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文物研究員,、省文物先進工作者扎西次仁,。
■扎西次仁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發(fā)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此,,筆者感觸頗深,。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首要的是解決好三個“認同”,即對中華民族認同,,對中華文化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人心相聚,根本的在于價值相通,,認同相一,。而文化認同則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就會鞏固。這是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思想基礎,,是問題的關鍵,。那么,怎么理解文化認同呢,?人們的認識不盡相同,。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文化認同”是指各民族文化集大成的中華文化。
前幾年,,我國興起了一股“國學”熱潮,,就是例證。為此,,筆者曾撰寫了一篇《“國學”質疑》提出不同意見,。筆者認為,“國學”一詞,,無論從廣義或狹義來解讀,,都是專指漢族的傳統文化,即漢文化的“四書五經”,。在這種漢文化正統思想的指導下,,凡是與漢族傳統文化有關的一切文化術語,都稱之為“中國××”或“國×”,。如以漢族文人畫為代表的架上繪畫被稱為“中國畫”或簡稱“國畫”,;漢語稱“國語”;漢語言文學稱“中文”,;京劇稱“國劇”,、漢族的醫(yī)藥稱“中醫(yī)”等等。在這樣的“國學”觀念中,,根本看不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影子,。這種觀念,其實質就是文化上的不平等,。
文內,,筆者繼續(xù)指出“如果我們今天一定要繼續(xù)使用‘國學’這一概念,,那么‘國學’的含義也應該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擴大,,應將56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包括在‘國學’研究的范疇內,,這樣 ‘國學’稱謂才比較準確科學。”其實,,用中華文化代替“國學”更準確更科學,,更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這一觀點。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我國憲法和民族區(qū)域治自法所堅持的民族平等,,文化平等的理念,。
我們黨制定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其核心就是強調各民族一律平等。依據這一理念,,黨歷來都十分尊重各少數民族文化的發(fā)展,,鼓勵各少數民族根據各自的條件,因地制宜地發(fā)展民族文化,,反對按照漢族的同一模式去發(fā)展自己的經濟社會文化事業(yè),。解放以來,特別是“十年動亂”時期,,我們整齊劃一地照搬漢地做法,,給民族地區(qū)帶來嚴重的災難。各民族文化都是各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各民族文化沒有先進落后,,優(yōu)劣之分。誰也不能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文化或是按自己的意愿改造其它民族的文化,。各民族只有相互學習交流借鑒融合,,自主地發(fā)展民族文化,才能共同促進中華民族文化的全面發(fā)展繁榮,。這是國家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賦予我們的權利,。
通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所發(fā)表的一系列講話以及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筆者認為始終貫穿了一種“和而不同”的文化觀,、社會觀。這是處理新時期民族關系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是古老的中華智慧。“和而不同”是世界的本來面貌和狀態(tài),,也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和而不同”作為一種文化觀,,不僅反映了文化發(fā)展的動力,、途徑和規(guī)律,,而且在當今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共同繁榮的中華民族美好社會。就是要我們堅持平等,、尊重,、寬容的精神,“善于團結群眾,,爭取人心,,全社會一起做交流、融合感情的工作,;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也就是要堅持“和而不同”的思想,。
中華文化要講“和諧”,,要講“同”,也要講“和而不同”,,“同”就是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就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就是堅持和弘揚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這是我們文化認同的底線,誰也不能突破,。但是片面追求“同”“和”,,追求整齊劃一,異口同聲,,千人一面,,高度統一,就容易導致“一言堂”“清一色”,,不利于文化藝術事業(yè)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不利于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qū)域因素相結合,,各民族從本民族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性地把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的規(guī)定落實好,,推進民族地區(qū)社會經濟文化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繁榮,。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是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懷,,容納萬相的氣概,,百花齊放的心態(tài)。這是民族自由,,民主自由,,人民自由。筆者期待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謀發(fā)展、共同繁榮的和諧局面盡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