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01月21日
畫作上能看見臉的人物超過1000人
本網訊 近日,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梁時民和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劉學倫完成具有史詩意味的中國畫《十月的勝利》,。該作品將寄往北京,,用于今年在新建成的黨史紀念館展出,。作為全省唯一入選此次展出的國畫作品,這幅畫作是四川畫家為建黨100年的獻禮之作,。
劉學倫說,,這幅高3米、長8米的畫作以恢弘熱烈的場景,,史詩般再現了1976年天安門廣場上人們載歌載舞的場景,,展現了黨在撥亂反正后,人們表現出來的由衷擁護和喜悅,。
粗略統(tǒng)計,,畫作上能看見臉的人物超過1000人。如此大場景,、多人物的中國畫此前并不多見,。劉學倫的畫作善于駕馭宏大的場面,前些年,,他創(chuàng)作的《成都解放》《萬源保衛(wèi)戰(zhàn)》還被列為四川省重大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工程。即便有著這樣的經驗,,在創(chuàng)作時他同樣感覺到任務的艱巨,。
劉學倫說:“1976年,當時我在北京工作,,有幸親眼見證了這一宏大的場面,!”為了讓今天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真實再現那個年代的重大歷史事件,,他們也得到北京的歷史學家的指導,,盡量還原當時盛大的游行場面,包括社會各階層人們的穿著,、喜悅的表情,、完整的透視等。正是靠著這樣一點一點地摳細節(jié),,正稿用了七個月才得以完成,。實際創(chuàng)作歷時兩年,經過七次審稿,。
這次創(chuàng)作讓劉學倫感受深刻的是繪畫要為人民創(chuàng)作,,要有跟上時代發(fā)展需要的自信,“一些人認為中國畫難以再現恢宏場景,,這一次的創(chuàng)作證明了中國畫在表現重大史詩題材或恢宏場景上也是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的,。”
記者 邊鈺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