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9月27日
9月5日晚,瀘定縣磨西鎮(zhèn)貢嘎廣場的臨時安置點燈火通明,。 四川日報記者 吳聃 攝
武警四川總隊機動第二支隊官兵在瀘定縣磨西鎮(zhèn)磨子溝村搭建臨時木橋轉移被困群眾,。 新華社 發(fā)
9月5日下午,,消防救援人員在磨西鎮(zhèn)成功救出一位遇險人員,。 四川日報記者 田為 攝
在磨西鎮(zhèn)大坪安置點,,受災群眾送別救援隊伍,。 張建國 攝
9月7日,,志愿者和群眾在進行核酸檢測,。 張建國 攝
9月7日,,首批從海螺溝搭乘直升機疏散出來的滯留人員抵達瀘定縣磨西鎮(zhèn)。 新華社 發(fā)
志愿者在臨時安置點的“帳篷課堂”里給災區(qū)的小孩上課,。 新華社 發(fā)
◎張建國 本網(wǎng)記者 陳楊 馬建華 謝臣仁 周燕 李婭妮
巍巍貢嘎山下,,湍急大渡河畔。
87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辛萬苦在這里“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予魚以水,予人民以希望,。
87年后,,瀘定6.8級地震來襲,,救援人員搭乘沖鋒舟,破浪打“通途”,,風聲相似,,再展“強渡大渡河”精神;攀爬凌空索,,飛架“生命橋”,,目光滾燙,再現(xiàn)“飛奪瀘定橋”景象,。
這是山河破碎處,,也是群星閃耀時。一面面鮮紅黨旗迎風招展,,一支支救援隊伍集結進發(fā),,一道道目光凝聚期盼,一顆顆心靈深受感動,,這一切是重逢,、也是初見。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9月5日12時52分,,瀘定6.8級地震發(fā)生后,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全力救援受災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同志作出批示,、提出重要要求。省委書記王曉暉作出批示,,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省委“9·5”瀘定地震搶險救災工作專題會議等,對做好抗震救災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并赴災區(qū)傳達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省長黃強帶領工作組趕赴震中地區(qū)指導工作,,作出具體要求,。
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立即啟動國家地震應急三級響應,,向四川省派出工作組現(xiàn)場指導抗震救災工作,。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啟動二級應急響應。國家、省立即調撥資金支持抗震救災,。
爭分奪秒救人,,全力以赴搶險。震后第一時間,,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迅速作出安排部署,正在北京學習的州委書記沈陽立即與在州主持工作的州委副書記,、州長馮發(fā)貴和瀘定縣委主要負責同志通話安排救災工作,并結束學習于6日凌晨1時趕回康定指揮部,。馮發(fā)貴立即率隊赴震中一線現(xiàn)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震后10分鐘,,州委,、州政府成立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啟動一級應急響應預案,,調度各方救援力量,爭分奪秒奔赴災區(qū)搶險救援,。震后15分鐘,,6支搶險救援隊多線突進重災區(qū)。震后3小時,,首支救援隊到達震中,。
各安置點,各級干部通過各種形式,,向災區(qū)群眾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瀘定6.8級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并通報省州黨委和政府搶險救災情況。
