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6月10日
圖為根登為同學們講解“竹卓瑪”表演技巧,。
◎譚榮浩 劉紅 澤絨拉姆 澤村多吉 文/圖
初夏時節(jié),,高原的暖陽照在雅江縣呷拉中學操場上,,身著校服的同學們正歡快地跳著傳統(tǒng)鍋莊“竹卓瑪”,,過往的同學、老師都加入到隊伍里盡情舞蹈,。
看著這一幕,,作為州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雅江縣紅龍鎮(zhèn)“竹卓瑪”傳承人的根登滿是欣慰地說:“如今年輕人對‘竹卓瑪’的歷史文化感興趣是件大好事,,‘竹卓瑪’迫切需要他們來傳承,?!彼嬖V記者,這里的山山水水,,身邊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是他們歌唱的對象,,也是他們舞蹈靈感的來源。
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當?shù)胤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組織當?shù)厝罕妭鞒姓寡菅沤褡迕耖g傳統(tǒng)歌舞“竹卓瑪”,。
說起根登與非遺的緣分,,離不開他父親的引導教育,。根登的父親是雅江縣跳傳統(tǒng)鍋莊的民間藝人,從小在父親的熏陶下,,根登6歲時就跟著父親學習藏語,,哼唱鍋莊曲目、模擬舞蹈動作,,每當村里大人們組織民間歌舞活動或是懂音樂的人來到村里,,他都會很認真地跟著他們學習。從那時起,,傳承,、保護和研究非遺文化的種子就種在了根登的心里。
這些年,,為了搶救即將失傳的非遺文化,,根登走遍雅江,探訪20多位民間藝人,。經(jīng)不斷地走訪,、探索后,根登收集到民間歌舞的詞曲一百七十余種,、民間鍋莊曲子二十余首,。根登喜歡研究傳統(tǒng)民間舞蹈、手工藝產(chǎn)品,,并創(chuàng)作出了不少自己的作品,。根登說:“我把非遺工作當成是追趕太陽的事業(yè),生命不停歇,,追逐不停止,。希望能將我們的非遺技藝傳承下去,讓非遺文化代代傳承,?!?/span>
這幾年,得益于政府對“非遺進校園”項目的大力支持,,根登抓住機遇,,到學校里給孩子們傳授“竹卓瑪”,激發(fā)了學生對非遺項目的興趣,。
2018年雅江縣舉辦的“松茸節(jié)”上,,根登帶領團隊展演了“竹卓瑪”。通過展演,,使孩子們磨練了技能,、增長了見識,充分享受到了“竹卓瑪”帶來的樂趣和力量,,也讓游客了解到雅江絢爛多彩的歌舞和服飾文化,。
根登說:“祖先用汗水鑄就的燦爛文化是我們的珍寶,,每一支古老的歌舞,都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慰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我們有義務把非遺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span>
非遺保護和傳承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有更多像根登這樣有夢想,、重堅持的非遺工作者參與其中,,甘孜非遺的未來就可期可盼。
相關鏈接:
“竹卓瑪”譯為“六步舞”,,是藏族民間鍋莊舞,,其舞蹈風格及音樂色彩尤為別致,流傳于雅江縣江西片區(qū)康巴漢子村及周邊的牧區(qū)紅龍,、 柯拉兩鄉(xiāng),。“竹卓瑪”作為一種民俗性歌舞,,與民俗活動緊密相連,,在當?shù)氐幕槎Y節(jié)慶等相聚時刻,大家都會跳起“竹卓瑪”盡情歡暢,。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