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13日
瓦達村一角,。
白呷(中)和村民在一起,。
◎本網(wǎng)記者 周燕 文/圖
白呷是爐霍縣充古鄉(xiāng)阿都村人,現(xiàn)任阿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說起白呷,,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這個老頭可能干了”“以前是收藥材大戶”“我們的致富帶頭人”……這樣的評價不絕于耳,而他的奮斗故事也被人們津津樂道,。
年近60歲的白呷黝黑瘦削,,提到與中草藥的情緣,他告訴記者:“我20多歲時就開始上山挖藥材,,后來有錢了就在我們村和甘孜縣,、色達縣嘗試收購藥材,,一干就是二十多年,那個時候我就與中草藥結(jié)下了‘緣分’,?!?/span>
年輕時,白呷常去山上挖藥材,,掙到錢就在村里做藥材收購生意,,同時,他還和妻子種了幾畝青稞,。那時候,,他就經(jīng)常想,爐霍,、甘孜,、色達的日照條件好、晝夜溫差大,,適合中草藥生長,,自己何不嘗試包山采挖中草藥呢?這樣一來,,藥材價格可以賣得更高一些,,減去中間“二道販子”賺的差價。
就這樣,,白呷在家人的鼓勵下踏上了創(chuàng)業(yè)路,。經(jīng)過去外地實地考察和學習,白呷“摸著石頭過河”,,他先在鄰近的甘孜縣承包了一座山地挖藥材,。他的這一舉動在村里引起了“轟動”,大家紛紛議論包山挖藥材可沒人做過,,能賺錢嗎,?面對大家的質(zhì)疑,白呷沒有灰心,,而是選擇埋頭苦干,。聘請村民上山挖藥材、挑選,、晾曬,、加工……他每天起早貪黑,一心扎在藥材收購里,。日子一天天過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藥材生意也收入可觀。
“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白呷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及當年的貧困戶受益,一方面,,他在山地承包區(qū)域選擇上,,重點向貧困戶傾斜,尤其是對年老及多病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優(yōu)先,;另一方面,,在采挖、收獲,、晾曬,、加工整個過程中需要一定數(shù)量的工人,在勞務用工方面優(yōu)先考慮雇傭貧困戶,,讓他們有穩(wěn)定的工資性收入。
“當場結(jié)付藥材款,、每斤藥材價格要比其他收購商高幾毛錢……一時間,,我們很多村民都愿意把采挖的藥材賣給白呷,并表示要跟著他一起干,,而他總是傾囊相授,、悉心幫助?!贝迕衤褰q格勒說,。
“當年,我家的兩個孩子在縣城讀書,,阿媽年紀大了,,種不了地,我的生活壓力挺大的,。后來跟著白呷,,我每天都可以上山挖藥材掙錢,阿媽就在村里幫忙晾曬藥材,,她每天的勞務費是180元左右,,加上我掙的,一天有四五百元的收入,?!甭褰q格勒告訴記者,白呷除了聘請有勞動力的村民上山挖藥材,還聘請年紀大,、體弱的村民到他家晾曬藥材,。這一年,他獲得了滿意的收益,。
后來,,阿都村的村民開始修房子、養(yǎng)牦牛,,生活越過越好,。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