被困在海螺溝景區(qū)三號營地的26名游客,、82名工作人員,,通過觀光車上的車載廣播深切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磨西鎮(zhèn)杉樹村三組安置點,,91歲老兵伍國梁拄著拐杖聲音鏗鏘地說:“這次確實搖得兇,,我見過大陣仗,也打贏過硬仗,。我堅信在黨和政府帶領下,,我們能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秉h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關心關懷,極大地鼓舞和增強了災區(qū)人民戰(zhàn)勝災害的信心和勇氣。
萬眾一心,,共赴危難
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緩!9月5日下午,,各路救援力量陸續(xù)抵達瀘定震區(qū),。地震引發(fā)的山崩滑坡,阻斷了多條通往震中的道路,。
“路很難走,,不時遇見山體滑坡,大小石塊不斷從山頂滾下來,,只能沿著旁邊一個超過50度的斜坡繞道向上”,。消防救援人員告訴記者,幾名身手敏捷的隊員登上坡頂,,拋下繩索固定好,,救援隊順著這條繩索進入震區(qū),救出被困群眾,。
困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9月5日下午到達磨西鎮(zhèn)的四川森林消防總隊甘孜支隊支隊長王紹剛馬上帶領30名先鋒隊員,,徒步4公里山路到達青崗坪村,。
“到了現(xiàn)場,我們發(fā)現(xiàn)橋梁已經垮塌,,無法立即趕到對岸,。河水湍急,遠在半山腰都能聽到水聲,。河的兩岸之間,,只有一條不到一腳掌寬的管道,這是當時唯一可能通過的救援通道,?!蓖踅B剛說。
雅江消防大隊大隊長張國勝帶領10名戰(zhàn)士,,拉著繩索,,小步挪動,通過管道緩緩向河對岸前進,。到了對岸,,他們以最快速度,現(xiàn)場搭建了一座簡易的“生命橋”,。正是這座橋,,讓救援人員能在青崗坪村進行搜救。
“因為當時受傷的人比較多,我們就找了竹竿,,用繩子現(xiàn)場制作成簡易擔架,。”甘孜消防支隊消防員姚強說,,“當時,,有一名頭部受傷的60歲左右老人已經昏迷不醒,情況很危險,,我們絲毫不敢耽擱,。”救援人員小跑三四公里,,用擔架把傷員轉送至簡易橋邊,,守橋的救援人員接到傷員后,六人一組,,再將傷員轉送至約4公里外的救護車上,。
這4公里路,救援人員走河道,、爬山坡,,艱難行進了近一個小時,才把傷員送上救護車,。他們不敢休息,原路返回轉運傷員,,有的消防員跑了五六趟,,還在咬牙堅持。9月6日,,青崗坪村300余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其中包括29名重傷員。
與時間賽跑,,與災情抗爭,。盡管前方道路艱險,但各救援隊伍依然克服重重困難,,不斷向震中邁進,。
湍急的燕子溝河擋住了去往磨西鎮(zhèn)共和村的唯一道路,多支救援力量受命挺進“孤島”共和村,,在燕子河上搭建管道橋,,力求搶通進村道路。9月6日一早,,四川省地震救援指揮部調派三架直升機飛往共和村,,救出首批重傷員。地面救援人員也盡其所能轉移群眾。
“剛開始是由其他救援隊的一名隊員搭建了一個繩索橫渡系統(tǒng),,把我們的隊員橫渡過去,。然后用橫渡系統(tǒng)把這邊的鋼管橫渡到對岸,就這樣,,我們在湍急的河上搭建起簡易鋼橋,。隊伍里有做工程的,也有做過土木的,,所以說搭簡易鋼橋也算是得心應手吧,。”藍天救援隊隊員盧峰說,,“它的難度主要就是跨度太大,,河水特別湍急,稍有不慎掉到河里的話,,會有生命危險,。山上有余震的時候,還會掉石頭,,我們的觀察哨隨時都在盯著,。”
雖然救援先遣隊已經徒步進村救援,,但是要大規(guī)模轉移受災群眾,,防止次生災害再次威脅群眾生命,架設這座橋非常重要,?!肮埠痛逵?0%的村民已經轉移出來,這個橋就是進出共和村的唯一通道,?!北R峰說。
“這真是現(xiàn)代版的‘飛奪瀘定橋’”“困難時刻,,方顯英雄本色,,向你們致敬,救人的英雄們”“感動,,了不起的救援力量,,用智慧和勇氣架起了‘生命之橋’”……消防救援人員不可阻擋的逆行腳步,引發(fā)了大量網(wǎng)友的關注,。
9月7日早上7點半,,在得妥鎮(zhèn)得妥大橋,消防救援人員利用繩索放下9艘沖鋒舟,,通過水路,,對得妥鎮(zhèn)紫雅場村,、灣東村被困群眾進行疏散轉移。因地震塌方,,大渡河兩岸不具備下水條件,,前方指揮部決定從得妥大橋正上方垂直將沖鋒舟放入大渡河。
“我們已經持續(xù)開展了兩天救援,?!背俗鴽_鋒舟進入紫雅場村搜救的消防員劉浩說,“今天我們要將被困群眾都轉移出來,?!?/p>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救援隊利用沖鋒舟轉移了上百人,。消防員杜鑫和隊友負責在臨時碼頭接應,,“慢點慢點,一個一個下船,!”杜鑫一邊安慰著獲救群眾,,一邊將一位老人背下沖鋒舟,“接下來需要將被救群眾帶到集中安置點,?!?/p>
