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志勇 文/圖
9月4日,,在康定市姑咱鎮(zhèn)羊廠村,,聽到成立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的消息,,村民們相互轉告,,不一會兒,村民就聚集到村委會,,見證了基地掛牌,。“這下好了,,有了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學技術,、學本領就不愁了,。”村民們興奮地說。
“大家請注意了,,下面就請專家為大家講課,,大家歡迎。”羊廠村村委會主任殷繼林向大家介紹了授課教師——康定市林業(yè)科技局講師余祖劍,。與村民認識后,,余祖劍便開始講解甜櫻桃栽培技術,村民們興致勃勃地聽專家講課,。
據(jù)了解,,為提高康定市貧困村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技能水平,、就業(yè)能力和勞動收入,更好地服務貧困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該市決定在建檔立卡貧困村成立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
“高碉村還要掛牌授課,,我們趕快出發(fā)吧,。”康定市委組織部長白迎春對相關工作人員說道。在車上,,白迎春向記者介紹:“成立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是開辦‘農民夜校’的一種方式。主要是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脫貧目標,,堅持‘需求導向,,因村施教,注重實效’的原則,,不僅有種植,、養(yǎng)殖、旅游,、中藏藥材等方面的培訓,,還有法治進村、寺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真正讓老百姓掌握實用技術,。要讓老百姓脫貧致富,關鍵是要提高造血功能,,現(xiàn)在老百姓學習勁頭十足,,必將改變過去‘干部累斷氣,,群眾看大戲‘的局面。羊廠村,、高碉村,、俄達門村和提吾村是康定市首批成立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的村,到10月底將覆蓋到59個貧困村,,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普遍掌握1至2項實用技能,,著力培養(yǎng)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牧民。”
剛到高碉村,,村民就已經在村委會等候,,在熱烈的掌聲中,該村新型農牧民素質培訓基地掛牌,。隨后,,來自該市環(huán)林局的講師支進為村民們講授了核桃栽培技術。“樹苗為啥今年還是活的,,第二年就死了,?”“核桃樹應該怎樣管理”……村民們個個有提不完的問題,支進耐心的一一解答,。一堂課上完,,全場掌聲雷動,村民們意猶未盡,。 “上門講解農技知識,,不僅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科學栽種,、管理經濟林木,,相信明年就能有好的收益。”該村村民王書和喜笑顏開地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