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17日
◎丹巴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許志春
“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近年來,,丹巴縣結合實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強化矛盾化解的新路子,,取得一定成效,。
夯基礎,促進矛盾糾紛在網格內解決,。勾畫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的網格管理電子地圖,,全面落實網格化服務管理“三項重點工作”措施,統(tǒng)籌村(社區(qū)),、公安,、司法、衛(wèi)計等部門力量,,重點對流動人員和刑釋人員,、社區(qū)矯正人員、精神病患者等在冊特殊人員進行“1+N”綜合管理,,目前,錄入網格化服務管理信息平臺各類事件問題3936件,,并已全部成功辦結,,辦結率為100%。充分發(fā)揮網格員熟悉社區(qū)和群眾的優(yōu)勢,,堅持城(鎮(zhèn))網格員每日走訪網格一次,、鄉(xiāng)村網格員每雙日走訪網格一次,深入群眾宣講法規(guī)政策,、積極調處糾紛,,努力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組建網格員,、村(社區(qū))黨員干部流動服務隊,,分區(qū)劃片包干服務對象進行上門服務,幫助解決日常生活困難,,代辦相關事項,,心貼心為群眾排憂解難。
建機制,,促進矛盾糾紛在基層解決,。建立定期排查和掛牌督辦制度,組建由“鄉(xiāng)(鎮(zhèn))干部+各村(社區(qū))干部+網格員+紅袖套”的巡邏隊,,在重要節(jié)點,、敏感期進村入戶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并逐件逐項登記造冊,,利用“隨手調”及時上報反饋調處信息,;發(fā)揮“尹大爺調解工作室”作用,,使一批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持續(xù)發(fā)揮正能量;堅持每10日召開一次重點矛盾糾紛化解調處會,,落實糾紛化解掛牌督辦,,確保重大矛盾糾紛早發(fā)現(xiàn)、早處置,、早穩(wěn)控,、早解決。完善聯(lián)動機制,,深入推進“攻堅破難”,。以黨政主導、主管部門牽頭,、各級協(xié)調中心與相關部門配合協(xié)調,,做到了“哪里有矛盾堆積,哪里就要集中攻堅,;哪里矛盾突出,,就集中攻堅哪類矛盾”,主動介入,,及時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不斷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向縱深發(fā)展,,確保全縣和諧穩(wěn)定。去年,,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54件,,化解總功率達92%。
暢訴求,,促進矛盾糾紛在萌芽中解決,。扎實推進信訪制度改革,構建陽光信訪,、責任信訪,、法治信訪,充分發(fā)揮律師隊伍的職能,,在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宣傳及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務,引導上訪群眾通過合法途徑表達利益訴求,,保障信訪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截止目前,律師事務所參與接訪調處各類信訪問題1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