平地被扭曲,山體被震塌,,巨石翻滾而下,,多座村莊被切斷道路成為“孤島”。在奔波的人群中,,救援隊員逆行的背影尤其醒目——他們是大地的“縫合手”,,搭橋渡河,勾連起破碎的土地,;他們也是生的希望,在廢墟中徒手挖掘,,不放過任何一絲生命的跡象,。
9月5日下午,翻山越嶺奔襲的240名甘孜特警抵達磨西鎮(zhèn),?!熬驮谶@兒!就在這兒,!”當日下午15時左右,,幾名特警來到磨西鎮(zhèn)一處坍塌的民房前,為避免救援工具傷人,,硬生生徒手刨土,,從斷壁殘垣中救出一名被困群眾,,緊急送往醫(yī)院救治。
另一組特警隊員行至磨西鎮(zhèn)與青崗坪村交匯點,,被一條湍急的河流阻擋了去路,。“不能等,!沖,!”他們利用繩索連通兩岸,一個個手腳并用冒險攀爬過去,,護送900多位村民從臨時搭建的便橋上離開危險區(qū)域,。
也是9月5日,磨西鎮(zhèn)共和村村支書徐康瓊和村里的黨員,、村組干部不顧余震塌方滾石威脅,,跟著特警和消防隊員在最短時間內趕回村子,摸排受災情況,,安撫群眾情緒,,連夜組織群眾開展自救,協(xié)助救援隊將重傷員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進行救治,。
9月10日上午,,滯留海螺溝景區(qū)一號和三號營地的42名人員,分三架次乘坐直升機轉移撤離至磨西鎮(zhèn),。索道站地震應急臨時黨支部書記,、海螺溝景區(qū)管理局宣傳營銷科科長李毅作為最后一名撤離人員邁出直升機機艙。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索道站地震應急臨時黨支部完成使命,,正式解散。驚心動魄的六天五夜,,36名黨員,、6名預備黨員挺身而出,讓滯留在貢嘎雪山下“半空孤島”的214人安全轉移,。
在地震救援現(xiàn)場,,是一幅幅雙向奔赴、逆向而行的搶險畫面,。
咱地村派出村民宋華強外出求救,,他艱難越過塌方地帶與救援隊伍相遇,聲音哽咽,、淚流不止,。那一個個溫暖的“消防橙”更令他感慨萬分:有人背著78歲的老人宋國榮,有人抱著10個半月大的小娃娃,,有人抬著無法行走的童洪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被困群眾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
省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汶川大隊隊員張自立,,懷抱一名2個月大的嬰兒向前行走,臂章上的“汶川”二字無比醒目,。2008年汶川地震時,,15名空降兵從4999米的高空“盲降”在6歲的張自立家鄉(xiāng)茂縣展開救援,在帳篷中教他們唱軍歌,??粗⑿鄣男蜗蟆⒙犞⑿鄣氖论E長大,,如今“長大后我就成了你”,,人民需要,他就毫不猶豫隨隊出征,。
“這次救援,,我們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拼盡全力挽救更多的生命。有了這種凝心聚力,,沒有什么坎兒過不去,。”州抗震救災指揮部搶險救援組相關負責人說,。
生命奇跡,,大愛永存
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在災區(qū)干部群眾積極自救的同時,,各方救援力量晝夜兼程,從水路,、山路,、空中多方突進,第一時間迅速向災區(qū)集結,。
危難當頭,,舍生,、忘死,、大義、無私,;關鍵時刻,,鎮(zhèn)定,、勇敢、沖鋒,、向前,,“黃金72小時”要用盡全力。搜廢墟,、攀懸崖,、蹚激流、渡關隘,,只為守護災區(qū)人民安全,,受困受傷群眾得到及時救援和救治。
過去幾天,,絕壁開路,、身體搭橋、繩索為梯……緊急馳援的搜救從未停止,,無數(shù)感人的瞬間讓人動容,,“守望相助、瀘定加油”的聲音響徹巍巍貢嘎,。
“快,,到房屋坍塌的街道去!”“快,,到災情嚴重的鄉(xiāng)鎮(zhèn)去,!”“快,到失去聯(lián)系的孤村去,!”“快,,到一切需要救助的地方去!”震后第一時間,,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緊急會商部署,,一道道指令迅速發(fā)往震區(qū)各地,。
