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4年01月26日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 題: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系列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王鵬,、高蕾,、孫少龍
??2023年11月16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第二小學的學生在大課間表演安塞腰鼓。該校將安塞腰鼓列入學校的校本課程和大課間活動,,聘請民間藝人傳授技藝,,讓非遺文化在校園中傳承,。新華社發(fā)(王正攝)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彰顯了我們黨促進中華文化繁榮、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歷史擔當,。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奮斗和實踐中展現新氣象新作為,。
??貫通古今,新的文化使命是時代的深切呼喚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提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從賡續(xù)中華文明的高度、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全局角度作出的莊嚴宣告,,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深沉的歷史責任感,、堅定的使命感和厚重的人民情懷。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時指出:“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wěn)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這是2022年7月30日拍攝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在五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一代代中華兒女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tài)發(fā)展至今的燦爛文明,。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
??唯有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賡續(xù)歷史文脈,,推動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xié)調,才能譜寫出新時代新征程的文化華章,。
??“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遼寧錦州東湖文化廣場上,歌聲飛揚,。
??2022年8月,,正在遼寧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xié)調的現代化”,。
??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緊緊錨定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目標,,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開闊人民的精神空間、增進人民的精神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才會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chuàng)造性地將文化自信納入“四個自信”,,稱其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唯有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激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使其與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時代融會貫通、生機勃勃,,復興偉業(yè)才會有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
??與時俱進,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應該而且一定能夠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實踐創(chuàng)造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在歷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這一重大命題,。
??2023年6月,,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任務,,為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指明方向。
??2023年7月31日,,新疆和田地區(qū)新玉歌舞團在烏魯木齊京劇院演出舞劇《五星出東方》后和觀眾互相揮手致意,。這場演出是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jié)的參演劇目之一,曾榮獲國家“文華獎”等,。新華社記者 郝昭 攝
??新的文化使命,,激蕩文化繁榮發(fā)展的萬千氣象——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p>
??在習近平總書記引領下,,新時代文化事業(yè)生機盎然,全民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競相迸發(fā),。
??新的文化使命,,要求我們繼續(xù)深入挖掘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華,推動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進人民群眾心中,,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呈現蓬勃發(fā)展、更加繁榮的生動景象,。
??新的文化使命,匯聚建設文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新時代偉大征程,正是因為有了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才擁有了堅守正道的定力,、砥礪前行的動力、變革創(chuàng)新的活力,。
??新的文化使命,,啟示我們要站在文化的軸線上,,把握歷史、現實與未來,,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牢牢守護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文化自信引領文化強國建設,,為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新的文化使命,呼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使命擔當——
??河南安陽殷墟,,洹河蜿蜒,。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指出:“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p>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fā)展道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始終滋養(yǎng)著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新的文化使命,啟迪我們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展示出來,向世界闡釋推介更多具有中國特色,、體現中國精神,、蘊藏中國智慧的優(yōu)秀文化,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與古為新,,新的文化使命需要新的歷史擔當
??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賀詞,,深情地說:“良渚,、二里頭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傳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寶,,國家版本館的文脈賡續(xù)……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p>
??踏上新征程,,繼續(xù)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更加需要我們深刻把握文化引領社會變革的重要作用,展現積極的歷史擔當,。
??拼版照片:上圖為老美華定制車間的制衣師傅在面料上貼鉆,;下圖為老美華定制車間的制衣師傅在面料上劃線(2023年12月8日攝)。天津老美華始創(chuàng)于1911年,,歷史上以“千層底”布鞋聞名,,是享譽津門的“中華老字號”。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守自信自立的精神品格——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四川三星堆博物館新館?!翱催^以后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華文明啊,而且更期待著更長的中華文明的發(fā)現發(fā)掘,?!笨倳浾f。
??在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才能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秉持開放包容的博大胸襟——
??2023年9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舉行宴會,歡迎來華出席杭州第19屆亞運會開幕式的國際貴賓,。中國《采茶舞曲》,、敘利亞《夢中之花》,、尼泊爾《絲綢飄舞》等樂曲奏響,,匯聚成不同文明美美與共的交響,。
??中華文明自古就以開放包容聞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鑒中不斷煥發(fā)新的生命力,。我們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的正氣銳氣——
??“崇龍尚玉”紅山遺址,、“文明圣地”良渚遺址……2023年5月,,“何以文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數字藝術大展”上線。古老的文明圖景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chuàng)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新時代新征程上,只有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中超越,才能推動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煥發(fā)出更加迷人的光彩,,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導,以文弘業(yè),、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我們一定能夠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的繁榮興盛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