍來一根竹,制成一公一母相配的二片口弦,,讓人們吹奏,,追思人間真誠的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