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6月12日
楊慧全(左一)與村民一道查看安裝完畢的花椒烘干設備,。
花椒產業(yè)是康定市魚通鄉(xiāng)舍聯村的一個新興產業(yè),,如今全村家家戶戶都在種植花椒樹。800畝的花椒產業(yè)園已經成為舍聯村民的“搖錢樹”,,已經掛果的400畝花椒,,年產值在300萬元以上,,僅花椒收入,,全村人均收入就在4000元以上,,依托花椒產業(yè),再過幾年,,舍聯村村民的收入還將翻番,,舍聯村成了康定市有名的“花椒村”。
◎實習記者 包小玉 本網記者 馬建華 文/圖
發(fā)展花椒產業(yè)
舍聯村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青花椒施肥每年保持4——5 次,栽培人員要注意還陽肥,、月母肥、促花壯芽肥和壯果肥的施肥時間和施肥次數,。還陽肥,,即是催芽肥,一般在果實正式采摘之前的10——15 天開始施肥工作,,使用兌清糞水灌施或者撒施的方法進行施肥,,在整體上保證施肥的效果;月母肥,,通常會選擇8——10 月為施肥時間,,盡可能在降雨前后完成施肥工作,主要是向土壤施入有機肥,,同時又包括復合肥,、油餅(腐熟);花壯芽肥,,一般選擇在1 月上旬——2 月上旬的時間開始施肥,;壯果肥,通常會選擇在4 月上旬的時間進行施肥,,主要是施入磷肥,、鉀肥等?!?/span>6月10日一大早,,康定市魚通鄉(xiāng)舍聯村村民楊愛富在市農業(yè)部門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精心開展花椒葉面施肥作業(yè),,技術人員講解的技術要領,,他已經銘記在心。
“我自從大面積種植花椒以來,,得益于市農業(yè)部門每年定期上門給我提供免費技術服務,。”楊愛富激動之情溢于言表,,10年前,,苦于找不到增收致富的產業(yè),在農業(yè)部門的支持下,,我種植了10多畝花椒,,10年過去了,花椒樹已經成為了我們家的“搖錢樹”,,光花椒一年的收入就在8萬元以上,,我家里只有4口人,人均收入早已經超過了2萬元。嘗到發(fā)展花椒產業(yè)的甜頭,,我已經擴大到了20畝,,再過幾年,收入還要翻番,。楊愛富自信地說,,這兩年,花椒市場價穩(wěn)定,,每市斤可以賣到40元,。如今的舍聯村,山上山下全種上花椒樹,,掀起了種植花椒樹的熱潮,。楊愛富介紹,舍聯村種植的花椒樹全都是青花椒,,舍聯村海拔和氣候非常適合這種花椒樹生長,,而且這種花椒樹不容易長蟲,村民管理起來不麻煩,,省心又省力,。“以前這里是荒蕪的坡薄地,,自從發(fā)展花椒產業(yè)后,,不僅可以綠化荒山,還為群眾建起了一座座‘綠色銀行’,?!睏類鄹幌沧套痰卣f。
在發(fā)展花椒產業(yè)中,,康定市首先強化花椒種苗生產的標準化指導,,培育優(yōu)質、抗雜,、高產苗木,,積極推進標準化種植,抓好中耕管理,,大力培養(yǎng)花椒種植管理的“田秀才”和“土專家”,,做到“村有土專家、戶有明白人”,,努力做到“栽一棵,、活一棵,種一片,、成一片”,,讓花椒早掛果、多掛果、出好果,。
舍聯村村支部書記楊慧全告訴記者,,該村共有209戶880人,其中貧困戶有28戶104人,。過去村里產業(yè)結構比較單一,,村民主要種植土豆和玉米,玉米畝產收入才幾百元,,由于收入低,村民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近年來,,市農業(yè)部門多次到村上“把脈問診”,通過實地調研,,認為該村具備發(fā)展花椒產業(yè)的獨特優(yōu)勢,,通過先期花椒種植大戶的引領作用,村民們發(fā)展花椒產業(yè)的積極性高漲,。目前,,全村種植花椒面積800畝,已掛果面積400畝,。每畝花椒干產量200多斤,,按照均價40元計算,畝產值在8000元以上,,是種植玉米的三倍,,僅花椒產值就達300多萬元,目前,,村里還發(fā)展了仙桃,、羊肚菌、水果,、蔬菜等產業(yè),,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已達7000余元,,已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借力品牌優(yōu)勢
