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7月30日
◎王家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筆者結(jié)識了一位民建高工,,他喜歡收藏舊墨,他的圈內(nèi)人以收藏舊墨為主,也有兼藏墨模的,,令人欣慰,,筆者同他們交流心得,,獲益非淺,。
墨模又稱墨范或墨印,是制墨的工藝模具,。墨模雕刻既是制墨的重要工序,,更是一項藝術(shù)創(chuàng)作。墨模收藏指具有文物價值的舊式墨模含制墨工具,,如:煉煙時的燈碗,、燈盞、燈芯,制墨用的墨坯,,衡器,,砝碼,鐵錘,,鏟刀,,拆墨刀,翻晾用的挫墨板,,挫墨刀,,描金用的牛皮膠,陶碟,,顏料,,棕刷等。
在古代,,墨除了寫字之外,,還有一些制作精良的墨是文人珍藏的工藝美術(shù)品。制墨成型需要模具,,雕制墨模,,需要長于書畫的能工巧匠。早期的墨模,,只是將墨丸模壓成幾何形的粗坯,,再用刻有花紋或文字的墨印,,趁軟劑時壓印?,F(xiàn)存南宋葉茂實所造墨,墨面上殘存“茂制”字樣,,就是用這種墨印鈐上的,。安徽省博物館藏有多種墨模,在繪畫,、雕刻技藝上,,都有很高的審美價值。銘圓圖墨,,是清代嘉慶年御制,,乃如意館畫師設(shè)計、繪畫,,御書處刻作南匠精雕,,墨模全套六十四景,都選自紫禁城,、中南海和北海,、圓明園等處,由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承制,。 墨模工匠藝高手巧奪天工,。墨是多面體,,早期為多模印一錠墨;后改為一模一錠,,把幾塊墨印合成一起,,嵌于總墨模框內(nèi),,一丸墨的幾幅畫面同時成型,。
墨模雕刻藝術(shù)與造墨業(yè)的發(fā)展密切相關(guān)。唐,、宋,、元時墨錠,先用墨模塑制成形,,再用刻有花紋或文字的墨印,,趁軟劑時印就的。明時制墨集中在徽州地區(qū),,名匠輩出,,技藝純熟,對墨模改進很大,,由以前的多模一錠,,改為一模一錠。把幾塊墨印合成六面嵌套于總??騼?nèi),,組成一個總墨模。對提高工藝效果,,節(jié)省工序起很大作用,。明清時為盛期,在模式,、繪畫,、雕刻、裝潢方面,,精益求精,,創(chuàng)造了很多著名墨模,如“御制銘園圖”,、“新安大好山水”等,。
清代著名墨模四庫文閣,指北京故宮的文淵閣,、沈陽故宮的文溯閣,、圓明園的文源閣、熱河的文津閣,都是收藏《四庫全書》的場所,。墨模是安徽休寧胡開文于光緒年間,,請涇縣名雕模藝人王綏之翻刻,原墨模為乾隆內(nèi)府制,。墨面御制詩為彭元瑞書,,紋飾由沈喻設(shè)計繪制。圖面揉合中西畫法,,具有濃厚的宮廷界畫岡格,。原墨模刻工,,由宮廷名工擔(dān)任,。
曹素功是創(chuàng)始于明末清初的制墨名家,清《墨林初集·墨品贊》中有“海內(nèi)巨卿貢墨皆取制于曹氏”的記載,,可見曹素功技藝的精湛,,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說,。墨模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木刻藝術(shù),,也體現(xiàn)了造型藝術(shù)。早期作品,,已為藏墨家視為珍品,,如“十六羅漢”墨模為清代原版,就是珍貴的文物,。
制墨是以煙料加入動物膠反復(fù)搗杵錘敲成坯料,,再放入墨模壓制成型的過程,之后還要經(jīng)翻晾描金等步驟,。古代傳統(tǒng)制墨技藝流程:浸油,、煙碗,、燒煙,、篩煙、溶膠,、用藥,、搜煙、蒸劑,、杵搗,、秤稱、錘煉,、丸搟,、搓制、入灰、出灰,、印脫等十幾項,。曹素功深諳古人制墨之法,歸納成六大工序:煉煙,,蒸膠,,和料,制墨,,翻晾以及墨模雕刻,。
曹素功不惜工本聘請雕刻、丹青高手繪制墨模,。到了清末民初,,曹氏11世孫曹麟伯與晚清畫家任伯年是好友,任氏曾在墨莊居住半年之久,。任伯年以畫人物著稱,,且縮小作墨面,其中代表作“若耶風(fēng)韻”書畫墨,,是由任伯年繪畫,,曹麟伯執(zhí)刀雕模而成。光緒末年,,曹麟伯重金聘請墨模雕刻家王綏之,,王不僅精于雕刻且擅繪畫,他的作品多達八十余套,,現(xiàn)存的名品有“溪流”“寒香”等,,是他根據(jù)海派畫家吳昌碩的作品雕刻而成,雕刻的吳昌碩行書詩句逼真如同親書,。這一時期,,墨錠造型設(shè)計已為制墨家所關(guān)注,這種變化使墨脫離了純粹的實用價值,,體現(xiàn)出其藝術(shù)價值,。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