在強烈余震中,地震災區(qū)分區(qū)分組4輪拉網(wǎng)式排查迅即啟動,,調用彩虹—4等各類無人機同步開展空中偵察,;震后僅6分鐘,四川省消防救援總隊調集成都,、德陽等7支消防隊伍向災區(qū)挺進,。震后40分鐘,省衛(wèi)生健康委調度的國家級,、省級緊急醫(yī)療救援隊伍“先遣隊”出發(fā),;震后3小時20分,,甘孜州先期240名特警抵達震中開展應急救援;震后4小時40分,,瀘定縣第一批重傷員轉運至定點醫(yī)院救治,。
路斷橋毀、滾石不斷,,擋不住“無疆大愛,、快速反應”的火速馳援;5日18時,,“橄欖綠”“藏青藍”“消防橙”“天使白”“志愿紅”等緊急集結各類救援力量達6500余人,,并迅速擴增到1.3萬人。
“我看到她了,,看到她了,。”5日下午17時16分,,鎮(zhèn)上一棟嚴重受損的大西映畫酒店,,垮塌的三樓樓板與二樓之間的縫隙里,甘孜州消防支隊海螺溝景區(qū)大隊隊長朱剛和隊友,,與其他趕來的救援力量,,經過數(shù)小時緊張施救,成功救出了一名被困人員,。
朱剛回憶說,,“我們破拆加固建筑廢墟、安全評估現(xiàn)場環(huán)境,,并清理廢墟中的障礙物,,先后救出3名被困的輕傷人員。這輩子第一次感覺到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珍貴,!”
一邊是逐漸增加的傷亡數(shù)字,,一邊是與死神賽跑的救援隊伍。最先開進重災區(qū)的救援力量,,是由240名甘孜特警組成的應急救援先遣隊,,在古鎮(zhèn)的街頭巷尾地毯式全力搜救。
“警察同志,,那邊有人被壓在房子下面,,情況很緊急!”5日17時許,,在磨西鎮(zhèn)街面巡邏時,,渾身是泥的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隊二大隊負責人陸云濤在巡看一處坍塌樓房時接到群眾求助,10名特警隊員立刻沖向倒塌現(xiàn)場。
倒塌堆積的建筑物太厚,,大型搜救工具無法進入?!耙驗榇_定不了被困人員的位置,,使用鐵鍬很可能會傷到人,特警隊員便徒手刨土,。不只是我們,,周圍群眾也加入救援隊伍中,不斷刨去周邊石土,?!标懺茲€原了警民聯(lián)合徒手“刨”出被困人員的經歷?!懊看慰吹郊覍倏释难凵?,心里就想‘拼了,就是死也要把人救出來’,?!敝莨簿痔鼐ш爲?zhàn)訓勤務科科長徐凱滿眼血絲,進入災區(qū)3天來他只斷斷續(xù)續(xù)地睡了5個小時,。
“不放棄一絲希望,!”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聲,截至5日晚19時,,特警救援先遣隊陸續(xù)救出30多名被困群眾,。
道路中斷、信號中斷,,河流上漲,、橋梁垮塌?!皼]有橋,,我們的雙手就是橋?!标P鍵時刻,,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甘孜支隊消防員兵分兩路實施營救。一路“繩為引,、步為尺”先期過河救治傷員,,一路就地取材急流上用樹干搭起“生命通道”,自制擔架將傷員一一運送過河,;截至5日晚23時40分,,甘孜森林消防隊員們翻山越嶺往返近7小時,安全轉運重傷員24人、近200名群眾,,徒步行程18公里,。
從身陷絕境到看到希望,從“震”碎生活到漸復秩序,,生死競速的“黃金72小時”,,每一刻都驚心動魄。在“飛奪瀘定橋式”救援中,,土登汪秋就是15名爬繩渡河特警先遣隊中的一員,。
土登汪秋在第四小隊,任務是前往青崗坪村轉移群眾,。這支15人的小分隊從磨西鎮(zhèn)出發(fā),,很快便行至青崗坪交界處,但這時發(fā)現(xiàn)前方道路被山體塌方徹底阻斷,。眼下,,只有這條寬一二十米的河流。土登汪秋和隊友站在河這邊,,能清楚看到河對岸村莊里倒塌的房屋,,他們從塌方處小心翼翼下到河邊,希望能找到其他線路,,但附近并沒有橋,,他們似乎根本無法抵達對岸。這時,,一名隊員發(fā)現(xiàn)了一根連接河道兩岸的鋼絲繩,。這根鋼絲繩是當?shù)厝藸克苡玫模瑸榱藸幦「嗟木仍畷r間,,15名隊員靠這根僅手指粗的鋼絲繩渡河,,隨即在河面搭起一座簡易木橋,河對岸兩個村莊900余名群眾通過這座小木橋成功轉移到安全地帶,。
一側是陡峭且不時有滾石滑落的山坡,,另一側是滾滾而下的河水?!爸挥嘘爢T先過,,在兩道坎之間用繩索連起來,再組織隊伍慢慢順著繩索踩出一條路來,,最后讓8名被困群眾過去,!”海螺溝景區(qū)通往磨西鎮(zhèn)的道路因震后山體滑坡中斷,6日下午,,途經此處的消防救援人員拉起繩索,,在近乎垂直的百米懸崖上踩出一條“路”,。
被困群眾杜彥庭的兒子還未滿3歲,消防員王家偉從杜彥庭懷里接過孩子背在了身上,,另外一名消防隊員取下自己的頭盔細心地給孩子戴上,,兩人一前一后小心翼翼護衛(wèi)幼童,一步一步攀爬過近百米高的垂直滑坡帶,,將孩子送出險境,。
