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11月10日
(上接10月29日)
牧區(qū)的狗實際上處于自生自滅的一個狀態(tài),,沒有人想過要控制牧區(qū)狗的數(shù)量,,看上去,每家每戶喂養(yǎng)的狗似乎沒有格外地多起來,,可無人管理的野狗卻越來越多,,其中有個原因——這些養(yǎng)狗的人家把他們認為多余的小狗兒趕進了無人管理的野狗群,。
內(nèi)地有些地方的人喜歡吃狗肉,有人想過把這些成群結隊的野狗捉了去賣錢,??僧斈羺^(qū)群眾知道外地有人買狗是為了煮來吃時,不僅不再愿意把自己家多余的狗送給別人,,甚至不再愿意別人來捉那些野狗,。
狗狗也是一條命,凡是生命都要尊重,,凡是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在牧場上,,這是個既簡單又明白的道理,這是條維護了千百年還要維護千萬年的信仰,,樸素而又善良,。好多人與狗的故事在牧場上那些帳蓬里重述了一遍又一遍,傳說,、故事里的那些狗有著勇犬,、智犬、義犬,,甚至“神犬”的稱呼和本領,。
所以,當高原上的人們聽說在有些遙遠的地方,,有人要殺了狗吃狗肉,,常常驚訝得把舌頭都吐了出來,說:“這不會是真的,,人怎么會把狗殺來吃了,?人怎么會傷了狗的生命?”
不過,,在這種“文化現(xiàn)象”里只并沒有包括包蟲病這幾個字,。
既然野狗帶著病菌到處跑,不讓它們到處跑不就行了,?石渠最先采用的辦法是把沒有主人管理的野狗集中圈養(yǎng)在一個地點,,縣財政出錢找來管理人員,給它們吃食,,同時給它們喂藥,。本想用這種辦法,把野狗帶著包蟲卵到處去傳染的問題解決了,。
剛開始,,好像情況還可以,過了一段時間,,就發(fā)現(xiàn)問題嚴重,。人們都把野狗都往這里送,越來越多的野狗不僅無法管理,,連給它們的吃食也成了問題,那些本來就野性難收的野狗競相“突圍”逃脫,。
看上去其實并不復雜的事,,卻老是辦不好,老是不如人意,。那些實在不愿呆在人們?yōu)樗鼈冃拊斓摹叭ε铩崩锩娴囊叭?,管理人員只好依法處理了,。但是,牧民群眾反對這樣做法的聲音一浪接一浪,。
石渠縣機關干部,、職工們說:管理、處理野狗是“天下第一難的事”,。
這件事讓更多的人終于明白,,“包蟲病綜合防治”一定要舉全社會之力,一定要有廣大的社會群眾基礎,,不然就會事與愿違,,好心也辦不了好事。
2015年的隆冬,,石渠縣打響了“包蟲病防治”攻堅工作又一次戰(zhàn)役,。時任石渠縣縣長黃杰說:只要真正下定決心,“天下第一難事”也不難,。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想千方百計,,說千言萬語,歷千辛萬苦”,,也要把犬只管理這件事做好,。為打響“包蟲病綜合防治”這場戰(zhàn)役開個好頭。
以“見人,、見房,、見戶、見犬”為“四見原則”,,以縣級領導干部帶隊,,石渠縣組織縣級機關干部職工、鄉(xiāng)鎮(zhèn)干部上千人,,成立23個小分隊分赴23個鄉(xiāng)鎮(zhèn),,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犬只摸底調(diào)查,登記建檔工作,。小分隊對9575戶人家進行統(tǒng)計,,不到半個月,就統(tǒng)計出和登記家犬20073只,。這期間,,還對無主的疑似染疫犬只4000多只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緊接著,,開展犬主人和犬只的登記造冊,,制作家犬銘牌,制作養(yǎng)犬證書,對2萬多只有主人管理的犬只進行拍照歸檔,。
擺平了“天下第一難事”,,社會上響起了一片叫好聲。
除了作好犬只管理,,石渠縣對畜間傳染也同樣重視,,首先抓的是對23個鄉(xiāng)鎮(zhèn)的獸醫(yī)和動物防疫人員進行培訓,全縣共有476人次人員接受“包蟲病綜合防治”知識的培訓,。2015年冬天,,還完成草原滅鼠害232萬畝,分片區(qū)開展了動物包蟲病病科采樣工作,,對采樣所得的牦牛,、綿羊病料進行分析鑒定,為今后在畜間控制包蟲病,,提供科學依據(jù),。
眾多材料說明,毫無疑問,,石渠縣與全州其它縣的情形也差不多,,包蟲病綜合防治已經(jīng)取得了階段性初步成效。
翻了些資料后,,突然想見到一位村子里的包蟲病犬只的驅(qū)蟲員,,土登主任說,近一點的只有城邊尼嘎鎮(zhèn)的根嘎了,。
2017年7月12日這天,,找到了石渠尼嘎鎮(zhèn)聘請的包蟲病防治員根嘎,他對筆者說:“我每個月的十號那天就要去給每家每戶的家犬喂驅(qū)蟲藥,,前天剛喂過了,,你想看怎么喂?今天看不到,。其實也簡單,,把藥放在糌粑里或者煮熟了的肉里,反正是吃食里,,喂給狗就行了,。”
“都是你親自去喂,?”
“不是,,人家戶里的狗只聽主人的,我就是把藥拿去,,看到主人家把藥給他們家的狗吃下去就行了,。我是尼嘎鎮(zhèn)上聘的包蟲病防治員,,責任就是看著他們把藥喂給狗吃了,?!?(未完待續(xù))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