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bào) 2023年01月09日
◎楊鈺珍
冬來萬物藏,。我們家藏起了什么呢,?
首先藏起了秋天的累累碩果。金黃的稻谷,、火紅的高粱,、橙黃的玉米,、乳白渾圓的大豆、紫紅的辣椒……這些斑斕的色彩藏在谷倉里,。冬天不再寂寥而蒼白,,我們的飯碗充滿了詩情畫意。
窯藏紅苕,。初冬是挖紅苕的季節(jié),,在某天霧嵐彌漫的清晨,我和母親手握鐮刀,,背負(fù)背架子,,父親和哥哥肩扛鋤頭、背篼,,一家人向苕地出發(fā),。
母親和我先用鐮刀割苕藤,,將苕藤背回房屋附近,晾曬在桐樹上,,這是牛和豬冬天的口糧,。
父親和哥哥把藏在土里的紅苕刨出來背回家。母親和我擇出個小的,、被蟲子啃爛的,、被鋤頭挖傷的紅苕,好一些的是人的口糧,,差一點(diǎn)的喂豬,,精品的窯藏在院壩邊的幾個地窖里。
窯苕是個技術(shù)活,。先將地窖敞開十天半月,,待里面干爽,用掃帚打掃干凈,,里面鋪一層細(xì)沙,,將紅苕一層摞一層,碼放整齊,,中間留個可以踩腳取苕的地方即可,。窯內(nèi)的溫度保持在10至13度左右,過高或過低,,紅苕就會爛掉,。氣溫高,,掀開窯蓋放風(fēng),,天寒地凍時(shí),要在窯蓋上鋪一層厚厚的茅草,。母親說,,紅苕好,我們的飯碗就好,,冬天不漫長,。
藏希望。挖完紅苕,,就播冬小麥,。父親把犁鏵套在牛身上耕地,新翻的泥土撒上農(nóng)家肥,,用耙尖耙細(xì),,把用藥拌好的麥種播進(jìn)泥土里。經(jīng)過霜濡雪浸,,10天左右,,埋藏的希望發(fā)了芽,。不多時(shí),綠油油的麥苗兒傍霜依雪,,成為荒寒的冬天一抹亮麗的風(fēng)景,。
藏柴。地塄上的茅草,,房前屋后的黃荊子,、山坡上的青?樹、柏樹,、松樹,,蒙翳紛披,枝蔓纏繞,。種上冬小麥后,,一家人開始砍柴,松柏樹只修枝,,余者一律砍掉,。柴打捆,用背架子背回家,,豎放在屋檐團(tuán)轉(zhuǎn),,既為房屋擋風(fēng)雪,又為冬天儲備熱能,。
俗話說,,爹親娘親不如火親。在南方的冬天,,霧氣氤氳,,陰冷多霜,少見陽光,,農(nóng)村家家備有數(shù)個烘籠,。烘籠用竹篾編成圓形,內(nèi)置一土陶瓦盆,,煮飯后的余熱炭火,,用小鐵鏟鏟入陶盆內(nèi),用灶內(nèi)熱灰蓋住,,一烘籠炭火可以烤大半天,,如果是燒黃荊子青?柴這樣的炭火,可以從早上烤到煮晚飯時(shí),。在農(nóng)村,,冬日閑耍的老人和做針黹的婦女,人人兩股間夾一個烘籠,坐在小板凳上邊做活計(jì)邊擺龍門陣,,一點(diǎn)也不覺得冷,。
藏肉嘎嘎。每年的冬臘月間,,我家必宰一二頭大肥豬,,先將豬肉肢解成三五斤一塊一塊的,把鹽炒熟,,抹在肉上,,置于大瓦缸內(nèi)腌制一二十天,然后撈出掛在通風(fēng)處吊干,,可以吃到來年栽秧的時(shí)候,。煮熟后的臘肉切成薄片,紅亮亮香噴噴,,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炒茼蒿、蒜苗,、青椒,、萵筍等蔬菜,吃起來風(fēng)味獨(dú)特,。
當(dāng)然不止腌豬肉,,還有腌雞鴨鵝牛羊肉的,過年時(shí)的餐桌各種肉嘎嘎唱主角,,二三盤素菜作陪,,呈現(xiàn)出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的好年景。
藏水果,。冬天最多的水果是蘋果,、甘蔗、橘子,、橙子,。晚秋的蘋果和甘蔗入得窖早些,,橘子和橙子在冬臘月收藏入窯,。年前,僅留少許自家食用,,大部分趕集賣掉,。
藏身體。人在土地上勞作了三季,,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在冬天,我們穿上厚實(shí)的衣裳,,吃上冬藏的五谷,,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放馬南山,,休養(yǎng)生息。常常,,我胯下夾個暖融融的烘籠,,手捧一本閑書,隨意躺在木椅上,,或坐在被窩里,,看累了小憩一會兒,肚子餓了煮個柴火飯,,或葷或素,,自留地里種的白菜、蘿卜,、蒜苗,、芹菜,想吃啥瞅啥,,原生態(tài),,無污染,無農(nóng)藥殘留,,吃得放心,,耍得開心,感覺自己快被冬天豢養(yǎng)成一頭肥嘟嘟的熊貓了,。
冬藏貫穿了我的童年,、少年和十年的青年時(shí)代,并陪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冬,。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