沒有路,就徒步,;面對激流湍水,就砍樹搭橋,,實在不行就開辟“空中通道”“水中通道”,,那些奮不顧身的身影,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為災區(qū)群眾托起了生的希望,。
“當年那支英雄的隊伍又回來了!”6日9時許,得妥鎮(zhèn)灣東村紅花崗組6名受災群眾在第77集團軍某勤務支援旅官兵的攙扶下,,登上了第一艘沖鋒舟,,忍不住感嘆。
當日,,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200名官兵乘坐沖鋒舟水路突進,,在大渡河上顛簸15分鐘登陸,以搭繩攀爬的方式,,艱難摸爬3個多小時到達瀘定縣得妥鎮(zhèn)灣東村,。
70多歲的王婆婆被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官兵救出后感激地說:“船工幫助紅軍強渡大渡河的故事從小就聽過,今天是紅軍的傳人幫我們渡過難關,,救出了我們這里被困的160多個村民和傷員呀,!”
大渡河上沖鋒舟渡人民,飛鷹翱翔開辟生命走廊,?!敖夥跑妬砹耍芯攘?!”6日10時30分許,,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飛行員時金盛,駕駛直升機飛抵得妥鎮(zhèn)灣東村紅花崗組上空,,村民小組長安文忠揮舞著手臂大聲歡呼,。“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接到轉移重傷員的命令后,,該旅兩架運輸直升機立即起飛,飛越高山峽谷趕赴災區(qū)。10時50分,,山坡上一小片開闊地上空,,機組徐徐下降?!安荒茉俚土?!”“準備救援吊籃!”機長時金盛憑借豐富的經驗斷定,?!氨3謶彝8叨龋梢哉归_行動,!”機組人員著地確認情況后,,胡海青小心翼翼地將肖玉珍等3名重傷員扶上吊籃,扣好保險,,配合飛行員將他們依次拉上了飛機,。
飛抵海螺溝景區(qū)人民醫(yī)院后,機組人員把傷員安全轉送到正在等候的救護車上,。第一批3名重傷員被轉運至定點醫(yī)院后,,兩架直升機又飛往共和村、灣東村等地,,持續(xù)轉運23名重傷員和6名受困群眾,,空投食品和醫(yī)療物資3噸左右,被災區(qū)人民譽為“生命之鷹”,。
生命至上,,救治傷員不誤分秒。震后2分鐘,,省衛(wèi)生健康委立即調派甘孜,、雅安兩支省級高原衛(wèi)生應急救援隊伍28名隊員趕赴瀘定開展緊急醫(yī)療救援;調度國家級,、省級緊急醫(yī)學救援隊伍99名醫(yī)務人員馳援瀘定震中,。
5日晚,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啟動轉運傷員應急預案,,連夜將8名傷員送到成都,,組織包括重癥醫(yī)學科、骨科,、神經外科等專家在內的救治醫(yī)療組,,對地震傷員進行多學科聯(lián)合救治;6日下午,,全省多家三甲醫(yī)院啟動遠程會診,,通過“最強大腦”的碰撞,,為傷員提供精準的救治方案。
多方力量匯聚,,截至12日7時,,全省醫(yī)院先后救治傷員420余人(其中危重傷10人、重傷39人),;11日,,首批“9·5”瀘定6.8級地震傷員從定點醫(yī)院治療出院。
團結一心,,勇毅前行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瀘定地震災情牽動人心,。地震發(fā)生24小時內,,一筆筆善款、一批批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匯聚到震中瀘定,,愛心人士的援手溫暖著災區(qū)人民的心,。
9月5日15時16分,,地震發(fā)生后的兩個半小時內,,州紅十字會收到社會愛心人士馮女士的第一筆善款。此后,,通過州紅十字會和州慈善總會捐贈善款和物資的電話,、匯款接連不斷,無論款項和物資的多少,,工作人員都會將這一份份愛心記錄,、保存。9月6日0時15分,,來自我州本土企業(yè)甘孜州融達鋰業(yè)有限公司的500萬元善款正式入賬州慈善總會賬戶,。“四川瀘定‘9·5’地震救災捐贈資金”這一行字包含著萬千的情意,。
愛心捐款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匯入災區(qū),,愛心物資連綿不絕涌入震中一線。青年志愿者響應“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展現(xiàn)出了青年有力量,抗震有擔當?shù)木瘛?/p>