做大做強花椒產業(yè)
“目前,我們花椒產業(yè)存在基地經營粗放,、加工轉化不足,、沒有形成知名品牌、保障支撐不力等短板,。在剛剛結束的全省推進花椒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現場會上,,已經正式提出今后五年四川花椒產業(yè)發(fā)展‘路線圖’。為加快實現四川花椒產業(yè)由大變強,今后五年,,我省將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不斷提升花椒產業(yè)規(guī)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水平,。具體而言,,就是要增加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聚集省內外科研力量,,攻克技術難關,;建立基地質量認證體系,整合涉農資金,,完善種植基地水網,、路網;牢牢抓住初加工這個促農增收致富的‘牛鼻子’,,在集中種植區(qū)布局初加工設施,,強化深加工領域研發(fā)利用;以省花椒產業(yè)聯盟為主體,,打造‘四川花椒’省級公用品牌,;建設花椒營銷網絡和信息服務平臺,推動四川花椒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經營,、統(tǒng)一品牌和統(tǒng)一銷售?!笔修r業(yè)局工作人員帶來的利好消息讓村民們精神為之一振:“這下我們有盼頭了,。”楊慧全說,,盡管舍聯村花椒種植已經初具規(guī)模,,但還沒有注冊商標品牌,處于單打獨斗的劣勢,,市場知名度不高,,主要依靠商販上門收購,還沒有打入內地市場,。
初夏時節(jié),,舍聯村800余畝花椒產業(yè)園里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在烈日照耀下,,翠綠的枝條迎風搖曳,,茂密的葉片下,,飽滿的果實墜滿枝頭。記者看到,,十幾名村民正在花椒園里進行除草施肥工作,。“你看,,今年花椒果實惹人愛,,今年肯定又是個豐收年?!贝迕窀嬖V記者,,自從村上發(fā)展花椒產業(yè)以來,大家都受益于花椒產業(yè),,村里的年輕人也不再外出打工,,從事清雜、除草,、栽苗、施肥及一些比較細致的管護工作,,忙碌一年總有好的收成,,再累也值得。
“為了做大做強花椒產業(yè),,我們村委干部專程到雅安市漢源縣考察了花椒產業(yè),,品牌包裝、產品精細化加工,,我們大開眼界,,受到了有益的啟示?!睏罨廴f,,過去,花椒采摘后,,依靠自然風干,,耗時一個多月,影響了產品上市,,村委會把購買花椒烘干設備的請示遞交到市上,,市政府立即投入40萬元扶貧資金購買烘干設備。記者看到,,占地面積100余平方米的烘干房已經建成,,烘干設備已經安裝到位?!昂娓稍O備一天可以烘干6噸花椒,,24小時即可烘干成干花椒,,村民一天可采摘100斤花椒。今年預計花椒總產量50萬斤,,產值在300萬元以上,。”楊慧全站在烘干房向前來參觀的村民介紹說,?!斑@下安逸了,新鮮花椒采摘后,,直接拿過來烘干,,省時省力,還能夠賣上好價錢,?!贝迕駛儌€個喜笑顏開。魚通鄉(xiāng)將根據地形地貌及氣候特點,,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調整產業(yè)結構,將產業(yè)發(fā)展與生態(tài)建設相結合,,在適合種植花椒樹的村大力發(fā)展花椒產業(yè),,讓花椒產業(yè)帶動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