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綜合 2017年06月05日
藏面,,是盛行于藏區(qū)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
這種面口感綿糯,、色澤微黃,,烹制前需煮熟放涼備用,,烹制時將面盛入碗中,,澆上滾燙的,、濃香撲鼻的牦牛骨湯,,再撒上一些牦牛肉丁和蔥花兒,,即可食用,。享用藏面,酌量往面里拌一些西藏特有的水調辣子“么都”(音),,再佐食一小盤兒爽口開胃的藏式酸蘿卜,,一口湯一口面一口酸蘿卜,便是一場蔓延在味蕾上的極致體驗,,美味同時,,酣暢淋漓。
外地人初來藏區(qū),,一定會被藏族人熱愛藏面的熱火朝天的陣勢驚倒,,尤其是在早點時間,掀開某家甜茶館厚實油潤的藏式門簾,,只見會堂般寬廣的茶館里,,坐滿了喝茶、吃面,、聊天不亦樂乎的食客,,在密密匝匝地坐滿食客的座椅之間,圍湛藍色圍裙的藏族服務員姑娘,,麻利又有條不紊地循聲端來噴香的藏面和甜茶,,腳下像踩著風火輪,。
藏面為何如此受當地人鐘愛呢?帶著一顆要對藏式美食一探究竟之心,筆者對藏面的淵源作了一番探源,。
藏面好吃嗎
關于藏面,,史料文獻鮮有記載,于是和央視的著名采訪欄目《你幸福嗎?》如出一轍,,筆者和朋友也站在熙熙攘攘的八廓街頭,,逢人便問:“請問,您知道藏面的淵源嗎?”同時,,我們也向社會各界的學者,、廚師、老人等求教,。幾天下來,,淵源雖然暫時無證可考,但我們這種阿甘式的探索方式,,總歸還是有了些許收獲,,這些收獲經過認真梳理,就有了兩個大致的關于藏面淵源方向的推測,。
據說,,藏面其實不叫“藏面”,叫“堿面”,,因在制作面條和面時會放許多食用堿而得名,。
人們之所以將堿面稱為“藏面”,,是因為食用堿藏語稱為“補多”(音),,故而將堿面稱為“補突”(音),而“藏區(qū)”的藏語為“蕃”(音),,發(fā)音如此相近,,說的多了難免就將“補”(音)和“蕃”(音)混為一談,將堿面稱為“藏面”了,,又因為堿面確實西藏特有,,稱為“藏面”更能清晰地體現(xiàn)它的地域特征,久而久之,,人們便將錯就錯取其諧音,,干脆將堿面叫成“藏面”了。
藏面為什么在甜茶館里吃?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疑惑,。按理說,,吃面應該進面館不是嗎?這一個疑惑引導我們走向了探問出來的第一個說法:藏面是和甜茶一起,由來藏的克什米爾人帶來的,。
來藏的克什米爾人,,追溯歷史,,最初應該在墀德祖贊時代,甚至更早,,不遠萬里來到藏區(qū)經商,、生活。
隨著時代的推進,,一批又一批的克什米爾人來到西藏拉薩,,與西藏當地人通婚和社會生活交流逐漸增多,他們在西藏修建清真寺,,扎根生活,,做最擅長的餐飲、縫紉,、種菜,、磨面等小本經營,據傳甜茶就是他們帶來的,。必須提到的是,,還有一種說法是,甜茶乃英國入侵西藏時帶來的舶來品,,最開始只有西藏的貴族才能享用,。但根據一句有意思的古老俚語“喝甜茶,說明家里沒有酥油,,吃甜茶館的肉餅,,說明家里沒有糌粑”,以及根據一些老人的描述,,我們還是粗略地認為前一種甜茶來源的說法顯然更可靠,,況且甜茶本身也是克什米爾人的一大傳統(tǒng)飲品。
然而,,克什米爾平均海拔1500米——1800米,,主要農作物為稻米、玉米,、小麥和油菜籽,,因為地處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飲食習慣也與印巴極其相似,,偏好素食,,以咖喱、馕餅,、大米飯為主,,雖然“生產小麥、擅長磨面技藝”這兩點似乎與藏面有了一絲關聯(lián),但整體而言顯然經不住推敲,。另外,,傳統(tǒng)制作藏面的主要原料為高海拔地區(qū)生產的藏小麥,和面時使用大量食用堿,,面條色澤微黃,,口感偏向粗糧,遠沒有低海拔地區(qū)小麥制成的面條那么細膩勁道,。
于是另一種根據原材料推測的說法來了:藏面,,是西藏土生土長的產物。
事實上藏面的妙處并不只在美味可口,。烹制藏面,,面條必須是產自高原的小麥面粉加大量堿粉和制而成,湯一定是高原特有的牦牛骨熬制而成的濃香老湯,,加上肥瘦相宜的牦牛肉丁,,再撒上少許蔥花兒,鮮美的同時營養(yǎng)價值極高,。牦牛骨質極為優(yōu)良,,熬出的湯汁富含人體所需的鈣、鐵,、鋅,、磷及大量的蛋白質、磷脂及多種其它微量元素和十余種氨基酸,,高原藏小麥磨制的面粉加堿,,既中和了骨頭湯和面粉的酸性,又增加了面條綿糯柔滑的口感,,并且更易入味,,同時因為堿的作用還益于腸道的蠕動、幫助中和過剩的胃酸,。所以我們總能聽老一輩的人講:吃藏面,,對胃好!
藏面在如今拉薩人心中的地位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這種古樸傳統(tǒng)的美食不僅帶給我們豐富美妙的味蕾體驗,,也承載著拉薩傳統(tǒng)飲食文化與現(xiàn)代快餐文化接替融匯的神圣使命。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藏面文化也成為了新一代拉薩人實實在在的一種傳統(tǒng)情懷,,在門庭若市的甜茶館里,,你可以看見手提CHANEL最新款手包的時尚麗人,也可以看見手捧IPAD游戲工作兩不誤的都市潮人,但更有可能的是,,在他們之間坐著的,,是一群風塵仆仆、徒步來拉薩朝圣的牧民,。你瞧,,這就是藏面的魅力。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