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4年03月21日
3月19日,,在雅江縣木雅廣場,當?shù)刂驹刚邘兔Π徇\物資。 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3月19日一大早,,雅江縣呷拉鎮(zhèn)腳泥堡村村民劉甲它就從安置點出發(fā)回到村里,“放不下心,,想看看還有沒有需要幫忙的,。”
一進村子,,就遇見住在村里的工人在搬家,,劉甲它擼起袖子,和眾人一起把東西搬上了車,,“他們是從云南過來打工的,,人生地不熟,能幫就幫一點,?!?/span>
搬完東西,劉甲它又在村里走動起來,??粗h處山火燒過的痕跡,劉甲它說:“感謝黨和政府及時安置好了我們,,我現(xiàn)在忙起來要好受一點,。”
14公里外,,雅江縣城關第一完全小學安置點內(nèi),,劉甲它的小兒子劉凱強同樣忙碌。
“我們轉移過來的時候,,政府把帳篷和床單被褥全都準備好了,,工作人員正在給我們接電?!眲P強回憶,,當天下午,,安置點就通上了電,看著帳篷里一盞盞亮起來的燈,,他感覺“坐不住了”,。
“總感覺應該干點啥?!碑斕?,劉凱強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幫著送餐,、搬運物資,、安撫鄉(xiāng)親的情緒……20歲出頭的他剛參加工作,幾天的時間,,劉凱強覺得自己成長了不少,。
“之前家里的事都是爸爸和哥哥在操心,這幾天大家都很忙,,我留在安置點做志愿者,,順便也照顧下媽媽和奶奶?!闭f話時,,劉凱強一直沒停下手里的工作。發(fā)放完午飯,,他又拖著一箱礦泉水發(fā)放起來,。一旁的帳篷外,70多歲的奶奶目光一直追隨著自己的孫子,,“娃娃長大了,。”
與此同時,,劉凱強的哥哥劉凱峰正開車往返于安置點和腳泥堡村,。“剛拖了一臺發(fā)電機上去,,鄰居家冰箱里還有好多牛肉,,能保一點算一點?!眲P峰告訴記者,,“大家都對我們很關心,我們也不能閑著,?!?/span>
“不能閑著”,幾乎是每一個轉移安置群眾的心聲,。正午時分,,雅江縣城關第一完全小學安置點幾乎看不見青壯年?!岸汲鋈兔α?,我想著這里也不能沒有人,就留下來照看老人和小孩,?!蹦_泥堡村村民林九斤告訴記者,村里會開車的年輕人都開著自家的車,,出去接送撲火隊隊員,,運送物資,有的還在清理余火隱患,。
志愿者里,,有三姐弟的身影。在雅江縣政府門口的物資轉運點,,27歲的建英帶著妹妹建春,、弟弟建勇一起搬運捐贈物資。
“我們負責把送來的物資搬下車,,再分別搬到轉運車輛上,。”建英是呷拉鎮(zhèn)雙語幼兒園教師,,她告訴記者,,3月16日上午,他們?nèi)愕芎桶职謰寢審倪壤?zhèn)腳泥堡村的家中搬進安置點,。在安置點,,看著忙碌的工作人員,建春覺得“坐不住”:“都是年輕人,,我們應該幫著做點事,。”
三姐弟一拍即合,,找到呷拉鎮(zhèn)相關負責人表明想當志愿者的意愿,。
此后的3天里,三姐弟每天工作五六個小時,,“平時在家里經(jīng)常干農(nóng)活,,現(xiàn)在搬運的都是方便面、牛奶,、礦泉水等,,并不覺得累。”建英說,。
還有從外地趕回來馳援家鄉(xiāng)的,。夏大將是甘孜州公安局海螺溝景區(qū)直屬分局的一名輔警,得知家鄉(xiāng)受災后,,他第一時間請假趕了回來,。“山火發(fā)生后,,村里電線受損,,幾戶人家的冰箱仍需要每天供電,每天我們開車從縣城到村子,,運送發(fā)電機所需要的油,、水等物資,保障供電,,避免食物腐爛,,高峰期時一天要跑三四趟?!毕拇髮⒄f,。
回到安置點后,夏大將也沒有停下腳步,,有時幫助現(xiàn)場工作人員分發(fā)物資,,有時和安置點的村民聊聊天,并時不時掏出手機看志愿者服務群有沒有彈出新消息,,“我是村里的一分子,,有責任安頓好、照顧好這些村民,?!?/span>
接近晚飯時間,安置點內(nèi)逐漸熱鬧起來,,在外忙了一天的村民都回到了這個臨時的“家”,,劉凱強和其他志愿者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人多發(fā)得快一點,,能讓大家都吃上熱飯,。”
夜幕降臨,,大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起過去幾天的經(jīng)歷和對未來的打算?!拔抑耙恢痹诔邪こ?,安置好家里的娃娃和老人后,,準備回工地去看看?!眲⒓姿f,,“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span>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