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原創(chuàng) 2019年07月29日
——本網(wǎng)“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的感悟
◎本網(wǎng)記者 宋志勇
這里是歷史的見證,,這里是22勇士不顧被子彈打中,不顧被鐵鏈燙傷,勇敢的沖過瀘定橋,為革命勝利寫下了輝煌的一筆。7月28日,,來自中央終身媒體到我州開展“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今天正式開始,本網(wǎng)記者也跟隨追尋紅軍先輩足跡,親身體會革命先輩所經(jīng)歷的艱難歲月,,重溫這段讓世界人民都為之贊揚的紅軍飛奪瀘定橋,這是歷史的轉(zhuǎn)折點,,也是中國革命歷史性的突破,。
回憶
紅軍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早就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后來又調(diào)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zhàn)勝敵人的關(guān)鍵。
在記者心中,,這段革命歷史,,既是五次反圍剿的轉(zhuǎn)折,又是抗日力量的儲備,。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就以推翻三座大山,、推翻蔣家王朝,建立人民擁戴的新中國為主旋律,,將革命的火種傳播到祖國大江南北,,不僅與民族地區(qū)的老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也為解放全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chǔ),。
講述
經(jīng)歷戰(zhàn)斗的22勇士
按照中央決定,,紅四團是負責紅軍飛奪瀘定橋主攻部隊。部隊為盡快占領(lǐng)瀘定橋,,他們翻山越嶺,,沿路多次擊潰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傍晚9時,,卻離瀘定橋還有110里,。這時,天空下起了雨,,戰(zhàn)士們顧不上一整天忍饑挨餓,,且又被雨水淋透的情況下,仍然為戰(zhàn)勝敵人完成破敵任務(wù),,在漆黑的夜里,,踩著泥水繼續(xù)前進,并于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同時把敵人增援的兩個旅拋在腦后,。
這天,紅四團最先到達瀘定橋,,眼看著敵人將瀘定橋橋面木板折光,,又有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墻和山坡上筑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為打消敵人的囂張氣焰,,紅四團接到總攻命令后,,團長和政委親自上陣指揮戰(zhàn)斗。當號手們吹響沖鋒號一剎間,,我軍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擔任突擊隊二連22位英雄立刻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qū)Π稕_去。緊跟三連的戰(zhàn)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當再次聆聽到“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yè),,為了最后的勝利,沖呀,!”的命令時,作為媒體人,,需要向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聽黨指揮,不怕犧牲,,敢打敢拼,,激勵新聞工者要以紅軍戰(zhàn)士為榜樣,講述甘孜好故事,,傳遞好甘孜聲音,。
陳列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2005年建成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9平方米,,地下一層,,地面局部三層,主展廳分布在一,、二樓,。展區(qū)共分5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為戰(zhàn)略轉(zhuǎn)移,,突重圍長征路上現(xiàn)曙光;第二單元為搶險飛奪,,瀘定橋上譜寫英雄史詩,;第三單元為傳播火種,在瀘定顯紅軍英雄本色,;第四單元為北上征程,,艱苦卓絕誓做抗日先鋒;第五單元為瀘定歷史文化廳,。以紅軍長征為主線,,以飛奪瀘定橋為重點,綜合利用了聲,、光,、電等現(xiàn)代技術(shù),,較為全面展示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驚、險,、奇,、絕和對中國革命所產(chǎn)生的重大意義。館內(nèi)共計收藏,、展示各類歷史文物,、圖片、資料等400余件,。
觀看該館后,,記者深感紅軍長征時的歷經(jīng)艱難困苦。面對前后都有國民黨的守兵和追兵,,十分危險時,,中央紅軍的決定,為紅軍擺脫敵人,,跳出敵人的包圍圈,,最終北上抗日。作為記者,,就是要緬懷革命先烈,,就是要追尋初心、堅守恒心,、激發(fā)信心,,讓革命歷史照進現(xiàn)實,讓長征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紅軍精神永放光芒!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