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0月22日
◎張春文
從康定向甘孜北部去,在道孚縣八美鎮(zhèn)可見到一條岔路指向東邊的丹巴,、阿壩方向,。司機貢確羅布說,從那條岔路上去,,八九公里處就是惠遠寺了,,應(yīng)該去看看。我說去目的地石渠縣還有近千公里路程,,中途再東拐西拐,,開車太辛苦了。這位康巴大漢慨然地說:車子跑路,,辛苦的是車子,。說著就停車調(diào)頭,,沿岔道向東馳去。
秋日的早晨,,沿途景色美極了,。茂密的林木、廣闊的草地,、蜿蜒的河流,、金黃的青稞和錯落的藏房,共同鑲嵌為田園牧歌式的圖畫,。青,、黃、藍,、白,、綠各種色塊相間相拼,在朝陽涂抹下,,顯得格外濃重耀目,。遠方的山脊,舒緩而綿長,,在蔚藍的天幕上劃出了道道優(yōu)美的曲線,。山坳里飄曼著乳白色山嵐,如夢如仙,。
大約走了一二十分鐘,,前面就出現(xiàn)了一個橢圓形的盆地,這就是乾寧,,貢確羅布說,,盆地里海拔也有3600米。在古籍中,,乾寧是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地名,,明清時代,這里既是交通要沖也是商貿(mào)重地,,內(nèi)地有不少漢人曾到這里經(jīng)商或采挖黃金,,最終在這定居下來。由于地處漢藏交匯地帶,,這里清朝時一直被視為軍事重鎮(zhèn),,曾駐有重兵。乾寧早先是一個縣,,后一分為二,,一半歸了康定,一半歸了道孚,這個盆地就屬道孚縣的協(xié)德鄉(xiāng),。藏語里乾寧這地方叫嘎達,,源于藏族的一個古代人名。據(jù)貢確羅布講,,唐貞觀15年(公元641),,吐蕃曾派一名叫嘎爾魯東贊的國相出使唐朝為藏王求婚,這位使者瀟灑俊逸,、機智過人,,深得唐王賞識,唐王便答應(yīng)將文成公主嫁吐蕃,,同時將一段氏女子許給這位使者為妻,,并想以此留使者為人質(zhì),。但嘎爾魯東贊歸心似箭,,不愿留駐長安,便于夜間趁守軍不備逃出了長安,。為避追兵,,他專走偏僻道路,經(jīng)松藩,、金川到了乾寧,。后人為了紀念他,就將這個地方叫作嘎爾達,,簡稱嘎達,,意為“嘎爾魯東贊脫險”。
著稱于世的惠遠寺就佇立在這個盆地中,,遠遠看去,,這寺廟與當?shù)仄渌聫R迥然不同:藏式夯土筑墻,屋檐突出藏式色彩和裝飾,,但墻體卻不是通常的禇紅色,,而是正面土黃色,兩側(cè)為白色,。屋頂為斜坡式琉璃屋面,,屬硬山式建筑。這座藏漢結(jié)合的宮殿式建筑,,氣宇軒昂,、豪華莊嚴,其頂部有鮮明的佛寺特征:金瓦頂樓,,配有金幢寶瓶和法輪異獸,;門窗浮雕,檐檁繪有歷代帝王及戰(zhàn)將畫像和各種唐卡畫、佛神像,,門枋上雕有九龍九獅,,據(jù)說為清朝朝庭御賜。大殿四周是一排排僧房像大庭院,,樓堂庭廊布局嚴謹和諧,。
據(jù)介紹,這座黃教寺廟初建于雍正七年(1729),,當時準噶爾部崛起,,西藏局勢不穩(wěn),清朝朝庭為使七世達賴喇嘛噶桑加措避開準噶爾鋒芒,,便安排其駐住在乾寧這個地方,,同時征地500畝,撥銀修建了廟宇,、宮殿樓房1000余間,,平房400間,并派1800名清兵駐守保衛(wèi),。這個寺廟很快就變得熱鬧非凡,,達官貴人、佛界高層往來不絕,,民間商貿(mào)也迅速發(fā)展,,寺廟旁民居建筑日益增多。待西藏局勢穩(wěn)定后,,朝庭派果親王帶著章嘉呼克圖護送七世達賴返回西藏時,,這個地方已形成了一個鎮(zhèn)子。到了光緒十八年(1892),,十一世達賴喇嘛克珠加措又恰巧轉(zhuǎn)世于惠遠寺附近的漫卻村,,這使惠遠寺更是名聲遠揚,成了信眾前來煨桑朝圣的圣地,。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