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5月22日
◎張淑蘭
夏日的一個早晨,,趁太陽還沒升高,我乘車來到了延安萬花山,。
萬花山位于延安城西南15公里處的杜甫川中,,因山上生長著我國中原牡丹品種群重要源頭之一的野生矮牡丹,所以萬花山也被稱為“牡丹山”,。這里也是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里花源屯村所在地,,經(jīng)過近年的修復建設(shè),萬花山已成為延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天然大花園,。
一下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萬花山景點的牌坊,。牌坊是進入萬花山的山門,,為全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建筑形式是四柱七樓玻璃瓦作牌坊,,牌坊正面書有“延榆勝觀”,,向里橫額書有“名城圣境”。一進牌坊,,或許是出于對花木蘭的崇敬,,我的心立刻就素嚴起來。隨著太陽的高升,,我也漸漸步入木蘭陵園,,這是一個靜謐而安詳?shù)牡胤剑彩且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碧ど夏咎m陵園的階梯,我腦海里閃過的是木蘭一邊織布一邊尋思替父從軍的畫面,。雖然這首詩寫的年代已經(jīng)不可考證,,但木蘭的故事卻源遠流長。據(jù)說,,木蘭原名姓魏,,名木欒,其父叫魏應,,居住在萬花山下的花塬村,。漢文帝時,匈奴大舉南侵,,17歲的花木蘭考慮到父親年紀已高,,沒辦法上戰(zhàn)場,家里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guān)打仗,,對于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shù)十年后凱旋歸來?;实垡蛩墓谥?,認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木蘭死后,葬于延安萬花鄉(xiāng)花塬頭村,,她的陵墓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延安市政府重新修復了這座陵園,,修復后的木蘭陵園莊嚴典雅,,為古典式的建筑群。該園雕梁畫棟,,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nèi)種滿了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木蘭躍馬橫劍,颯爽英姿,,氣魄雄偉,。
從木蘭陵園出來,路對面有一湖,,曰:牡丹湖,。牡丹湖由杜甫川水截流筑壩而成,湖面雖不勝闊,,登山賞花之余,,親朋好友駕一輕舟,,倘佯于青山綠水之間,湖光山色融為一體,,頓覺賞心悅目,,乏困俱消。湖的東畔建有玻璃瓦頂彩色梁柱的水榭亭,,十分醒目,,穿過大壩,過一小橋方可上山,,小橋呈拱型,,橋欄雕刻著精細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橋中心下側(cè)鐫有“黃紫”二字,,黃指“姚黃”,紫指“魏紫”,,同為牡丹的良種,,鐫刻在這里,大有萬花山牡丹皆良種之譽,,寓意此橋為牡丹花而建,。
游完牡丹湖,便不自覺地沿著一個小路闖入了一個掛著“延安民俗文化村”牌子的地方,。這里,,風情濃郁,通過一個真實的農(nóng)村,,從窯居,、服飾、飲食,、窯內(nèi)陳設(shè),,民間文藝,和民間習俗等方面,,集中而系列地展示了陜北黃土風情文化,。近幾年,陜北黃土風情旅游,,是延安人引以自豪的旅游資源,,當游客漫步民俗文化村,延安民間藝術(shù)的瑰麗和豐富總會讓人大飽眼福,。不知不覺中,,太陽即將下山。漸黃昏,,民俗文化村那土黃色的門窗和五彩的窗花在霞光里顯得格外耀眼,、動人。此時,,木蘭陵園的黃土皮,,也披上了一片金光,散發(fā)著泥土的香味,,給人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轉(zhuǎn)身離開的瞬間,我仿佛耳聞車轔轔,,馬蕭蕭,,一個身披鎧甲的女子,左手握韁,,右手執(zhí)劍,,自遠而近地向我們走來。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