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3月21日
■噶瑪降村 向秋卓瑪 文/圖
德格土司
家族世系
世襲制是土司制的重要一環(huán),,德格土司家族以噶爾東贊域宋起計算,。見于《德格世德頌》(又稱《歷代德格土司傳》,簡稱《德格世譜》)德格家族最早祖先名囊擦嘉(又譯作“囊擦珠”),,公元6世紀(jì)人,,曾伐東女國為光明天子,。囊擦嘉四傳至噶爾東贊域宋,《世譜》將其記為“噶當(dāng)巴”,,《舊唐書》記作“薜祿東贊”為吐蕃第一代贊普棄宗弄贊(松贊干布)大相,。祿東贊長子贊悉若,世譜記為“噶爾云丹吉絨”,,為苯教僧,,死于公元685年,。贊悉若次子名”阿尼扎巴貝”,《世譜》記為“拉吉尼當(dāng)布”,,在唐圣歷二年(699)贊普器弩悉弄誅東贊家族時以苯教徒身份免受誅戮,。遂攜子赤松頓波避難至康區(qū)“旦麻”(今德格一帶)傳演本波教,繁衍下”德格”一支,。
《德格世德頌》不以囊擦嘉為第一代祖先,,將噶爾東贊域宋記作第一代,至1950年的歐金仁增晉麥嘎汪多杰止,,德格家族共傳衍了50代,。
土司世系
德格家族傳至三十代時,歐金巴的弟弟索朗仁欽獲帝師八思巴寵幸,,得到“四德十格之大夫”個人稱號,并被元朝廷封為“多麥東本”,,即《元史》載奔不兒亦思剛?cè)f戶府,,治地在吐蕃時期所劃分的下多康六崗的“勃波崗”(今白玉、理塘一帶),,其家族遂以薩瑪村為政權(quán)中心定居白玉,。15世紀(jì)初,第三十四代德欽索朗松波聽從其在白玉寧瑪派嘎拖寺為僧的哥哥本欽更登降本的勸告,,按其指引方向舉家北遷至今德格縣龔埡,,投奔土酋“林班波”(“林國王”之意),在龔埡定居并正式將“四德十格”的”德格”二字作為其家族族號,。
德格家族第三十五代博塔扎西森格為林班波(林國王之意)屬下勇謀兼具的勇將,。博塔扎西森格有女名折登,聰惠美麗,,為林班波相中,,欲娶為妻,博塔扎西森格乘機提出以駕犏牛犁一天地的面積作聘禮的要求,。得林班波允準(zhǔn)后,,富于心計的博塔扎西森格率仆人駕犏牛晨自色曲河上游的柯洛洞起,沿河而下,,暮至鄰近龔埡的年達止,,犁尖劃完約30公里的山道。林班波難于食言,,又娶親心切,,迫不得已將色曲中游約35公里的狹長河谷地區(qū)劃為博塔扎西森格的領(lǐng)地。公元1448年博塔扎西森格與唐東甲波共建了更慶唐甲經(jīng)堂后,,遂以更慶為其家族政權(quán)中心,,舉家遷居更慶倫珠頂并自稱德格甲波(“德格王”之意),,《世德頌》記為第一代德格土司。此后,,德格家族次子則為俗,,承襲土司職,若系單傳,,則襲土司職并兼更慶寺寺主,。歷代均以長子出家為僧,任更慶寺寺主,,至1942年的拉色澤旺堆都止,,德格土司共承襲21代。1942年以后,,由絳央巴姆任攝政土司至1950年,。
法王世系
明末清初,德格家族政教勢力迅速擴張,。第七代德格土司向巴彭措與青海蒙古族和碩特部結(jié)為軍事同盟,,于公元1639年消滅了甘孜境內(nèi)的白利土司武裝力量,據(jù)《德格世譜》記載,,向巴彭措得固始汗封賜“德格僧王”稱號,,成為德格地區(qū)集政教大權(quán)于一身的地方政教領(lǐng)袖。此后,,歷代土司自稱“法王”稱號,,至1942年的拉色澤旺堆都止,法王稱號共承襲了14世,。 (未完待續(xù))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