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19日
洛絨志麥擦拭烈士墓碑。
◎理塘縣委宣傳部 葉強平 周鵬 本網(wǎng)記者 張亞賢 文/圖
盛夏時節(jié),位于海拔4000多米高原的理塘縣城邊崩拉山下的縣烈士陵園四周圍墻歷經(jīng)歲月蹉跎和風霜洗禮,,寂靜肅穆,,墓碑前干干凈凈,園中草木翠綠欲滴,、生機勃勃。
家住附近的洛絨志麥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烈士陵園附近轉(zhuǎn)一轉(zhuǎn),,看有沒有牦牛損壞周邊設施,打掃陵園,、擦拭墓碑,、清除雜草?!白屃沂苛陥@保持干凈,、整潔,是從爺爺彭措、父親澤仁鄧珠傳下來的習慣,?!甭褰q志麥說。
今年49歲的洛絨志麥從小在烈士陵園旁邊的高城鎮(zhèn)德西一村長大,。雖然沒見過爺爺長啥樣,,但他的故事卻在洛絨志麥德幼小的心中扎下了根。
1950年,,理塘縣和平解放,。解放后,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廢除了壓迫的舊制度,,通過社會變革,各族兒女翻身得到解放,,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理塘經(jīng)濟獲得了迅速發(fā)展,社會面貌日新月異,。
這一切,,讓出生于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彭措看在眼里,記在了心上,。1951年,,同村一起長大的伙伴青繞參加革命,在理塘縣郵電局工作,;1956年,,青繞在前往康定送信的途中遇匪搏斗犧牲,當年底被理塘縣人民委員會批準為烈士,。
當初,,烈士們還散埋在理塘縣東城門,與革命有著深厚情結(jié)的彭措隔三差五就要去看望一下烈士們,,去壘壘墳,、拔拔草。1956年,,理塘縣烈士陵園建立,,青繞也埋入烈士陵園,彭措當起了義務守墓人,。在那里,,他繼續(xù)陪伴著青繞等烈士。
1958年,,彭措將兒子澤仁鄧珠送到部隊鍛煉,。4年后,,澤仁鄧珠分配到原四川省乾寧縣(今道孚縣)工作,但因身體欠佳,、子女上學困難等因素,,于1963年得到理塘縣委、縣政府,、縣民政局的照顧,,安排至烈士陵園工作。
據(jù)洛絨志麥回憶:對于當兵時受過傷的父親來說,,守陵園的工作并不輕松,。那時,每天早晨,,父親都會帶著他去巡園,,但是理塘的高海拔對于他的心臟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巡園的過程中,,父親不得不走一段歇一段,。盡管這樣,父親卻依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守陵園,。這一守,就是23年,。父親常教育他:“沒有烈士們的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為他們守墓天經(jīng)地義,。”
1986年,,澤仁鄧珠在彌留之際,,囑托年僅15歲的洛絨志麥:“我走后,守陵園的任務就交給你了,,你要保護好陵園的一草一木,,不能讓人破壞,不能打擾烈士長眠,,玷污莊嚴之地,。你要當好英烈精神的守護者、傳承者,?!甭褰q志麥鄭重地答應父親,表示一定會繼續(xù)守好烈士陵園,。
澤仁鄧珠去世后,,洛絨志麥像父親那樣細心呵護著烈士林園內(nèi)的一草一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守護著陵園,,始終履行著對父親的承諾,。
“革命先烈為理塘的解放與和平作出了巨大犧牲,用鮮血和生命為后人開創(chuàng)了幸福的生活,,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守護好它,。”洛絨志麥說,,那時烈士陵園還比較簡陋,,雨雪季節(jié)土圍墻容易發(fā)生垮塌,他們就全家出動,,背泥土,、夯墻體,毫無怨言,。
“理塘縣烈士陵園先后有582名革命烈士長眠,,其中85名為無名烈士。從1979年至2016年,,縣上先后8次撥款對其進行修繕,、改造。陵園占地12380平方米,,園內(nèi)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烈士雕塑,、英雄碑記,、涼亭等建筑,現(xiàn)在我可以用電腦監(jiān)控整個陵園,?!甭褰q志麥介紹說,1988年烈士陵園被命名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理塘縣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基地,。
每逢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全縣各級干部職工、中小學生和廣大人民群眾都要前往陵園,,舉行掃墓和憑吊活動,,緬懷英勇獻身的革命烈士。此時,,洛絨志麥就成了志愿講解員,,飽含深情地講述烈士們的故事,,讓烈士精神代代相傳。洛絨志麥說,,他也記不清至今為多少人講述過烈士故事,,“緬懷烈士功績,弘揚烈士精神,,這是我祖父,、父親交給我的接力棒,我一定不辱使命,?!?/span>
感恩英雄、守護英雄,、學習英雄已然成為洛絨志麥的家風,。在理塘縣中學讀初一的二女兒澤仁曲忠在學習之余也經(jīng)常幫助父親打理陵園,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她經(jīng)常向同學講烈士故事,,身體力行地踐行烈士精神。
“澤仁曲忠就是我們的‘代購員’,,缺什么東西給她說,,第二天她準能幫我們買回來?!蓖瑢W益西曲措說起澤仁曲忠,,不禁豎起大拇指夸贊。原來,,澤仁曲忠班上有不少住校生,,不能隨意進出校,在校期間要是缺點什么生活用品就只能靠班上的走讀生幫忙“代購”,。澤仁曲忠說,幾乎班里每一位住校同學都請她幫忙買過東西,,能為同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感到非常高興。
四川省古藺縣城關鎮(zhèn)的唐榮光,,曾服役于成都軍區(qū)某部隊,,1961年6月11日犧牲于理塘縣,妹妹唐榮珍于10年前找到哥哥的陵墓后,,基本上每年夏天都要帶著家屬來祭奠,,73歲的妹夫王世林跟洛絨志麥成了好朋友,被他家三代守護烈士陵園的精神所感動,,每次手機視頻里都會邀請他到成都去玩,,但都被洛絨志麥婉拒了,。在洛絨志麥看來,陵園離不開他,,他也沒法當個撒手掌柜出去游玩,。
在洛絨志麥的手機里,有來自成都,、北京等地十多個烈士家屬的微信號,,幫他們掃個墓、獻朵花,、敬個香都是常事,。雖然他每月工資只有1400元,但他說:“比起參軍5天就犧牲的戰(zhàn)士和無名烈士,,我沒有什么可埋怨的,。34年的守墓生涯,守護烈士的安眠之地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span>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