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5月18日
一名駐村第一書記的初心和使命
洛珍塔英為老人們送去保暖鞋,。
◎尼瑪 德呷 文/圖
“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這是白玉縣沙馬鄉(xiāng)德拖村駐村第一書記洛珍塔英給自己定下的工作準則,。這名80后的藏族小伙子,,瘦高的個子,黝黑的臉龐,,一雙鞋沾滿了泥土,。研究生學(xué)歷的他2010年在白玉縣阿察鎮(zhèn)九年一貫制中心校擔任藏語老師,后調(diào)至白玉縣教育和體育局,。
或許是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這個一米八幾的帥小伙對農(nóng)牧民群眾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對農(nóng)村始終有一種難以割舍的惦記,。2021年,,洛珍塔英主動向組織請纓奔赴基層一線開展鄉(xiāng)村振興工作,當年7月,,他被組織安排到沙馬鄉(xiāng)德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最近身體還好嗎?有沒有什么不舒服的,?吃的,、穿的有沒有什么困難?需要我?guī)兔Φ脑捯欢ㄒ艺f哦,。”近日,,當筆者來到德托村時,,洛珍塔英正在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在扎西平措老人家里,,洛珍塔英詳細了解老人生活情況并仔細記錄著,,還細心叮囑老人要注意身體,及時接種新冠疫苗,。聽著洛珍塔英的囑咐,,老人不停地點著頭,臉上的笑容越來越甜,。
駐村以來,,這已經(jīng)不知道是他第幾次入戶開展工作了。他時常告誡自己,,駐村工作一定要撲下身子,,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為此他總是行走在村里的田間地頭,,跟村民聊聊天,幫老人干干體力活,,向村民們宣講最新的惠民政策,,不到三個月時間,他已完全熟悉了德拖村的村情,。
從扎西平措老人家出來后,,洛珍塔英又馬不停蹄趕往脫貧戶澤稱正馬家,今年79歲的澤稱正馬患有高血壓,,因為腿腳不便,,他沒法經(jīng)常去衛(wèi)生院看病。為此,每次走村入戶時,,洛珍塔英都不忘來看望他,。看到老人,,洛珍塔英熟練地從包里掏出降壓藥,,仔細給老人講解服用的方式、計量,。老人緊握著他的手,,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
“洛珍書記做事特別用心,,他經(jīng)常忙到晚上11點12點,,群眾都特別喜歡他;每當群眾有什么事情,,他都會第一時間幫忙處理,,群眾都很信任他?!闭劦铰逭渌?,德拖村支部副書記白馬多吉的話里滿是褒獎。隨著時間的流逝,,洛珍塔英與當?shù)厝罕姵粝喟?,感情越來越深厚,不僅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群眾對他也是贊不絕口,。
然而洛珍塔英的駐村工作一開始也并非一帆風順,洛珍塔英告訴筆者,,熟悉村情后,,他發(fā)現(xiàn)德拖村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是塊“硬骨頭”,大家各抒己見,,不僅沒有結(jié)合村情,,也缺乏可操作性。通過不斷征集意見,,大量實地調(diào)研,,洛珍塔英最終有了初步發(fā)展計劃。
“隨著川藏鐵路的建設(shè)和國道215線的建設(shè),,未來到這里的游客會越來越多,,但是想要留住游客,必須用特色文化來支撐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所以目前我們正在收集,、整理沙馬王朝的文化和歷史以及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賽馬文化,、鍋莊文化等等,,我們相信,通過充分的挖掘和宣傳,,一定能夠打響沙馬鄉(xiāng)的旅游名氣,,進而促進群眾就業(yè)增收?!闭勂鸬峦洗逦磥淼陌l(fā)展計劃,,洛珍塔英如是告訴筆者。將文化資源融入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這對于擁有藏漢雙語翻譯特長,,翻譯出版了《歷史的教訓(xùn)》《博物館里的中國—揭秘消逝的文明》兩本優(yōu)秀著作的洛珍塔英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據(jù)悉,,目前他正在收集整理《紅軍在白玉的故事》和《白玉縣民間故事》,。
在與洛珍塔英的交流中,筆者充分感受到,,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他對于德拖村的熱愛,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靜下心,、沉下身,、扎下根”的初心與擔當,同事和當?shù)厝罕姷恼J可與支持是他辛勤付出的最大收獲,。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