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8月21日
◎黃仁鈺 岳平
藏族人民燒茶(也說熬茶)講究不多,,都是用涼水加適量大茶,,燒開后用瓢或勺攪幾下,、揚一揚,,或再加少許涼水,,再沸騰后便可飲用了,,熬的久一點,,茶色更濃,、更香,。一般沒有用熱水甚至開水燒大茶的,,只有用涼水燒的茶,才會色澤鮮亮,、清香可口,。
藏族人民喝大茶,以其地域不同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大多以喝清茶為主,,也有喝酥油茶、奶茶,、甜茶,、花椒茶等的。一般來講,,牧民幾乎都喝清茶,,即便要吃糌粑,也是將酥油,、奶餅子和糌粑放在碗里,,沖上清茶揉捏成塊狀或條狀,再倒一碗清茶慢慢享用,;有的則是把糌粑壓緊,,沖一碗清茶,喝干后舔一層糌粑,,叫舔卡提,,也就有了一碗糌粑九碗茶的說法,。打酥油茶其實也很簡單,先把酥油,、奶子(或奶粉) ,、雞蛋、砸細(xì)的核桃仁(或花生仁)及鹽放入漿桶,,倒上事先燒好的清茶,,反復(fù)攪動就成了。也有簡單的,,只要酥油,、鹽和清茶,最多加一小勺糌粑,。其它茶顧名思義就更簡單了,。在藏家做客,無論主人招待你喝什么茶,,你只要不把茶碗里的茶喝干或把茶角子倒掉,,主人會一直為你添茶。
藏族人民喝大茶,,其實講究的并不是熬制大茶的過程,、品茶形式,乃至于喝什么樣的茶,,精美別致的茶具才是主人身份的象征,。歷史上,大多用木碗,、土碗來喝茶,,一般人家用的木碗,就是用硬雜木摳制的,,土碗也就是土陶,;家庭條件較好的,木碗是用銅皮包裹的,,陶瓷碗也是內(nèi)地購買的,;土司頭人用的碗,摳碗的木頭,,大多是俄樟木或檀香木之類的,,一般要鑲金貼銀,也有純金純銀的,,陶瓷碗大多有精美的龍鳳呈祥圖或吉祥八寶圖等,。盛茶用的器具也很考究,一般為樽鼎型,,質(zhì)地多以銅,、陶,、鋁、搪瓷為主,,圖案精美絕倫,,普通人家盛茶用的工具圖案較少,也不那么講究,。燒茶用的鍋,,大多是銅鍋,也有用鋁鍋(鋁壺)乃至石鍋的,,一般不用鐵鍋,。
講究一點的多用銅鍋或陶罐,普通人家燒茶用的鍋,,只有大小區(qū)別,對質(zhì)地要求并不高,。最小的陶罐只能容1升水,, 最大的鍋據(jù)說是理塘長青春科爾寺可供300人喝茶的鍋。再就是打酥油茶用的漿桶,,漿桶有大有小,,大的有80--90公分高,直徑約30—40公分,;小的僅有40—50公分高,,直徑約15—20公分。漿桶大多用原木摳制,,也有用楠竹制作的,。好的漿桶都是用整塊原木摳制的,也有把原木開成兩瓣,,摳好后合起來的,。無論怎么摳制,都要用藤條箍起來,,根據(jù)大小,,一般要箍5—8圈,以防漿桶開裂變形,。有時也用銅皮代替藤條的,,看起來更上檔次。
其實這只是桶,,還沒有漿,,漿是用一根小原木,在其一端嵌上與桶大小相匹配的圓盤(稱為甲洛),,漿桶就制作完成了,。酥油茶一般要打40—50下,,有人認(rèn)為打120下左右,酥油茶會更香?,F(xiàn)在很多人家使用機器打茶,,這就更方便快捷。也有很多人認(rèn)為,,使用打茶機打的酥油茶沒有漿桶打的酥油茶香,。
藏族人民儲藏大茶最為普遍,有3—5條的,,也有30—50條甚至更多的,。送禮、布施乃至走親訪友都會使用大茶,??梢哉f,大茶是天,、大茶是地,,沒有大茶心不定。文革時期,,大茶是計劃供應(yīng)緊俏商品,,很多人家不夠吃,要加堿反復(fù)熬,,或添加特種樹葉如俄色樹葉等熬制以滿足需求,。
在青藏高原居住的其他民族居民,喝大茶到底有多厲害,,可以說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有的人可以從早到晚一直喝,很少攝入其他食物,,長年累月不間斷,;有的人一次可以喝一壺(3公升左右),一天喝三到四壺,。更厲害的是喝濃茶,,濃到茶顏色呈黑褐色,舀在勺里起絲,,倒在桌上流不動,。有很多抽煙喝酒成癮的,喝茶成癮的并不多,,但在高原上喝茶成癮的卻不少,,三天不喝茶就會萎靡不振、四肢乏力。
喝大茶到底有啥好處,,在青藏高原高海拔缺氧區(qū),,提神解乏自不必說,抗缺氧,、抗衰老也有主要作用,。傳統(tǒng)意義上說的補充人體必需的維C等多種維生素、快速消化高脂肪牛羊肉類也是健康有效的,。喝大茶有沒有危害,,俗話說人吃五谷生百病,長年累月喝大茶,,氟中毒,、上癮對人體都不是好事。權(quán)衡利弊,,利大于弊則是無可非議的,。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