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1月19日
編者按
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1年來,在黨中央和省州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州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以“奮斗”的姿態(tài)和“趕考”的姿態(tài),與祖國同行,,與時代同步,緊扣省委發(fā)展戰(zhàn)略和州委總體工作格局,,全州各項事業(yè)發(fā)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各族人民過上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成立71年之際,,本網(wǎng)特推出《與自治州同行——慶祝建州71周年》系列特別報道,以饗讀者,。
得妥新貌,。
今日爛田灣。
移民新村,。
◎馬建華/文 楊俊林/圖
自從老家的房子變賣后,,父母便移居成都,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便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爛田灣,、野豬凼、天池山,,故鄉(xiāng)的這些小地名,,在我的記憶里漸行漸遠。故鄉(xiāng)的景,、故鄉(xiāng)的人,,那些陳年舊事,時時入夢來,。鄉(xiāng)愁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情結,,無論走到哪里,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那熟悉的鄉(xiāng)音,那熟悉的人,,早已銘刻于心,。
侄兒多次打電話邀請我去他家,雖然瀘定得妥距康定僅100公里之遙,,由于自己不會開車,,要下去一趟,還真是不容易。暑假期間,,妹妹到康定來玩,,我們便相約回一趟得妥。
得妥早已今非昔比,,一幢幢時尚的高樓取代了低矮破舊的瓦房,,我們沿著蜿蜒的水泥路,花了20多分鐘后就到達了爛田灣,,看到許多人家門前擺放著小車,。
爛田灣是得妥的一個高半山寨子。關于爛田灣的故事,,在我的大腦里又被激活了起來,。在我苦難的童年時期,我都要到這里來打豬草,、砍柴,。要到爛田灣,必須要從一片森林里經(jīng)過,。這是生活在爛田灣世世代代的人們,,在森林中踩出來的羊腸小道,也是他們的生命通道,、謀生之路,。
這條羊腸小道至今還綿延在樹林中,只不過隨著通村水泥路的建成,,早已沒有人走過了,,但這條路卻是爛田灣人的拓荒之路、通向外界的希望之路,。上個世紀,,爛田灣人的后代正是踩著這條彎彎曲曲的山路下山到公社小學求學。因為路途遙遠,,艱險難行,,孩子們把時間和學業(yè)也荒廢到了路上,能夠走出大山的爛田灣人寥寥無幾,。記得上個世紀70年代,,我的爛田灣同學總是要比我早出門一個小時,路過我家門口時,,邀約我一起上學,,因為路途遙遠,大家只能自帶午飯,。怕上學遲到,,大家一直奔跑在荊棘叢生的山道上,。
在上爛田灣小道的對面,是一大片亂石嶙峋的荒坡,,因為毫無開墾價值,,這里便成了墓地,埋葬著村里因各種原因去世的人,,傍晚走在通往爛田灣的山路上,,看到對面密密麻麻的一座座墳頭,感到瘆得慌,,有些膽怯,,更有些恐懼。
記得還是大集體的時候,,家里沒有錢給我買鋼筆和墨水,,那時候,供銷社養(yǎng)了豬,,需要大量的豬草,,我和小伙伴天沒有亮明便相約到爛田灣打豬草,踩著潮濕的露水,,在大霧中穿行,,渾身被露水和汗水濕透,太陽當頂?shù)臅r候,,我們背著一大背豬草來到供銷社,,過稱后,拿到兩三元錢,,盡管饑腸轆轆,,筋疲力盡,仍然舍不得買一個包子充饑,。我拿著珍貴的勞動所得,,買墨水或作業(yè)本,艱難地度過了小學時光,。
漂亮的表姐因為生活所迫,,不得已嫁到了爛田灣。在這個不足20戶的山寨里荒廢了青春,,任勞任怨地操持著這個貧窮的家,。小時候,無論是到爛田灣打豬草,,還是上山砍柴,,表姐家永遠是我們溫暖的去處。
妹妹駕車行駛在曾經(jīng)墳頭遍地的水泥路上,,我們回憶著過往的點點滴滴往事,,不由心潮澎湃?!拔业竭@里打過豬草,,當時,經(jīng)過這片墳地,,心里莫名其妙地有些恐懼,。”妹妹說,。
“80年代初,,我還和爸媽一道把一片板結的荒山坡開墾出來,可以種植花生,、玉米,、紅薯,我們家的承包地也分配到了山邊上,,每年春耕的時候,,我利用周末時間,頂著烈日從家里背肥料上山來,,真是一把汗水,,一粒糧呢?!蔽乙哺锌卣f,,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面目全非了,修建電站,,移民安置,,已經(jīng)把這片墳地改造成梯田了。
