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6月21日
重走長征路 紅色遺跡看變遷
磨西鎮(zhèn)一角,。
磨西天主教堂,。
磨西會議。
伍國梁在自家民宿前,。
◎本網(wǎng)記者 蘭色拉姆文/圖
86年前,,紅軍長征途經(jīng)磨西鎮(zhèn)時,召開了彪炳千秋的磨西會議,,為北上抗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此時,鎮(zhèn)上一個名叫伍國梁的孩童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的某天,,自己會專門講起這段歷史,并因為此次講述,,讓老人再次感慨萬分:“正是有了長征的勝利,,才有了我們今天象花兒一樣的幸福生活!”
紅軍在磨西
清晨,,霧氣氤氳,,磨西小鎮(zhèn)宛若仙境,。待霧氣散去,暖陽升起,,記者來到了磨西會議舊址——磨西天主教堂,。
1935年5月29日傍晚,紅軍抵達磨西鎮(zhèn),,因雨大天黑,,通往瀘定的山路全是懸崖峭壁,毛澤東和軍團部隊決定夜宿磨西,,住在了磨西天主教堂神甫樓,,并在樓內(nèi)召開了磨西會議。
神甫樓是一幢兩層高的青磚土瓦房,。樓前有塊白色花崗巖石碑,,上面刻有“磨西天主教堂”“毛澤東同志住地舊址”等字樣。神甫樓內(nèi),,辦公桌,、坐椅、柜子等紅軍用過的物品有序陳列,。輕踩在木質(zhì)的樓梯上,,“嘎吱”聲一波接一波,似歲月低吟,,訴說著那段重要歷史,。
在神甫樓左后方向約100米處,是磨西紅軍長征紀念館,。館內(nèi)一樓的墻上,,一張名為“伍國梁老人守護舊址并當解說員30年”的圖片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圖片中的伍國梁正是記者此行采訪的主人公,。
伍國梁是地道的磨西人,,出生于1932年的春天,磨西會議召開時,,他剛好三歲左右,。因母親是磨西天主教堂的教友,伍國梁從小就在教堂周邊長大,。當年紅軍來到磨西鎮(zhèn)時,,伍國梁的母親正好在天主教堂里做工。
伍國梁對記者說:“母親告訴我,,有次她聽到毛主席對警衛(wèi)員說‘我們要時刻關(guān)心人民群眾,,我的馬讓給傷病員騎’?!彼苍啻温犇赣H說起,,當時的教堂成了紅軍治療傷病員的臨時醫(yī)院,。由于條件很艱苦,大多數(shù)紅軍吃不飽,,晚上只能睡在街邊,。
伍國梁還作了一番比較。當年,,受反動宣傳的誤導(dǎo),,磨西鎮(zhèn)百姓得知紅軍要進鎮(zhèn)時連忙逃跑。為勸回逃走的鄉(xiāng)親們,,紅軍用當?shù)胤窖詫懥艘恍┩ㄋ滓锥男麄鳂苏Z,,打消了鄉(xiāng)親們的恐懼和顧慮。經(jīng)相處了解,,等到紅軍離開磨西時,,當?shù)匕傩罩鲃娱_糧倉、送臘肉,、與紅軍依依惜別,。
難忘艱難歲月
聊完紅軍在磨西的故事,伍國梁講起了自己的經(jīng)歷,。伍國梁在家中排行老三,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許是命運安排,,伍國梁成家后也養(yǎng)育了四個子女。
“吃不飽飯,!”回憶起小時候,,伍國梁用了這幾個來字形容。簡單明了背后滿是心酸,。而相較于磨西鎮(zhèn)上的同齡人,,伍國梁兄妹還算幸運。母親常年在天主教堂做工,,為讓孩子們緩解饑餓,,她經(jīng)常將教堂給的吃食省下帶回家。當年,,伍國梁的愛人就是因為吃不起飯被送到了地主家當傭人,。
除了吃不飽飯,在住的方面也很艱苦,。伍國梁告訴記者:“我家當時的房子是亂石堆砌的,,屋頂隨意鋪著些黃泥巴,房屋中間只有一根柱子做支撐,?!?/p>
吃住困難,,交通更是堪憂。那時候的磨西鎮(zhèn),,出入全靠一條羊腸小道,。從磨西前往得妥,全靠溜索過橋,。伍國梁的愛人在地主家當傭人時,,常到得妥照看小孩,每次出行都要冒著生命危險過溜索,。
解放后,,磨西鎮(zhèn)人的日子好過了些,伍國梁學(xué)起了木匠,。本打算憑借木工技藝求生,,還未等到出師,伍國梁就入伍了,。伍國梁當兵后,,家中的勞動力少了,父母靠著一間磨房湊口糧,。伍國梁告訴記者:“人家來磨玉米面,,他們就按一斗玉米收一碗玉米面作為交換?!?/p>
1952年,,由于部隊集體轉(zhuǎn)業(yè),伍國梁成了丹巴縣云母礦的一名工人,。在丹巴工作14年后,,伍國梁終于回到了磨西。剛回家,,他就為家里添置了板凳和碗筷,。伍國梁回憶說:“這時候我家的房子變成了瓦板房,但條件仍然不好,,感覺稍一用力,,墻壁就會垮掉?!?/p>
剛回家時,,吃飯仍是伍國梁一家的“老大難”。那時候,,要想吃上糧食,,必須到公社倉庫按人口購買;要想吃豬肉只能到供銷社買每斤1.8元的腌肉。
到了80年代初,,伍國梁這個名字搭配上了新的稱謂:義務(wù)解說員和生產(chǎn)隊民兵排長,。其中義務(wù)解說員這個稱謂,源于伍國梁自愿守護磨西會議舊址,,且一守就是30年,。生產(chǎn)隊民兵排長的稱謂,則源于伍國梁帶著磨西鎮(zhèn)人干實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家吃飯難的問題,。
