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9年11月19日
涼山州著力解決4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川報記者 侯沖
“以前自己挑水吃,,那水也不太干凈?,F(xiàn)在住進聚居點后,淘米做飯都有自來水了,,方便又衛(wèi)生,?!?1月16日,,昭覺縣特口甲谷鄉(xiāng)特口甲谷村,冬日暖陽里,,勒爾曲洛一邊洗土豆準備午飯,,一邊跟記者聊著。
在脫貧攻堅戰(zhàn)中,,涼山州著力解決4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到今年底,絕大部分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可得到解決,。
找水
翻山越嶺尋找優(yōu)質(zhì)水源
“以前用水,,必須到幾百米外的水塘里挑?!背运y的記憶,,烙在勒爾曲洛的腦海里,“水塘就是個土坑,,山泉水匯聚而來,。水塘邊簡單蓋上幾塊木板,防止樹葉掉入水塘,,也防止牲畜飲用,。”
“冬天最惱火,。”鄰居漢呷力古接過話頭,。漢呷力古小時候常跟在父母身后去打水,。有一年冬天,母親不慎摔倒,,打翻了水桶,,扭傷了腳。
據(jù)統(tǒng)計,,截至今年6月底,,涼山州還有9.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存在飲水安全問題,占全省八成以上,。解決飲水安全問題,,首要任務是找到合格優(yōu)質(zhì)的水源。但這并不容易,,以特口甲谷鄉(xiāng)為例,,平均海拔近3000米,山高路遠坡陡,。要尋找到一處山泉,,只能靠雙腳,,在層層山巒里一處處探尋。
昭覺縣水利局水利科工作人員張良,,一次進山幫且莫鄉(xiāng)哈諾姑村找水源,,走了13小時、28公里,。下山時,,他的雙腿已無法動彈,最后被人輪流背下山,。有時即便找到水源,,能不能用,必須要綜合考查水量,、水質(zhì)等情況才能最終決定,。
引水
管道深埋以防被凍壞
特口甲谷鄉(xiāng)瓦洛村瓦洛社41戶村民,世世代代居住在海拔2800米的山頂緩坡上,。瓦洛社有8個水龍頭,,都是2000年左右修的,管道已嚴重老化,。村民爾幾十古家門前就有一個水龍頭,,水流最大時只有筷子一般粗細,接滿一家人一天生活用水,,要大半天,。
目前,距爾幾十古家不遠處,,新的供水管網(wǎng)工程已挖開一條40厘米深的管溝,。“不夠,,再往下挖,。”工程現(xiàn)場督查員提醒,,“管道必須埋到地下70厘米左右,,才能保證不被凍壞?!?/p>
不遠處,,施工負責人白比拉正帶人挖一個更大的深溝,用來安放玻璃鋼蓄水池,?!叭绻幌掠暄?2月初就能完工,?!彼嬖V爾幾十古,,新設備啟用后,接滿一桶水用不到半分鐘,。
工程難度不小,。如布拖縣合井鄉(xiāng)供水點的輸水管道長達23公里。線路長,、高差大,,意味著管道破裂風險高。為此,,他們在供水線路上修建減壓池,,緩解輸水壓力。涼山州水利局水利科科長楊勇表示,,今年底全州絕大部分供水工程都可修建完成,。
凈水
多次過濾消毒后送上安全清潔水
“從水塘打回的水要先放半天,讓沙子沉下去,?!辈纪峡h火烈鄉(xiāng)地莫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吉地子沙說,有時水里還漂著蟲子,,只能撈出去丟了,,水還是繼續(xù)留用。
涼山州深度貧困地區(qū)的飲用水源多為山泉水,,受牲畜糞便污染,,大腸桿菌普遍超標。因此,,保證水質(zhì)達標尤為重要,。修建農(nóng)村飲水安全工程,首先要在水源地建一座“泉室”,,進行簡單的泥沙沉淀過濾,,隨后經(jīng)輸水管送到蓄水池,,過濾,、消毒后,再將安全清潔的水經(jīng)供水管送到村民家中,。
在火烈鄉(xiāng)依作老哈村后的山頂上,,是今年5月剛修好的依作老哈供水站。4處水源經(jīng)輸水管匯聚到此,,安全凈化后,,再送往全鄉(xiāng)3個村1769名村民家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9人,。
走進該供水站,,一個白色玻璃鋼蓄水池首先映入眼簾,,前面是一整套過濾設備。過濾設備可去除水中懸浮物,、微生物,、其他微細顆粒等。管護人員還會定期加入二氧化氯,,殺滅水中大腸桿菌,。楊勇介紹,在尋找水源初期,,他們就會組織專業(yè)機構檢查水源水質(zhì),,再根據(jù)水質(zhì)有針對性地選擇凈化方式。通水后,,他們十分注重供水設施管理,。目前,昭覺縣已組建了供水設施搶修隊,,確保村民飲用水安全清潔,。
記者從涼山州水利局了解到,明年,,該州將圍繞農(nóng)村飲用水安全的水量,、水質(zhì)、方便程度,、用水保證力4個指標查漏補缺,,鞏固提升。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