汽車行駛到表姐家院壩,,年過七旬的表姐和表姐夫笑容可掬地迎接我們的到來,。我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到過表姐家了。記憶中的表姐家,,是潮濕破舊的瓦房,,看到我一臉詫異的樣子,表姐說,,因為遭遇泥石流災害,,房子被沖毀,她們易地修建了樓房,。
一樓一底的樓房,,外墻和地面都貼了瓷磚,樓上樓下一共有6間房間,,每間房都比較寬敞,,都有席夢思床,,還有衛(wèi)生間。表姐夫自豪地帶我參觀他的新家,。老宅被泥石流沖毀后,,2017年,他們找到這個相對安全的地方,,拿出多年的積蓄修建了這個樓房,。
“辛勞了一輩子,做夢都想住上樓房,,沒有想到在我古稀之年夢想成真了,。”表姐夫一臉喜悅,,如今的爛田灣人都住上了樓房,,買了汽車,過上了好日子,。
樓房旁邊是廚房,,按照傳統(tǒng),表姐家在廚房里保留了火塘,,得知我們要來,,表姐已在火塘里烤好了鮮嫩的玉米棒子,拿著焦黃的玉米棒子,,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這就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沾滿了灶灰,,嚼在口里,,甜在心里。
侄兒和侄媳婦已經(jīng)準備好了用鐵絲網(wǎng)做成的燒烤爐,,切成大小相當?shù)碾u塊,,拌上花椒面和辣椒面,放在鐵絲網(wǎng)上,,麻辣鮮香的味道飄滿了農(nóng)家小院,。吃著烤雞,與表姐夫一家人喝著小酒,,暢聊往事,,心曠神怡。
“可能你也沒有想到我們爛田灣會變成今天這樣富饒的村莊,?!北斫惴蚨酥票o我碰了一下說,以前,,你們在得妥的時候,,春節(jié)請你們上來團年,,你們在路上就要走差不多一個小時,到了我家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了,。而這樣的日子,,我和你表姐過了半個世紀,盼望公路修到家門口,,可以說是望眼欲穿,十幾年前,,勤勞的爛田灣人發(fā)揚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一年修一段,,眼看要修通路了,,沒有想到又遇到山下的一戶釘子戶,一拖又是好幾年,,后來終于修通了,,只能過拖拉機和農(nóng)用車,但我們下山,,可以騎摩托車了,,有的人家買了小汽車,由于路況差,,汽車磨損大,。回憶往事,,表姐夫如數(shù)家珍,。
“你還好意思說,我從山下嫁到山上來,,吃的苦還少嗎,?”表姐苦笑著說,從爛田灣背東西到街上要個把小時,,從街上背東西上山,,遇到夏日炎炎,真是一步一把汗水,,上山的路狹窄陡峭,,兩人相遇只有側身而過。好不容易養(yǎng)肥一頭豬,,還要請幾個壯勞力,,輪流背下山,豆腐都盤成了肉價錢,。
心酸記憶,,讓人唏噓,。時光悄悄溜走,光陰的故事總是讓人難以釋懷,。表姐說,,過去,山上的人家沒有錢蓋瓦房,,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亂石砌墻,蓋茅草,。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到戶以后,日子稍微好過一點,,家家戶戶就準備蓋瓦房,。到石棉縣去訂購瓦,運到得妥街上就要全靠人力背,,家家戶戶,,無論男女老少齊上陣,花一整天的時間,,才能把建房需要的瓦背完,。不管再艱苦,能夠住上瓦房,,也是那個年代最為幸福的事情,。
夜晚的爛田灣寂靜無聲,偶爾傳來狗吠聲,。枕著沉沉的夜色,,我進入了夢鄉(xiāng)。夢里,,我仿佛聽到鄰家阿婆喚著我的乳名,,看見家家戶戶的瓦房里冒出裊裊炊煙,有節(jié)奏的切菜聲匯聚成美妙的山村交響樂,,大叔們在霧氣騰騰的田里犁田,,油畫般的村莊讓人心醉神迷。
第二天一大早,,表姐夫帶著我參觀在得榮縣工作的侄兒修建的樓房,。三樓一底的樓房主體已經(jīng)完工,依山而建,,登上房頂,,蜿蜒的大渡河和庫區(qū)旁邊的樓房被一團團霧氣籠罩,充滿了詩情畫意,站在樓頂上,,果樹環(huán)繞村莊,,過去巨石滿山崗的地方,被機械化開墾出來,,變成了一塊塊田地,,一條條“產(chǎn)業(yè)路”把田地串聯(lián)起來,種莊稼實現(xiàn)了機械化,,節(jié)約了大量人工成本,。
白雪皚皚的貢嘎山在朝陽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樓頂成為最佳觀景平臺,。“過去,,說到爛田灣,大家直搖頭,,路途遙遠路難行,,現(xiàn)在汽車能夠直通每家每戶,我們想把這個樓房打造成民宿,,坐在陽臺上,,吃著燒烤,喝著啤酒,,觀賞貢嘎山和庫區(qū)美景,,相信會吸引更多的游客?!蓖h方,,表姐夫說,他們年齡大了,,干重體力活已經(jīng)不行了,,他和表姐種植了重樓和佛手柑,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守著眼前的美景,,表姐夫露出了知足的神色,氤氳的庫區(qū),,美麗的爛田灣,,有詩有遠方。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