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4月14日
◎錢飛遙
國內(nèi)首部以古書畫修復為題材的解謎小說
古人以“煙云”指代書畫,,董其昌曾言:“畫家之妙,,全在煙云變滅中,?!痹茻熣涎郏瑧乙深D生,,《紙上煙云》的故事就從一幅曠世名作開始,,撥開了古代書畫背后的重重疑云,。
清代揚州書畫修復匠人吳墨林為康熙修復了污損的《千里江山圖》,,后入宮為皇家書畫做修復工作,并被任命為圖籍司主事,。吳墨林表面是修復匠人,,實際卻是假畫販子,他臨摹的書畫以假亂真,,但逃不過宮中圖籍司副主事劉定之的法眼,。二人在宮中暗中競爭,爾后在雍正奪位中因修復有污漬的遺詔而立下汗馬功勞,,又領命南下尋找驚天寶藏,。兩位修復工匠與一眾江湖異士,循著藏匿在歷代名家書畫作品中的線索,,在尋寶鑒寶的過程中,,一步步接近歷史背后的真相……
《紙上煙云》是國內(nèi)第一次以書畫修復為題材的小說,它融合了古書畫鑒賞,、書畫修復,、解謎等多種元素,既有傳統(tǒng)文化底蘊,,又具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揭秘的懸疑小說特質(zhì)??梢詫⑦@些元素成功地融合在一起,,構(gòu)建出獨一無二的古書畫懸疑作品,,得益于作者作為一名古籍文物修復師的身份。
作為一名國家紙質(zhì)文物修復師,,李屹東面對珍貴的古籍孤本時總是小心翼翼,,對著發(fā)黃變脆、薄如蟬翼的紙張不敢大聲喘氣,。但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他以“南北顛”的筆名,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天馬行空,,肆意地把對文物修復和古書畫的熱情揮灑得淋漓盡致,。
將文物修復的光照進了創(chuàng)作
古籍修復自古以來就是屬于匠人之活,書畫裝裱工作枯燥且考驗耐心,、專業(yè)性又強,,從事這份工作的人屈指可數(shù),他們往往獨自與故紙堆作伴,,難免清冷孤獨,。歷史上關于古籍修復的記錄也不多見,經(jīng)學者鉤沉爬梳,,才對歷史中修復工匠的事跡有了一些了解,。如唐寫本《佛名經(jīng)卷第十三》有題記:“沙門道真修此經(jīng),年十九,,?。ㄋ祝┬諒埵稀,!钡勒媸俏宕纬醵鼗腿缢鹿芾矸鸾?jīng)的一位僧人,,他收集了各寺?lián)p壞的古經(jīng)文加以修補,重建了三界寺藏經(jīng),,也是敦煌文獻中有記載的唯一一位修復工匠,。自古以來,不知還有多少這樣的古籍修復者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留存而付出過自己的心血,!
《紙上煙云》的作者李屹東曾在央視紀錄片《古書復活記》的鏡頭下展示了他的日常工作中鮮為人知的一面,。這部紀錄片采訪了數(shù)十位國內(nèi)一線古籍保護專家與學者,記錄他們在古籍修復工作背后的付出與堅持,。作為一位年輕的80后古籍修復師,,李屹東站在一幅色彩脫落嚴重的帛畫前,凝神屏息地為畫像全色,。古籍修復師與作品之間,,就如進行著一場跨越歷史維度的對話,只有他自己才能心領神會,。
在小說中,,他將自己古籍修復師的工作經(jīng)驗和對古書畫的理解,,投射在兩個清代宮廷修復工匠身上——吳墨林和劉定之。這兩位匠人對書畫修復的技藝和對書畫鑒賞的認識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一個市井匠氣,,一個清高迂腐,但對書畫都懷著狂熱真摯的感情,。他們之間互相較量,,是藝術(shù)上的爭持;他們與朝廷之間的決裂,,是權(quán)力與藝術(shù)之間的博弈,;他們在尋寶與解謎之中,探尋的是關于藝術(shù)的真知灼見,。
作者不僅將文物修復的光照進了創(chuàng)作,,點亮了國內(nèi)小說關于古書畫修復題材的空白,更以天馬行空的大膽構(gòu)思立體化了歷史上眾多不為人知,、無文字記載的書畫修復匠人的形象,,讓他們的臉從故紙堆中抬起來,對著我們嬉笑怒罵,,活生生地呈現(xiàn),。同時我們也在作者的文字中思考:藝術(shù)的價值是什么?古往今來,,那些修復匠人為什么甘于坐冷板凳,,為什么執(zhí)著于薄薄的一張紙上,,為修舊如舊而費盡心思,?
懸疑元素與書畫修復技藝的融合
《紙上煙云》雖被歸入懸疑類型小說的范疇,但小說題材與內(nèi)容都極具文人氣質(zhì)和傳統(tǒng)文化底蘊,。在這部小說中,,我們既能充分體驗到處處巧設懸念、情節(jié)跌宕的閱讀快感,,又感受到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特質(zhì),。作者將古書畫修復技藝的手法和門道通過匠人吳墨林的作偽和修復情節(jié)呈現(xiàn)得精彩絕倫,又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使故事更具可看性,。
比如書中寫到吳墨林為討好劉定之,投其所好而仿作朱耷的《鱖魚圖》,,作者就在情節(jié)中融合了做舊的竅門:“吳墨林回到家中,,緊閉房門,取出紙筆,,構(gòu)思片刻,,濡墨揮毫,,不多時便畫了一條鱖魚,又仿著朱耷的書法,,題了名款,。從囊匣中取出一個大木盒, 翻找出朱耷的假印章,,按了印泥鈐蓋上去,。他的造假技術(shù)已臻于化境,不過半個時辰,,就如行云流水般造出一件假畫,,略一掃視,覺得紙墨少了點舊氣,, 于是在廚房熬了一鍋豬油,,將這張畫懸掛在灶臺上,用慢火熬煮豬油,,煙熏了一晚,。待到天明,那鱖魚圖果然裹上一層舊氣,?!?/span>
又如作者寫到吳墨林為康熙修補《千里江山圖》時寫道:“吳墨林長舒一口氣,連夜的工作,,已經(jīng)接近尾聲,,還剩下關鍵的一步。只是這一步,,還得確保沒人看到,,要是皇帝知道了這一步的程序,難保不會龍顏大怒,。只見他偷偷摸摸用手指沾了點唾沫,,在自己的胳肢窩里搓下來一點泥垢,然后用這點泥垢,,在新補的絹絲上反復摩擦,,那鮮艷的顏色慢慢就沒了火氣。他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不太滿意,,又用手指在頭皮上磨蹭了許久,刮下來一點頭油,,涂抹在補絹上,,反復數(shù)十次之后,新補的絹絲竟然被頭油蹭出一點兒包漿的柔光,到這時候,,才算大功告成,。”
這些專業(yè)的書畫修復技巧對普通讀者既顯得陌生,,但又妙趣橫生,,吸引著我們一步步地走向書畫修復匠人的獨特領域。
這部作品的另一驚喜之處,,是作者為小說解謎情節(jié)而創(chuàng)作了多幅書畫作品,。作者畢業(yè)于中央美院,諳熟中國古代書畫家和流派的特點,,因此他在小說中為解謎和情節(jié)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書畫不僅為作品增色,,而且還讓讀者可以一窺作者的丹青技藝和才華。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