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5月28日
◎張福龍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因了黃藥師的一管簫,,因了隨海潮起落的悠悠簫聲,,讀金庸,便在江湖的血雨腥風(fēng)中,,感受到幾分優(yōu)雅和詩意,。 最早聽簫,還是在上學(xué)的時候,。有次去看演出,,舞臺中間,一個年輕女子坐一張椅子,,微微低著頭,,纖指輕舞間,簫聲如水,。閉了眼仔細(xì)去聽,清澈,,婉轉(zhuǎn),,悠揚中又有些許凝滯,,像是夏日午后,睡夢中短暫的一絲歡欣,,不由地沉醉了,。等到簫聲散盡,再去看臺上,,吹簫人早已謝幕而去,。
聽久了,就越來越喜歡簫了,。簫就是簫,,不同于任何一種樂器。它沒有琵琶,、古箏的鏗鏘激烈,,也沒有二胡的凄苦。同樣是《二泉映月》的曲譜,,月光在二胡聲里慘淡一片,,“長溝冷落月無聲”,在簫聲中卻隱隱有清朗之氣,。它更沒有笛子的清越嘹亮,。簫比笛子緩慢許多,也低沉許多,。笛子是清早踏露或黃昏牧歸時,,牛背上的孩童嘴角橫著的一抹歡愉。而簫,,是寂寥深夜里,,一個人靜靜的懷想。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杜牧的千古名句,詠的是簫,,更是號稱“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揚州城?!疤煜氯置髟乱?,二分無賴是揚州”,即便是在這樣的月色下,,簫聲也該是低婉的吧,。低婉的簫聲,幽幽升騰于江南的水波上,,如輕煙,,如薄霧,,是一縷縷淡淡的哀愁。 簫是豎著吹的,,吹簫者時刻要低著頭,。這種內(nèi)省的謙恭姿態(tài),注定了簫聲的樸素含蓄,,毫不張揚,。簫,是低吟淺唱,,是自說自話,。“洞簫聲斷月明中,,唯憂月落酒杯空”——在夜的深處,,簫聲越發(fā)顯得孤獨無助?!叭舜挡屎嵢?,天借綠云迎”,綿長的簫聲里,,是簫史和弄玉的愛情與幸福,;“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低回的簫聲里,,是深樓閨閣中“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相思與幽怨,,是足以打濕江州司馬青衫袖的慨嘆,。簫聲里有太多的離愁別緒,哀婉情思,。簫聲,,是沉吟千年的一闋闕婉約詞。
前幾日上網(wǎng)時,,看到一幅油畫,,是徐悲鴻為蔣碧薇畫的《簫聲》。畫中,,吹簫女子手持長簫,,神情嫻靜,如水明眸凝視前方,,眼神里卻有揮之不去的憂傷,。凝神觀畫,恍惚間似有簫聲溢出,一詠三嘆,,縈繞不絕,。唉!又是兩個傳奇般的人物,,又是一段令人惋惜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