生產(chǎn)隊民兵排長的重擔,伍國梁擔了六年,。這六年里,,瀘定縣全縣現(xiàn)場會召開地曾兩次選在磨西鎮(zhèn)。伍國梁告訴記者:“一次現(xiàn)場會決定科學(xué)播種秧苗,,另一次現(xiàn)場會決定播種土豆,,解決大家的口糧問題?!?/p>
作為當時的生產(chǎn)排頭兵,,伍國梁在兩次現(xiàn)場會中發(fā)現(xiàn)了機會。他積極動員,、鼓勵鄉(xiāng)親們種新品種谷子和土豆,,并率先帶頭實驗?!肮Ψ虿回撚行娜恕?,實驗很成功,鄉(xiāng)親們嘗到了甜頭,。
這時候,一座有5間房,、4個牲畜圈養(yǎng)地的木架房,,讓伍國梁一家擁有了舒適的居住環(huán)境?!昂梅孔佑辛?,飯也能吃飽了,那時候就覺得很知足了,。沒想到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我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這在以前都是不敢奢望的,?!闭f到此,伍國梁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日子旺了有盼頭
“現(xiàn)在,,磨西人的伙食比當年地主家吃得還要好,!”如今,吃不飽,、住不好早成了過去式,,對于這些年磨西鎮(zhèn)的發(fā)展變化,伍國梁深有體會,。該鎮(zhèn)貢嘎大道上,,一幢名為“沫水河畔精品民宿”的樓房是伍國梁家的新房。
從亂石房到瓦板房,,從木架房到新樓房,,這是伍國梁家有目共睹的變化?!澳优暇访袼蕖毙藿ㄓ?014年,,最初以出租的方式營業(yè),一年租金能收10多萬元,。為方便管理,,今年伍國梁家才用于自營。
“沫水河畔精品民宿”門口處,,高掛著“軍人之家”榮譽牌,。一進門,四合院結(jié)構(gòu)的院壩里種滿各種花草,。據(jù)伍國梁介紹,,民宿里有近30個房間,能充分滿足客人入住需求,。
在講述自家幸福生活的同時,,伍國梁還與記者聊起了一件趣事。在20世紀末的一天,,伍國梁向往常一樣擔任義務(wù)講解員,,一名游客得知他的收入后,給了他50元的小費,。當時的50元對伍國梁來說是一筆巨款,,他激動得說出了“Thank You!”游客一聽,,頓時來了興致,,要求伍國梁多說幾句英語,說一句給50元,。最終,,伍國梁用四句英語換回了200元,。
“加上小費總共250元,都是嶄新的鈔票,!”回憶當初,,伍國梁滿臉自豪。的確,,那個年代里能瞬間掙上250元,,著實是靠本事吃飯。而伍國梁說英語的本事,,是從一個個游客身上學(xué)來的,。“磨西鎮(zhèn)發(fā)展了,,紅色旅游搞了起來,,游客越來越多,我一邊講解,,一邊從他們那里學(xué)英語,,時間久了自然會說?!蔽閲航忉尩?。
當年能輕松掙上250元,現(xiàn)在每月有1500元的退伍補助,,還有孩子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伍國梁直言自己很幸福。在他看來,,今天的好日子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因此,,平日里稍有空閑,,他就以老歌新唱方式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我們的黨在戰(zhàn)斗中長,,建設(shè)幸福的新中國,,我們要虛心學(xué)習(xí),團結(jié)群眾,,為人民服務(wù)……”這是伍國梁最喜歡唱的歌,他認為歌詞所寫,,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十分貼切,,正因為有了黨,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鄉(xiāng)村振興的號角已經(jīng)吹響,伍國梁堅信磨西人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他希望,,每一個磨西人都能有“站在家門口觀全球”的思維,,能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資源,增收致富同時為國家發(fā)展做貢獻,。
不知不覺中,,采訪到了尾聲。伍國梁堅持送記者離開,,步伐雖緩,,每一步都踩得很穩(wěn)。當走出“沫水河畔精品民宿”大門時,,伍國梁一句“Welcome To MoXi,!”令記者十分感動。因為,,這話語背后,,是一坐小鎮(zhèn)幾十年間的變化,也是一位耄耋老人對逝去歲月的認可,,還有對未來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