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月餅—道孚“花饃饃”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賞明月、嘗月餅是我國漢民族由來已久的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藏族人民是沒有這種習(xí)俗的,,但在道孚縣的鮮水鎮(zhèn)、協(xié)德鄉(xiāng)藏族人家同漢族民族一樣也流行過中秋節(jié),。這天家家戶戶都做一種“藏式月餅”,,當(dāng)?shù)厮追Q“花饃饃”。
何謂“花饃饃”,,顧名思義,,就是用面粉做成的一種夾心并模印圖案的薄餅。一般“花饃饃”的厚度約一指厚,直徑為13厘米左右,。制作“花饃饃”時,,一定要用新打出的本地面粉(用新面意為喜慶豐收)并不加發(fā)酵的老面(主要防止饃饃以及饃饃上的圖案變形),只加少許蘇打以水揉面即可,。心子是由藏族特有的食品酥油,、糌粑、奶渣等拌上紅糖或白糖而成,。先將揉好的面粉揉成巴掌大的面坨,,把調(diào)好的心子包在面坨內(nèi),然后壓平,,盡量使它變成圓形,并在“花饃饃”的最中心粘一小片青綠的蘿卜葉,,然后用雕有各種圖案的印板印上圖案,。印板圖案多為三條圓圈或藏族美術(shù)中常有的萬吉祥等,圈內(nèi)雕有玉兔,、鹿子,、獐子吉祥物等,一般是一對玉兔相對而立,,或是鹿子休閑躺于青草之上,,或是兩朵鮮花對開,或是……再用手將“花饃饃”的周邊勒成各種花邊,,并點上幾點食用紅點(紅點表喜慶,,如年內(nèi)曾遇喪事則不點紅點)。最后將成形的“花饃饃”置于平鍋底在火上炕成即可,??缓煤蟮?ldquo;花饃饃”外形呈圓形,象征圓月,,“圓月”里有玉兔等吉祥圖,,有象征喜慶吉祥的紅,有象征春天的綠,,極為鮮麗好看而又香甜味美,,叫人垂涎。但做好后不能立即實用,,首先要選兩個最大最好的來敬月亮,,敬菩薩,要等敬月亮,,敬菩薩后,,中秋這天才能吃,并伴以水果等物贈送鄰里、親朋,。據(jù)說這是為了促進友誼,,讓大家品嘗大家吉祥。
甘孜州糌粑
糌粑,,由于其青稞品種,、磨具、加工方式不同,,其種類及吃法也較多,。
青稞有白青稞、黑青稞,。白青稞磨制的糌耙粉色呈白,,謂白青稞糌粑。黑青稞磨制的糌粑粉呈灰,,謂黑青稞糌粑,。用水磨磨制的糌粑,粉細,,渭水磨糌粑,。用手磨推出的糌粑,粉粗,,謂手磨糌粑,。青稞未加水浸糅,直接干炒磨出,,其出粉量較多,,味道較劣,謂干炒糌粑,。青稞經(jīng)加溫水?dāng)?shù)次浸揉,,再炒熟磨出,味道鮮美,,謂水淘糌粑,。
農(nóng)區(qū)一般吃水磨糌粑,牧區(qū)一般吃手磨糌粑,。水淘糌粑尤以甘孜縣出名,。
農(nóng)牧區(qū)早晚茶及“打尖”喜舔“卡底”——豌內(nèi)放小半豌糌粑面,用四指背稍摁平或呈斜坡狀,,然后倒茶水,,把茶水喝干后用舌尖舔被茶水浸泡后的濕糌粑面。如此反復(fù),,以喝茶為主,,直至將豌內(nèi)糌粑面舔完或?qū)埵5聂佤斡檬持笖嚭褪持?。此種吃法即謂舔“卡底”。
“卡底”有純糌粑的,,有摻和酥油的酥油糌粑“卡底”,,有摻和奶渣的,有摻和白糖的,,有摻和酥油,、奶渣、白糖的,??傊筛鶕?jù)各人喜好任取一種,。
糌粑加水捏成團狀食之,,稱之謂揉糌粑,揉糌粑有茶水中僅加糌粑揉成的干糌粑,,有茶中加酥油的酥油糌粑,、有加奶渣不加酥油的,有既加酥油,,又加奶渣、白糖的,。
農(nóng)村以往吃干糌粑或加奶渣糌粑為多,,近年吃酥油糌粑和白糖酥油糌粑者日漸增多。一般城鎮(zhèn)富裕人家常吃酥油糌粑和白糖酥油奶渣糌粑,。這種四合一的糌粑特別香甜可口,,人們戲稱謂藏巧克力。
一些純農(nóng)區(qū),,因缺乏酥油,,常以干糌粑下酸奶、酸奶餅,,或蘸蕪菁酸汁,、辣椒汁豆辨等。
在茶水中加適量酥油,、糌粑,、鹽,放火上煮沸調(diào)成糊狀糌粑羹,,常為老幼病者保健食品,,在肉湯、骨湯中加適量精粑,,稱糌粑湯湯,,亦為可口的飲料,。
藏族血腸
藏族地區(qū)的農(nóng)、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單獨煮食,而是灌入小腸內(nèi)煮熟吃,。
制法:
(1)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
(2)在羊血內(nèi)加適量的鹽、花椒,、少許糌把粉與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腸內(nèi),用線系成小段,。
(3)制法與制香腸同,。
(4)血腸的烹煮,將灌好的血腸,,放開湯中煮沸,,煮至血腸浮起,腸成灰白色,,約八成熟時便起鍋,,裝入盤內(nèi),全家席地圍坐,,割而食之,。
特點:吃時不碎不渣不脫皮,清香軟嫩,,不膩不柴
嫩青稞粒熬嫩青稞粥或?qū)⒛矍囡笫旌笤诟蓛羰迳嫌檬蒲心コ蓷l狀,,再加煉好的酥油汁或糖均是老幼病者可口的食品
吹肺、吹肝
又叫腌豬肺,、豬肝,,是藏族獨特的腌肉制品之一。
制法:
1,、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使之?dāng)U張,,再將適量的食鹽,、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diào)成乳狀,,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nèi),,邊灌、邊抖,、邊吹氣,,邊拍打,,約需重復(fù)5-6次方能灌滿。
