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6月25日
◎謝臣仁 曹勇 刁海瀚 本網(wǎng)記者 田杰 文/圖
6月16日傍晚時分,記者細雨朦朧中來到石渠縣色須鎮(zhèn)新民一村。剛從村超市下班回家的54歲牧民克機,,一面熱情招呼記者進屋躲雨,,一面情不自禁地說:“我是去年11月才從遠牧點搬來的,像這種寬敞明亮的‘積木’房子,,一修好就能入住,既保暖、隔音,,又防震、防潮,、防火,,外觀看很漂亮,住起來更安逸,?!闭f話間,她激動得高高豎起雙手大拇指,。
曲折的經(jīng)歷,,痛苦的回憶,讓克機一度哽咽,;關愛的溫暖,、生活的轉機,更讓她激動開懷:“我以前住在離這里25公里的扎龔遠牧點,,家里只有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土坯房,,既狹小潮濕,又特別昏暗,。長期住在那里,,我風濕非常嚴重、腿腳經(jīng)常酸痛,。2013年一場雪災之后,,我辛辛苦苦養(yǎng)的三四十頭牦牛遭全部‘洗白’了,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除了國家發(fā)的各種政策性補貼,,就是采蟲草,、撿菌子、挖人參果,。盡管家里非常窮,、日子非常苦,,但一個人還能勉強過得去,;后來,由于雙眼經(jīng)常紅腫、視力嚴重下降,,收入的門路就更狹窄了,,我也隨之成了村上最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去年5月,,我在縣醫(yī)院動了闌尾炎手術,,雖然自己沒花一分錢,但兩個月后,,我的痔瘡又發(fā)了,,只好轉院到州醫(yī)院手術。政府給我報銷了大頭,,但個人承擔的醫(yī)療費和生活開支還是欠了一萬多元賬,。正當我焦頭爛額時,村干部告訴說,,年底前我就能搬到片區(qū)工委附近的新房子了,。沒想到,三個月多后,,村干部果然就安排一輛拖拉機來幫我搬家,。當我將‘九件套’和幾件換洗衣服搬進新房子時,眼前的一切讓我完全‘震驚’了——一個大大的客廳,、三間寬敞的寢室,、一個精美的儲物間;鋁合金門窗,、強化木地板,、潔白的墻面、漂亮的燈具,;門前院壩既有草地,,還安裝了柵欄,就連深水井也打好了,。村主任扎西澤仁給我說,,這幢80平方米的房子,,不是磚混結構,,而是‘積木房’。 我當時根本不曉得什么是‘積木房’,,后來我向一同搬來的鄰居打聽,,他們也不知道。只到上個月,,我因超市輪流休息而到建房工地打工時,,才親眼看到了整個修建的過程。原來,房子的配件是從內(nèi)地直接拉進來后,,再進行現(xiàn)場組裝,,就跟鄰居小娃娃搭積木一樣。我真沒想到,,房子居然也能這么建,,但住起來確實安逸!”
記者隨后來到施工現(xiàn)場,,在一塊平坦的草地上,,25套“積木房”正在緊張施工中。成都合沐佳新型材料公司現(xiàn)場技術員告訴記者:“這些輕型鋼結構框架和HMG秸稈植物輕質(zhì)隔墻板墻面,,都是內(nèi)地‘造房工廠’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運往這里后再進行拼裝。這種建房方式,,不僅速度快,、質(zhì)量好、使用壽命長,、建房成本低,,而且受氣候條件影響小。以正在建造的這25幢房子為例,,如果采用框架式建房施工,,大概需一年多時間。因為,,這里海拔4170米,,有效施工期還不到半年;而采用‘裝配式’建材,,頂多三四個月就能實現(xiàn)交房入住,,且建房成本每平米僅2100元,比框架式建房節(jié)約三分之一,。況且,,房子的基腳不是開挖而是打樁,房屋的建造不是澆鑄而是拼裝,,房屋的設計建造不僅體現(xiàn)了環(huán)保理念和民族特色,,而且防水,防火性能達到國家A1級標準,,抗震達9級以上,、抗風達13級以上、外墻板材隔音效果達48分貝以上,,主體結構穩(wěn)固和耐久性可達70年以上,、結構壽命可達100年,。這種既防震、防火,、防水,、抗風又采光、保暖,、隔音,、防潮,既節(jié)能,、節(jié)材,、節(jié)水、減排又省時,、省事,、省心的”生態(tài)房’,難怪牧民入住后都非常喜歡,?!?/span>
其實,住上“積木房”的克機僅僅石渠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一個縮影,。石渠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在全縣112個貧困村、5823戶,、28390貧困人口中,,納入“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的貧困群眾多達3429戶12099人;石渠是純牧業(yè)縣,,森林覆蓋率僅為9.5%,,特別是實施嚴格的生態(tài)保護措施,要靠砍伐木材建房根本無法現(xiàn)實,;石渠不僅海拔高,、氣候差、面積大,,而且位置偏,、運距遠、成本高,,當?shù)厝罕娊ㄒ惶追孔?,少說要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建房平均成本平方米高達每3200元,,遠遠超出貧困農(nóng)戶自籌1萬元的政策規(guī)定,。
采訪中,該縣扶貧移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推動“裝配式”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落地落細落實,,該縣及時組織千名干部大下鄉(xiāng),在對易地搬遷貧困群眾逐戶走訪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實施“裝配式”建筑,,并按照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建設,、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風格、統(tǒng)一配套以及靠近大村集鎮(zhèn),、靠近交通要道,、靠近產(chǎn)業(yè)園區(qū)的“五統(tǒng)三靠近”原則對搬遷戶進行安置。同時,,采取有土安置,,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配套產(chǎn)業(yè),,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去年,,該縣投入近1.78億元,建成“裝配式”住房788套,、村民活動中心32個,、便民超市1個,配套入戶硬化道路20.5公里,、入戶電網(wǎng)20.5千米,、垃圾收集點16個、安全飲水井19口,、公共廁所12座,、文化活動廣場500平方米,安置貧困群眾788戶2763人,;今年投資規(guī)模達4.39億元的“裝配式”建筑及其配套設施,,將讓1932戶6852名貧困群眾在冬季到來前喬遷新居,他們將像克機一樣住上“積木房”,、連上信息網(wǎng),、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凈水,、用上安全電,、過上好日子、養(yǎng)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