將礦泉水搬上車,、清點裝車物資,、錄制加油祈福短視頻。9月6日23時,,我州青年志愿者丁真珍珠還在忙碌著,。自地震發(fā)生以來,,他每天都在關注著抗震救災的進展,思索著如何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拔沂乔嗄曛驹刚撸瑹o論是疫情防控還是抗震救災,,我都該在第一線,!”身雖未動,心早已至,!就在當日早上,,丁真珍珠在網(wǎng)上公布向瀘定地震災區(qū)捐贈物資的倡議,各大企業(yè),、社會愛心人士紛紛表達愛心,,向災區(qū)捐款捐物。
甘孜各地,,想為災區(qū)盡一份力的人們,,紛紛穿上紅馬甲、戴上紅袖章勇敢逆行,,他們或沖鋒在前,、或溫情守護、或多方奔走,、或獻血捐物,,他們在為抗震救災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微光雖渺,、萬丈成炬,。
6日早上,康定中橋的愛心獻血屋前排起長龍,,男女老幼都擼著袖子,,踴躍向前?!拔译m然超過45歲了,,但身體非常健康,你給我做個檢查就抽血嘛,?!薄叭笔称肺覀兙途枋称贰⑿枰热宋覀兙瞳I血,,都想為抗震救災盡點力,。”“災區(qū)還需要人不,?我能扛能背,,做點體力活也行……”樸實的話語,,凝聚著一份份愛心。當天下午,,華西甘孜醫(yī)院血液中心便已采集夠所需血液,。從此,地震受傷群眾和康定的志愿者們血脈相連,。
同樣把志愿者們當作“親人”的,,還有震中磨西鎮(zhèn)的孩子們。6日中午,,磨西廣場的集中安置點,,一處沒有門簾的帳篷內,孩子們正在“紅馬甲”哥哥姐姐們指導下畫畫,。他們有的畫了藍衣的警察,、有的畫出了紅馬甲的哥哥姐姐、有的畫出了七色的彩虹,,而這些都是孩子們想成為的未來,。
帳篷外,用簡易紙板做成的牌子“青青兒童樂園”特別顯眼,,這是首個建在地震震中的兒童樂園,。“這頂帳篷中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這在地震災區(qū)就是最動聽的聲音,!”青年志愿者毛建美介紹,,為了疏導災區(qū)孩子們的情緒,、減輕家長們的壓力,相關部門專門在這里設置了“青青兒童樂園”,,“這里配備5名幼師專業(yè)志愿者和3名大學生志愿者陪護照看,,開展學習輔導、健康衛(wèi)生,、游戲活動,、心靈陪伴、防災減災等五大領域的活動服務,?!?/p>
9月11日中午,又一批馳援物資到達磨西鎮(zhèn),,長征國際大酒店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員們立刻跑去參與卸貨,。烈日“烤”驗下,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員與其他志愿者齊心協(xié)力,,對物資進行交接,、卸貨,、清點、搬運,、入庫,、登記。地震發(fā)生后,,全國各地的馳援物資源源不斷運抵磨西鎮(zhèn),,“今天已經不記得卸多少車了,盡管很累很辛苦,,但值得,!”長征國際大酒店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隊長、副總經理張建說,。
抗震救援這幾天,,長征國際大酒店本地員工克服困難,一邊自救,,一邊為救援隊伍提供服務,。“唐敏的爺爺和奶奶在地震中去世,,她在最短的時間趕回酒店參與生產自救,;余海做完闌尾炎手術不到十天,在家中受災嚴重的情況下,,仍忍著病痛趕到酒店參與后勤保障工作,。”張建說,。
瀘定地震發(fā)生以來,,全州各行業(yè)各領域積極組建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截至目前,,已組織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40支,、隊員1180名,參與搶險救災,、交通保障,、電力搶險、通信保暢等工作,。在抗震救災的路上,,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面旗幟,每一件紅馬甲都集聚著逆行者的力量,,他們堅定理想信念,,踐行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成為抗震救災一線的一道最美風景線。
同心抗震,,感恩有你
“我們想通過甘孜日報刊登一則尋人啟事,,找到救我們的那個武警戰(zhàn)士?!?月14日,,華西甘孜醫(yī)院瀘定地震傷員綜合救治病區(qū)8病室19床的羅曉敏與丈夫毛建強在紙上寫下特殊的尋人啟事:“救援我的好心人,您在哪里,?”
