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冉 周燕 川報記者 陳建兵 文/圖
進入新年,康定“11·22”地震已過去兩個月了,眼下海拔3700米以上地區(qū)夜晚氣溫已低至零下10攝氏度,,居住在康定縣塔公鄉(xiāng)江巴村和奪拉呷姆村的災區(qū)群眾生活如何?1月4日,,記者再次走進震中地區(qū),。
記者到達奪拉呷姆村時,正碰到牧民澤彭和鄰居們曬太陽,、聊家常,。地震剛發(fā)生時,記者也到過澤彭家,,那時他們一家就擠在一頂救災帳篷中,,除了地上用當?shù)嘏咒伜玫牡劁佂猓瑤づ裰锌諢o一物,,一家人都睡在地鋪上,,吃的也全是方便面。
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澤彭家不僅有了床,,而且還用上了電爐,帳篷的一面墻也被取暖用品和糧食堆滿,,而且廚房和臥室也分開了,,家中的5口人都能夠睡在暖和的床上。
澤彭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坐坐,,走進澤彭家的帳篷中,,暖意襲來,。“現(xiàn)在也沒有什么困難,主要是計劃今年新建房屋,,”澤彭說,,政府為他們搭建了帳篷,送來了棉被,、大米,、棉衣,今年冬天不會冷,。“政府還為我們發(fā)放了鋼爐,,”就在救災帳篷不遠的地方,澤彭自己搭建了一間廚房,,“在臥室煮飯油煙太大了,。”在奪拉呷姆村安置點,幾乎家家戶戶都搭建了兩間以上的帳篷,。
說到去年地震時的情況,,澤彭感慨萬千:“地震時我在外面打工,是我的干部‘親戚’幫我安頓的妻兒,,真的感謝他們,。”原來澤彭在甘孜州群眾工作全覆蓋結對認親活動中與塔公鎮(zhèn)副鎮(zhèn)長索南東智結成對子,地震發(fā)生時,,澤彭家中的床鋪,、被子等都是索南東智震后第一時間幫忙搬運出來的。
目前,,康定縣已安置受災群眾12776人,,其中投親靠友、分散安置受災群眾8064人,;在塔公江巴村,、多拉噶姆一村、色齊卡下馬龍和雅拉,、瓦澤安良等9個安置點集中安置受災群眾4712人,,現(xiàn)已發(fā)放帳篷3806頂、棉被9555床,、棉衣4302套和鋼爐428個,,以及米、面,、油,、肉和蔬菜等生活物資70余噸。
牧民澤彭說:“我們不僅身上暖和了,最重要的是心里也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