2,、用麻線扎緊喉管,,掛在火塘高處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3,、吹肝將鮮豬肝上的膽管割開口,除留1個大的外,,其余的全部用線扎緊,,從大膽管口用人工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邊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勻,灌入肝內(nèi),,其余的佐料涂抹在肝上,。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掛陰涼通風(fēng)處晾干,。經(jīng)1-1個半月左右,,腌制即成。
4,、吹肝經(jīng)洗凈,、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醋、蔥花和姜末等佐料,,常被用作涼拌吃,。
特點:
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隨食隨取,,可保存約1年之久,。
酥油茶
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酥油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茶
牧民提煉酥油的傳統(tǒng)方法比較特殊.先將奶汁加熱,,然后倒入一種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徑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來回數(shù)百次,,攪得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zhì),,把它舀起來,,灌進皮口袋,冷卻了便成酥油,。一般來說,,一頭母牛每天可產(chǎn)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種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入糍粑調(diào)和著吃,。逢年過節(jié)炸果子,,也要用到酥油。
酥油茶是藏族群眾每日必備的飲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寒冷的時候可以驅(qū)寒;吃肉的時候可以去膩;饑餓的時候可以充饑;困乏的時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時候,還可以清醒頭腦,。茶葉中含有維生素,,可以減輕高原缺少蔬菜帶來的損害。茶葉不僅僅作為飲料存在,,它還被當(dāng)作圣物,,與經(jīng)書、珠寶一道,,裝進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體內(nèi),,并經(jīng)活佛加持開光,這尊佛像才有靈氣,。藏民家的積福箱里,,收藏著此家歷代能夠得到的神圣物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茶葉,。
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茶桶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后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青稞酒
藏語叫做“羌”,,是用西藏本地出產(chǎn)的一種主要糧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族人民最喜歡喝的酒,,逢年過節(jié),、結(jié)婚、生孩子,、迎送親友,,必不可少。青稞酒
青稞酒的釀造方法和過程是這樣“首先把青稞洗凈,,注意不能讓青稞在水里洗的時間過長,。然后倒進鍋里,放入多于青稞容量三分之二的水煮,。當(dāng)铞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完了,,火就不能燒得過旺,邊煮邊用木棍把青稞上下翻動,,以便鍋中的青稞全部熟透,,并隨時用手指捏一下青稞粒兒,如還捏不爛,,再加上一點水繼續(xù)煮,。等到八成熟時,把鍋拿下來,,涼上20—30分鐘的時間,,這時鍋中的水已被青稞吸收干了,趁青稞溫?zé)釙r,,攤開在已鋪好的干凈布上,然后就在上面撒勻酒曲,。撒曲時,如果青稞太燙,,則會使青稞酒變苦,,如果太涼了,青稞就發(fā)酵不好,。撒完酒曲之后,再把青稞酒裝在鍋里,,用棉被等保暖的東西包起來放好,。在夏天,兩夜之后就發(fā)酵,,冬天則三天以后才發(fā)酵,。如果溫度適宜,一般只過一夜就會聞到酒味兒,。假如一天后還沒有聞到酒味兒,,就說明發(fā)酵時溫度不夠,,應(yīng)在一個瓶子中裝上開水,放在鍋上的東西,,要使已經(jīng)發(fā)酵的青稞冷卻,。這樣才能使青稞酒更甜。然后把它裝入過濾青稞酒的陶制容器中,。如果要馬上用酒,,就要加水,等泡四個小時后就可以過濾,。
如果不急用,,就把鍋口和濾嘴封起來,需要時隨即可以加水,。頭一鍋水應(yīng)加到比發(fā)酵青稞高兩寸,,第二、第三鍋水應(yīng)加到和發(fā)酵青稞一樣高,。封上鍋口的酒,,勁兒大,所以三鍋酒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