羅曉敏是海螺溝大西映畫度假酒店的大堂經理,,地震使5層樓的酒店發(fā)生了垮塌,羅曉敏的頭和腿被倒塌的物件卡死,,脖子被壓住,,呼吸困難。隨后,,余震不斷,,羅曉敏的頭、脖子,、腿被卡得越來越緊,,終因體力不支昏了過去。
過了許久,,羅曉敏清醒過來,,她聽到:“消防來了!” “特警來了,!”“武警來了,!”在廢墟之下的羅曉敏聽見一個有力的聲音在不停地喊著她:“老鄉(xiāng),不要怕,、堅持住,,我們一定會救你出來的,?!苯涍^4個小時的緊張救援,大西映畫度假酒店5人被救,、2人遇難,。羅曉敏成功獲救后,知道甘孜州消防救援支隊,、甘孜州特警支隊,、海螺溝投資公司等一些救援力量的信息,唯獨不知道這名救她的武警戰(zhàn)士信息,。救援人員撤離后,,羅曉敏夫婦急切想找到他,,想通過甘孜日報“刊登”尋人啟事找到救了自己的好心人。
“救了我的好心人,,無論您在哪里,,我都要找到您?!绷_曉敏想找到救援自己的好心人,,向他道上一句最真誠的感謝;他們更希望大家能夠傳播接力,,讓那名武警戰(zhàn)士知道:羅曉敏在找您,!
在瀘定地震災區(qū),感恩的場景無不讓人動容,?!皳]手致敬送親人,人間大愛記心懷,!”“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地震無情,、人間有愛!”9月13日清晨,,磨西鎮(zhèn)貢嘎大道兩側,,紅色的橫幅連成一片,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前來送別救援部隊和武警戰(zhàn)士,、消防救援隊的災區(qū)群眾手捧潔白的哈達表達感恩之情。
“今天,,救我們的英雄要走了,,心里非常舍不得!”車前,,磨西鎮(zhèn)杉樹村四組的張玉芳已哭成淚人,,聽說部隊要撤離,她就在路旁等待,,想再看一看這些穿著迷彩服的恩人,,“他們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今后我們就是一家人,!”
