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5月26日
◎王玨
置身于“活化”的歷史之中,,人們總能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中得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啟迪,,從不忘本來中獲得開辟未來的力量
在江蘇,,“博物知旅”主題活動季和“云上博物——江蘇省博物館數字展覽空間”同時開啟,,提供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在北京,,“北京博物館云”服務平臺啟動試運行,,帶來線上云游博物館的奇妙之旅……在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各地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博活動,,讓更多人感受文化魅力,、聆聽歷史回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辈┪镳^,是文物的保存者和歷史的記錄者,,是文化的“存儲卡”和歷史的“解碼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作為與歷史、文化,、藝術,、自然的相遇之地,博物館讓我們了解過去,、了解現在,,并打開心靈去接受未知的事物、全新的觀念,,這正是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重要力量,。
從恢宏大氣的大中型博物館到各美其美的小型博物館,從數量眾多的國有博物館到分布各地的民間博物館,,我國博物館的種類不斷豐富,。據統(tǒng)計,“十三五”期間,,全國博物館數量由4692家增長至5788家,,平均每兩天就有一家博物館建成開放;全國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由7億人次增長至12億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億人次,。可以說,,逛博物館,,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我國博物館在機制,、運營,、服務、文創(chuàng)開發(fā)等方面轉型升級,,正逐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博物館發(fā)展之路,。
精美珍貴的文物、活態(tài)流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莊重嚴肅的革命舊址,、類型多樣的世界遺產地……遍布祖國大地的文化遺存和山川風物為我國博物館提供了豐富素材和來源,也讓博物館成為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的重要公共文化機構,。在博物館,歷史文物并不只是時間的沉淀,、歲月的陳釀,,不只是一個靜止的存在,更傳承著文化血脈,,與我們的生活和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置身于“活化”的歷史之中,,人們總能在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中得到“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啟迪,,從不忘本來中獲得開辟未來的力量。
科技的進步,,給博物館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讓博物館擁有了創(chuàng)新的力量。利用數字資源,,可以展示數字化展品,,豐富展陳的形式;開發(fā)APP應用,,可以在展廳現場實現虛擬與現實的交互展示,;通過數字化開發(fā)設計,可以設置游戲,,增強體驗,、增加互動;運用數字技術,,可以通過沉浸式展覽,、可穿戴設備等,帶來如真似幻的效果……“互聯網+博物館”突破了空間限制,,博物館的功能被極大拓展,。目前,國家文物局正全力推進文物數字化工程,,全國76.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已完成普查登記并不斷推進數據開放共享。這將極大提升博物館的數字化水平,。
“博物館就好像是書中精美的書簽,,展頁之時,神秘和奧妙由此開啟,?!币患也┪镳^的學生志愿者這樣描述博物館。近年來,,博物館教育也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講解,、講座,、工作坊、課程……博物館教育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開,,吸引更多人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愛上博物館。隨著展覽的創(chuàng)新,、技術的革新,、教育的開展,館內和館外協(xié)同,,線上和線下聯動,,博物館將串聯起時間的珍珠,為觀眾打開上下幾千年的浩瀚世界,,走向更加光彩奪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