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2月11日
(上接12月3日)
刀吉算了一筆賬:從前沒有凍庫,,松茸從農牧民手里收過來就必須馬上通過烘干和烤制的方式脫水保存,,耗時耗力。原來用發(fā)電機給凍庫供電,,先發(fā)電4個小時,,溫度降下去了就停止,,休息兩個小時再發(fā)一個小時,,就這樣省著用,平均每天油錢都要好幾百元,,高昂的成本讓經營十分困難,。
如今有了凍庫,兩年時間刀吉的生意額翻了一番,,他又算了一筆賬:“以前一年我最多能收六七噸松茸,,但是去年我收了20多噸?!?/p>
這就是說,,一年,一個人,,增加了松茸收購量十多噸,。10多噸,這是一個枯燥的數據,,這個數據放在全國來說,,它根本不起眼,可是對于波密鄉(xiāng)來說,,它的后面是一個沉甸甸的果實,。對于熟悉波密、理解波密的電力人來說,,這個數據是那樣讓人欣慰,。透過這個數據,電力人仿佛看到在那個數據背后,,是一群群藏族百姓,有老態(tài)龍鐘的老人,,有玩皮的孩子,,有健壯的康巴漢子,有美麗的康巴姑娘,,他們披著雨具,,提著袋子,背著背篼,,爬山,、穿林,在山坡,,在林下,,撿拾一朵朵飄著清香的松茸;他們來不及吃飯,,來不及喘口氣,,忍著饑餓,,急忙下山,把那些松茸送到山下的市場交易,。收購松茸的老板多,,收購量大,那些新鮮的松茸則可以賣到一個好價錢,,要是收購量小,,他們撿拾來的鮮松茸只得廉價售賣,甚至因賣不出去而爛掉,。因為有了電,,有了凍庫,刀杰一年就會多收松茸十多噸,,其價值高達六位數,。這對于靠山吃山的波密人來說,那將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刀杰對于電力人的感謝之言其實也代表了那些每年上山撿拾松茸的貧困戶的心聲,。
三、電暖草原
“一個省的面積,,一個縣的人口,,一個鄉(xiāng)的財政收入?!边@是當地人對甘孜州的描述,。好長一段時間,甘孜州18個縣分屬于17個地方孤網,,夏季有電送不出,,冬天缺電進不來。冬季枯水期,,停電是家常便飯,,不少人甚至從未坐在自家的電視前看過一次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在無電地區(qū)電力工程建設前,,甘孜州還有20多萬農牧民過著“點酥油燈照明,、燒牛糞取暖”的極不衛(wèi)生的生活,許多地區(qū)冬季缺電問題嚴重,,無電民眾迫切希望用上清潔穩(wěn)定電源,。
因為沒有電,他們的黑夜也顯得特別漫長,,冬天的寒冷更是讓他們度日如年,。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基本上都是冬天,,冰天雪地的日子,,每年都有牦牛被凍死,,孩子做作業(yè)也只有點酥油燈。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xiāng),。
脫不脫貧,電力要先行,。
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思路,國網甘孜州電力公司精心謀劃,,狠抓落實,,積極推進農網建設,扎實開展行業(yè)扶貧和定點扶貧,,取得了明顯成效,。
山高擋不住電力員工運桿塔的腳步,路險擋不住電力員工立塔架線的斗志,,“嘿呦,,嘿呦”的號子聲,在崇山峻嶺中回蕩,,一座座桿塔在聳立,,一條條銀線在延伸。
“草原的風,,草原的云,,草原的羊群……”優(yōu)美的歌聲飄蕩在甘孜達通瑪草原。
人們喜愛草原,,因它美麗,、悠遠、燦爛,。但是它的另一面是荒寂,,人們在感嘆它的神奇時,也在埋怨它因為偏遠而阻隔了文明氣息,。(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