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6月08日
◎扎西次仁
有朋友曾向我提出過這樣的問題,,“藏區(qū),、祖國內(nèi)地和日本都流布的是佛教大乘教派,,為什么其佛教繪畫差別那么大?為什么藏傳佛教繪畫中會有那么多千奇百怪恐怖的形象,?”這還真得從藏傳佛教的獨特性說起。佛教的根本教義是“諸法無我”,,宇宙萬物無非都由“因緣所生”罷了,。從此立場出發(fā),佛教是徹底的無神論,,當然這僅僅是指原生初始的佛教而言,。佛祖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后,由于對其教義的不同理解,,產(chǎn)生了不同的派別,。其中大乘教派不單把佛陀神化,而且還制造了其它許多佛,。
大乘引進了一種菩薩信仰,,認為在宇宙中有許多菩薩存在,予人以幸??鞓?。總而言之,,自從大乘佛教興起后,,佛教遂變成了多佛、多菩薩以及多鬼神的“多神”崇拜,。
藏區(qū)原是信仰自然崇拜的苯教,。當佛教從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時,,一開始遭到了吐蕃社會權(quán)貴們的極力抵制反對,。佛教為了在西藏扎根,、生存、發(fā)展,,采取了各種辦法,。其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從烏仗那迎請來的蓮花生大師在印度密教的基礎(chǔ)上吸收西藏本土苯教驅(qū)邪鎮(zhèn)魔的許多儀軌,,并將苯教的眾多神靈降伏,,吸納為佛教的護法神,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從此,藏傳佛教以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藏人面前,,受到藏族社會的歡迎,。由此,藏傳佛教所崇拜的萬神殿自然便顯得比內(nèi)地和日本大乘佛教崇拜的更是復(fù)雜多端了,。
那么,,藏傳佛教美術(shù)程式化形象造型就一種模式嗎?不,,問題不是一句簡單的程式化就能說清楚的,。我們在欣賞藏傳佛教美術(shù)作品時,發(fā)現(xiàn)佛陀,、菩薩,、護法、乃至動植物,、山石,、建筑等許多物象造型,都是畫師們善于認真觀察物象,,對物象由如實描寫到刪減不必要的細節(jié),,緊緊抓住對象的基本形態(tài),進行概括,、提煉,、抽象而造型的。這是一種藝術(shù)家對事物本質(zhì)認識的深化和把握過程,。其結(jié)果,,這類物象通常只以一些局部的改變而成為具有較穩(wěn)定和固定形態(tài)的類型化形象。
它們一旦成型,,便恒常不變,。即使有所變化也非常緩慢,而且不會遠離基本常形,。這類程式化形象造型在藏傳佛教繪畫中比比皆是,。如佛陀造像中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好”之標準;菩薩,、諸女神的臉型為美麗的蛋卵形和芝麻形,;而餓鬼、食肉惡魔的臉型為丑惡的方形和球形等均是突出基本常形的程式化樣態(tài),。至于歷代的高僧大德,、吐蕃贊普、后妃,、名臣,、以及著名的歷史人物的造型也都中規(guī)中矩,比例得當,,勾勒勻整,。只不過這類人物造型寫實成分更多而已。
在藏族繪畫,、雕塑,、金屬造像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一些密宗造像,,其形象在現(xiàn)實中難以尋覓,,它們并非客觀的實在物象,而是人們在頭腦中虛構(gòu)和臆想出來的理想化的物象,。這類形象旨在表現(xiàn)某種特定的主觀觀念和理想,,被賦予了某種特定的象征意義。藏傳佛教教義認為,,佛陀,、菩薩皆有二輪身,一種是正法輪身,,即真實身,;另一種是教法輪身,受大日如來的教令,,由大悲而轉(zhuǎn)呈出威猛憤怒相,,以此來降魔敵,醒愚頑,。佛的教法輪身,,因降伏魔鬼而無堅不摧,故稱金剛,;醒愚頑而使修行者,、信眾開悟,故叫明王,。這些金剛,、本尊,、護法、明王因其神性而常見多面,、多臂,、多足;有的面孔常具三眼,,并且身材粗短,、壯實以示偉力。常見的還有牛頭,、馬面等各種動物形象,。這種虛幻、怖畏的造型,,其目的就是為了寄托人們的一種理想,,起到一種祈求鎮(zhèn)伏邪惡,降伏觀者心魔的作用,。
在藏傳佛教美術(shù)中,象征性無處不在,,這是造型藝術(shù)的又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所謂象征形象,是指以最大的概括性和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某一種思想,、某一現(xiàn)象的造型形象,。實際上,在造型藝術(shù)中,,象征造型往往只起到一種符號作用,,它離不開特定的象征寓意。
藏傳佛教美術(shù)中最具代表性的程式化象征性形象造型是曼陀羅,。曼陀羅,,梵文意為“壇”、“壇城”,。印度密教在修法時,,為防止魔眾侵入,破壞修法,,在修法地點劃一圓圈,,或修一土城,有時在上面畫上佛,、菩薩像,。 此修法處便稱為曼陀羅。曼陀羅傳入西藏后獲得了很大發(fā)展,。作為一種古老的象征符號,,它的造型是程式化的,。壇城的構(gòu)圖為圓形,外面三——四層,,分別是護法火焰墻,、金剛杵墻、八大寒林墻,、蓮花墻,;和圓形相連接的是方形建筑,一般六層,,用白,、蘭、黑,、黃,、紅、綠六色表現(xiàn)護城河與建筑的裝飾結(jié)構(gòu),;再里是圓,;在金剛墻包圍之中居住著本尊和它的眷屬。其它一切空白處布滿花草,、法器,、吉祥物。
很顯然,,壇城就是用這種秩序嚴密和高度集中的幾何圖形構(gòu)成基本的空間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其密宗理想世界的平面結(jié)構(gòu),從而被當作整個宇宙與人心的象征物,。在藏傳佛教美術(shù)中,,我們還經(jīng)常見到的“八吉祥徽”圖案,也是一典型的程式化象征性圖案,。其右旋法螺象征佛音遠播,;吉祥結(jié)象征佛教教義在大千世界中貫穿始終;寶傘象征佛法能庇護萬法,;法輪象征法輪永轉(zhuǎn),,佛法永布世間;勝利幢象征佛法之力量無敵不滅,;寶瓶象征佛教寶藏無盡,;雙金魚象征佛法能給眾生自由與解脫;蓮花象征佛教清凈而不染塵俗,。如此等等,,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