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2月11日
◎張秀云
冬天里,,暖是剛需,,周身熱騰騰地站在窗前,外面陰沉沉的天空才能生出詩意來,。一千多年前的那個黃昏,,天欲雪,,白居易屋里的小火爐躥著紅彤彤的火苗,坐在火苗上的那壺綠蟻酒,,香氣濃濃地飄了出來,,這時候,詩人想起朋友劉十九,,于是提筆寫了個便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都說這是一首詩,你看看內(nèi)容,,應該是一個便條吧,,隨手寫下來交于童子,讓他給那個人送過去,。故事沒有后續(xù)報道,,如果續(xù)上,應該是,,那個人看了,,立馬跟著童子過來了,,二人圍爐對飲,一杯一杯復一杯,,外面雪花已經(jīng)飄了起來,,一層一層,厚厚地落在柴扉上,。大雪封路回不去了,,于是繼續(xù)喝,繼續(xù)玩,,“圍棋賭酒到天明”,。
與劉十九一起在這個便條里流傳千古的,是紅泥小火爐,,一到冬天,,現(xiàn)代人的朋友圈里,到處都是這句話,,都是喝酒的邀約,。這是一款什么樣的爐子呢?我小的時候家里用過一種煤爐,,紅土燒制的,,褚紅色,經(jīng)不起大的磕碰,,應該與詩人家里的大體相同,。只是,我們燒的是很多孔眼的蜂窩煤,,詩人的燃料應該是木炭,。但不管是不是紅泥爐,不管是什么燃料,,只要有一爐火在,,就會生出一懷溫暖,生出嚴冬里的幸福感,。
夜晚,,四野寂闌,除了偶爾一聲犬吠,,余下的就是漱漱的落雪聲,。這時候,坐在爐火前,,讀書也是件開心的事,。讀什么呢?古人說人生一大樂事,,是“雪夜閉門讀禁書”,,從前出版行業(yè)管理嚴苛,,在大清朝,《紅樓夢》和《西廂記》都算是禁書了,,越是禁止的,,反而更容易勾起人閱讀的興致,在熱烘烘的爐火跟前,,一頁頁忘我地翻著,,忘情地讀著,看得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不時地失聲叫好附掌叫絕,,確是人生快事。常有人感嘆,,文學能有什么用,!是的,文學不能幫你買一簍碳,,不能給你解決職稱職務問題,,但你看,它可以讓你的生活變得有趣,,能慰藉你漫漫雪夜里的孤單寂寞,。
我小時候的冬天,最喜歡守在火爐子旁邊,,看紅紅的小火苗從蜂窩煤的孔洞里忽忽地跳出來,,把小手蓋在上面,再迅速移開,,烘得熱乎乎的。玩夠了,,就抓一把花生放在環(huán)形的爐蓋子上,,看花生殼的縫隙里漸漸冒出一小股白煙,漸漸地撲出香氣來,。黃豆放在上面,,一會兒就會被燙得直跳,紅芋會軟爛香甜,,玉米粒會開出花來,。母親有時候還會搗騰個“火鍋”給我們暖身子,白水里煮上白菜芯和嫩豆腐,,撈出來蘸醬油吃,,一屋子霧氣繚繞熱氣騰騰。那些天寒地凍的日子,,常常是一家人圍坐在爐火前,,父親用蘆花編織木底草鞋,,母親縫縫補補,哥哥姐姐做作業(yè),,我則抱著爐子,,吃得滿嘴烏黑,吃飽了,,就坐聽風聲,,迅猛的、凌厲的北風掃過干枯的樹梢,,掃過冰冷的屋瓦,,呼嘯著疾馳而去。幾十年過去,,現(xiàn)在回憶起來,,仍能感覺到那嗖嗖疾馳的勁風,感覺到爐腔里小火苗輕微的喘息,,感覺到“暖老溫貧”,。
記不清在哪里了,曾看到過這樣一段描述:“雪后晴日,,溫冬酒一壺,,鹵肉、糟魚為佐,,臨窗獨酌,,閑看頑童呵手堆雪人,不覺日昏,,而酒亦盡矣,。”這個畫面,,真讓人覺得靜日生香,,明亮又溫暖,覺得作者身后,,肯定有一只紅泥小火爐旺旺地燒著,,小火苗調(diào)皮的忽閃跳躍,溫著一壺老酒,。杯空了,,他轉(zhuǎn)過身來,斟上,,繼續(xù)慢飲,,繼續(xù)看窗外的景致,直到天色昏黑,。嚴冬里,,只要有一爐火在,,時光怎么都是好的,獨酌好,,對飲好,,讀書好,閑坐亦好,。
都說張愛玲孤傲怪僻,,不食人間煙火,她卻喜歡看人生煤爐子,。寒天清早的人行道上,,扇子扇出滾滾的白煙,她就喜歡在那煙霧里走過,,那煙霧薰眼而嗆人,,卻是香而暖的,是塵世的味道,。說白了,,她的骨子里,和我們普通人一樣,,也貪戀著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