“英雄們,,一路平安!”“拿上點吃的再走,路上慢點,!”紅旗招展,,哈達滿車,聲聲祝福道不盡,,句句關心說不完,。
“我長大當解放軍!”人群中,,7名少先隊員高舉著寫在紙板上的大字,。他們站得筆直,向著車隊敬少先隊隊禮,,目光中透露出不舍,、崇敬和憧憬。張陳是海螺溝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13歲的他左手高舉著自制的標語“海螺溝人民感謝您”,,右手敬著標準的“軍禮”?!暗卣饖Z走了爺爺?shù)纳?,奶奶是解放軍叔叔救出來的,感謝叔叔們第一時間趕來救援,,長大后我要成為他們一樣的戰(zhàn)士,,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p>
在瀘定磨西鎮(zhèn),、得妥鎮(zhèn),部隊的車窗里一次次被塞進核桃,、雞蛋,、玉米等山里貨,戰(zhàn)士們感動得熱淚盈眶,?!案卸鞯男模兄x有你,?!睘膮^(qū)群眾永記黨恩,感恩奮進,?!胺课輿]有了,我們有信心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在廢墟之上重建美好家園。”在災區(qū)采訪,,記者常常聽到受災群眾發(fā)自內心的感恩話語,,災區(qū)孕育著無限生機與希望。
9月12日,,在得妥老街的臨時廚房里,,4口大鐵鍋一字排開,回鍋肉,、紅燒肉,、萵筍燒鴨等新鮮出鍋;另一側,,還有4口大鐵鍋,,米飯已煮熟,番茄蛋湯冒著熱氣,。來自冷磧鎮(zhèn)桐子林村的廚師余有平,、唐永志做好美味可口的飯菜,與一同前來幫忙的同村村民一道給安置點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送飯,。
“地震第一天,,我通過電視新聞看到一線救援人員吃的是方便面,我和唐永志都是十幾年的老廚師,,我們商量去得妥安置點做飯,。”余有平說,,村黨支部書記謝小波得知他們的想法后,,非常支持,得知得妥臨時安置點有上千名救援隊員時,,謝小波讓村民踴躍報名,,一支由40名“鄉(xiāng)廚”組成的隊伍緊急馳援得妥鎮(zhèn)。
“冷磧鎮(zhèn)和得妥鎮(zhèn)是近鄰,,得妥鎮(zhèn)受災嚴重,,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我們和得妥鎮(zhèn)的村民組成了百名鄉(xiāng)廚,,讓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不再靠方便面充饑,,把后勤工作做好,為救災盡我們最大所能,,幫助得妥的鄉(xiāng)親們渡過難關,。”余有平說,。
無論是搶險救援,,還是災后安置,,受災群眾與救援人員守望相助。得妥鎮(zhèn)北頭村村民吳軍家的住房垮塌,,無法入住,,她不能到廚房幫忙,就送去了柴火,。很多村民把家里的臘肉,、白菜、土豆拿到臨時廚房,,并幫助“鄉(xiāng)廚隊”一起做飯做菜,。
殺豬、備菜,、生火,,不到4個小時,一盆盆熱騰騰,、香噴噴的豬肉就端出了鍋,。9月10日是中秋佳節(jié),瀘定縣冷磧鎮(zhèn)甘露寺村老支書高發(fā)強惦記著安置在瀘定縣第二中學的600余名得妥鎮(zhèn)受災群眾,,一大早,,他便招呼村里的漢子到家里來幫忙殺豬,帶著五盆“殺豬菜”和剩下的大半頭豬,,來到瀘定縣第二中學安置點,,讓得妥來的鄉(xiāng)親們嘗嘗村民們的手藝。
在得知回鍋肉,、豬大腸是附近老鄉(xiāng)現(xiàn)殺烹飪后帶過來的,,安置點里的李貴珍邊吃邊擦拭著眼淚,她說:“真的很感動,,每天都有老鄉(xiāng)來給我們送物資,、送吃的,安置點里的志愿者們細心到提前備好了孩子們換洗的衣褲,?!卑仓命c的受災彝族老鄉(xiāng)邱文華感嘆道:“我真的沒想到,來到這里后,,老鄉(xiāng)們非常熱情,,真的很溫暖?!?/p>
“我給武警戰(zhàn)士送了兩頭豬,,這些天他們太累了,今天給安置點也送一頭,。來到我們這里,,大家就是一家人,,沒啥過不去的坎兒?!备甙l(fā)強說,。
在集中安置點,、臨時救災帳篷內,,575名州縣黨員干部組成的災損評估組、群眾工作組的隊員們正在收集核查受災群眾困難,、訴求,,他們三人一組或兩人一隊,背包入駐各村寨,、帳篷,、板房,每天解決群眾各類困難達1500余件次,?!坝惺抡尹h員,黨員在身邊”成為了受災群眾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這不僅僅是一句承諾,,更是災區(qū)群眾與黨員干部心手相牽、共克時艱的鏗鏘誓言,!
9月13日,,震中磨西鎮(zhèn)的部分商店、超市,、餐館又恢復了營業(yè),,集中過渡安置點正在如火如荼建設,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災區(qū)群眾的生產生活將會得到全面恢復,。
以生命赴使命,用大愛護安寧,。瀘定6.8級地震抗震救災中,,百萬甘孜各族兒女在重大自然災難前展現(xiàn)的甘孜速度、甘孜力量,、甘孜精神,,必將讓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在大渡河畔展現(xiàn)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