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2月24日
◎彭家河
在川北,,只需微微一抬頭,,就看到了蜀南。
蜀南與川北,,聲律對仗,,信手捻來放在一起就天衣無縫。有一年,,我們縣上召開文代會,,朋友要送我們一幅畫以示祝賀,我倆絞盡腦汁才擬出“蜀南竹海天下翠,,川北漁鄉(xiāng)世上奇”的題款,。在這個推敲的過程中,我突然發(fā)現(xiàn),,有陰影的,,不光是高墻大樹,還有不少字詞語句,。一個詞句的巨大身影往往會把另一個詞語的光芒掩蔽,,以致同一個事物,換一個詞語竟然無人能識,。
蜀南竹海,,多年前就聽說了這個四個字,,形象生動,,方位清楚,過目不忘,。大意是說,,在我居住的川北向南望去的群山之外,,有一片如海的竹林,。竹子我們都不陌生,,竹海不過是一片竹林吧,我老家屋后就有一大片,,所以我對竹海也就沒有多少特別的期待,。我認識的朋友也是個作家,她說她老家也在川北,,現(xiàn)居住在長寧縣,蜀南竹海就是她們縣的,。耳熟能詳?shù)氖衲现窈:湍吧拈L寧如何對等起來呢,?蜀南竹海一見如故,長寧居然還是頭一回聽說,。就好像升鐘湖與南部縣,, “中國升鐘湖、世界釣魚城”對旅游愛好者,、釣魚愛好者魅力十足,,但提到南部縣,估計不少人對這個已經(jīng)叫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縣名還是非常陌生,。
我便陪河南的文友從川北直達蜀南,,半天時間就從嘉陵江邊來到長江南岸。進入長寧,,又認識了一個新詞——淯江,。一路上,蜿蜒的淯江與岸邊的竹林默契配合,,一曲一折,,峰回水轉(zhuǎn),一幅江碧山青的長卷便徐徐展開,。河南的鄭先生看慣了荒蕪黃土,,到了長寧,不住贊嘆這方難得的寶地,,希望年邁后來此養(yǎng)老,。次日一早,我們便直奔竹海,,還沒有進入景區(qū),,在十里翠竹環(huán)拱的綠色長廊里就讓人嘆為觀止,。一路上,長寧作家小夏向我們一一介紹,,粗壯孔武的楠竹,、溫柔敦厚的慈竹、瘦勁干練的斑竹,,競相展現(xiàn),。川北有竹,多是叢生的,,而長寧的竹散生居多,,漫山遍野,一字排開,,蔚為壯觀,。濃密的竹蔭下,覆蓋著灰白的厚厚竹葉,,沒有給別的植物留一點生存的空間,。即便是正午時分,也只有星星點點的陽光可以透下來,,成團成絲的陽光,,是游人留影最好的反光鏡。不少新人在竹林里拍攝婚紗照,,選中一塊陽光,,正對著太陽打個面光,再扭下身子來個側(cè)光,,遮光板都用不著了,。竹林里散布著不少農(nóng)家樂,這里的竹家菜更是養(yǎng)身至寶,,竹蓀,、竹花、竹筍,、竹筒飯,、臘排……散發(fā)著陣陣清香,與竹木的清香一道,,讓游人陶醉其間,。
如同這片濃郁的竹蔭,蜀南竹海這個名詞把長寧這個縣名深深地遮蔽了起來,。同行的李老師也是川北人客居在蜀南,,他兒時就在山上生活,給竹子記生長年份、間伐竹子扛下山,、采竹筍竹蓀……他給我們介紹,,楠竹還分性別,有公有母,,要不,,這竹海也不會如此人“丁興”旺。竹海的前身是萬嶺箐,,從此,,這個簡潔詞語的光芒便一天天照耀四方,直至把長寧這個生養(yǎng)這片竹海的名字遮掩,。
終于,,長寧與竹海的距離變短了。那幾天,,我們還參觀了兩個地方,,一個是金楠木藝,一個是小城的書畫工作室,。金楠木藝不大的門店里擺滿了貨真價實的楠木烏木制品,,一進門就聞到了淡淡的楠木香。這個被稱為“二楠”之鄉(xiāng)的地方,,不僅有楠竹,還有珍貴的楠木,。長寧縣城不大,,然而縣城里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兩家書畫社。一弘先生的水墨畫和翰緣軒文煊先生的字,,可算是這個小城又一處文化景觀,。次日晚,我們再次路過一弘先生的畫室,,他正準備把一幅六尺大畫掛上墻,,說早上讓人買走了一件,要再掛上補那個空,。竹木養(yǎng)生,,書畫養(yǎng)眼、更養(yǎng)心,,居住在蜀南這個小城,,是多么幸運!
竹海尚長寧,,寧靜而致遠,。竹木情懷,詩書芳華。竹海長寧,,宜居,,宜業(yè),更宜賓,!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