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5月24日
◎彭忠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白居易晚年在洛陽寓居,,寫下深情的《江南憶》來懷念在杭州的三年流金歲月,。想象千年前的洛陽院內,白家班紅袖歌舞,,清音曼妙,,已到人生暮年的白居易在舞榭歌臺間,把對江南杭州的相思,,又有多少寄托在了白家班花魁的紅衫翠袖上,。讓白居易念茲在茲的肯定不止靈隱寺、郡亭和錢塘江大潮,,還有西湖,、醉白樓、白堤和白樂橋。
以白樂橋為例,,現(xiàn)居杭州的資深媒體人蕭耳指出:如果想拾得一段慢時光,,你可以從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地方出發(fā),,到杭州白樂橋來,。你可以每天在此無所事事,,無非是漫步,、靜閱、品茶,、望山,、戲水、問佛,、養(yǎng)心,。黃昏時,乘興到路邊的小飯店喝一杯小酒,,叫幾碟小菜,,和當?shù)氐拇迕窭页#拖癞斈臧拙右自诤贾輹r那樣,。流光容易把人拋,,但杭州不會。蕭耳指出,,杭州有美人,,有處士,有大師,,有帝王,,有太守,有俠客,,有法師和道人,,有萬貫的豪奢,一廬的清寒,,都在這座城池的年輪里,。
蕭耳認為,杭州歷來是一片尊重個體感受的土地,,如埋香骨于青芝塢的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在西湖邊西泠橋側的錢塘名妓蘇小小等。歷朝歷代在杭州留下生命印痕的名人不勝枚舉,,譬如林逋,、柳如是、蘇曼殊、章太炎,、林徽因等,,他們吸引著五湖四海的仰慕者來此朝圣或探尋。
蕭耳最新出版的《流光記》是一部關于杭州歷史文化的隨筆集,。作者以一個漫游者的姿態(tài),,游走在杭州各處,步量江南,,引出如煙的往事前塵,,為千年歷史古城杭州描繪出一幅獨具精神氣質的人文畫像。本書包括“蕙的風”“朝的陽”“正的午”“碧的影”“慢黃昏”“夜航船”六輯,,從西湖起,,至城外,又回到西湖,,一步一景一故事,,分述歷史記憶中杭州的清氣與孤高、大氣與風范,、陽剛與優(yōu)雅,、婉約與魅惑。作者筆觸細膩,,情感纏綿,,觀察細微,思考獨到,,堪稱杭州歷史文化讀物的翹楚,。
一本《流光記》,浸潤了數(shù)個世紀的江南煙雨,。蕭耳采用文學手法表達西湖的文化散文,,將“文人的歷史”“文字的歷史”“建筑的歷史”穿插于杭州故事中,為解讀杭州歷史文化提供了一種別致而難得的視角,。譬如在隨筆《醉白》中,,作者談到了“醉白樓”的得名過程。白居易在杭州為官時,,公務之余經(jīng)常到位于茅家埠的趙姓酒家買醉,,為其題詞“醉白樓”,還在無意中演化出了其招牌菜“醉白元寶雞”,。醉白樓至今猶存,,讓各地前來追尋白公遺蹤的游人們浮想聯(lián)翩。由白居易在杭州留下的遺跡延伸開去,,作者娓娓講述了盛唐杭州達官貴人的文藝生活以及《霓裳羽衣舞》與白居易的關系,,從而折射出大唐盛世的斑斕色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