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8月21日
◎胡慶和
經過基層的磨練和燈下的內省,他再回到報社工作后似乎變得有了責任心,,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文化文學作品編輯工作不用說,他能做得得心應手,,在采訪方面也有了不俗的表現,。本世紀初年的一個日子,海螺溝冰川閃出耀眼的光芒,,沉寂的雪谷熱鬧起來,,一隊人馬開進溝谷,一部名為《連城訣》的武俠電視連續(xù)劇在海螺溝拍攝,大導演張紀中,,演員六小齡童,、胡軍、舒暢走進雪谷,。還有一個披著長發(fā)的英俊男人走進了茫茫冰川,,他就是楊丹叔,他從康定來,,不為追星,,不是當演員,而是當記者,。他穿著厚厚的衣服,,背著采訪包,艱難行走雪道冰棱上,,既看現場拍攝,,又找演員聊天,采訪歸來,,寫出讀者叫好的特稿,。
過去,丹巴旅游品牌美人谷沒有現在響亮,,旅游業(yè)也沒有火爆,,直到美人谷品牌打響后才迎來巨變。在宣傳這個品牌中,,《甘孜日報》沒有缺席,,楊丹叔沒有缺席。本世紀初年,,丹巴為打造美人谷舉辦首屆成人禮和選美活動,。我和他應邀前去采訪,他走進廣場選美現場,,攝取高碉下的少女成人禮的火爆場面,,領略藏寨風情,收集素材后,,執(zhí)筆完成了一篇“三千美女出大山”的特稿,,既寫出了丹巴的風情韻味,還寫出了丹巴特有的文化內涵,、歷史厚重和發(fā)展變化,,是一篇文筆優(yōu)美、見解獨到,、厚重深刻的好稿。
《甘孜日報》雖然是一張對開大報,,但在省內的新聞影響力有限,,而它的文化影響力卻被新聞界同仁稱道,,每年《甘孜日報》參加全省報紙副刊好稿評選,獲獎等級,、獲獎數量往往都會超過省內一些老資格的大報,,對此引來兄弟報社既羨慕又不平。十年前,,我和他去西昌參加全省報紙副刊好稿評審會,,評稿之余,有的評委在談及獲獎因素時,,舉例《甘孜日報》獲得好稿的原因是地域特點,、素材多,參加評稿會的我不好當面反駁那位同仁的片面之言,,而楊丹叔當即予以反駁,。他說《甘孜日報》是獲獎大戶這個名號不是空手撿來的,既使去撿也要會撿,,好比去河灘,,看著一河大小不一的卵石,如果不去發(fā)現石頭的奇異之處,,再精心打磨,,撿再多的石頭回家又有何用。他這是在用他的方式維護《甘孜日報》付出的勞動和榮譽,。
隨著年齡的增長,,歲月這把刻刀將年青人刻上蒼老,而他的身體也漸漸衰弱,,尤其他在擔任副刊和康巴周末責任編輯后,,盡管干勁十足,但體力不足卻很明顯,。他親自采訪親自寫稿不多,,而是把精力和智力放在培養(yǎng)文學新人和報紙副刊主題策劃等工作上,尤其在專題策劃上下了真功夫,?!陡首稳請蟆啡狈Σ邉澣瞬牛耐ι矶鰪浹a了策劃者的不足,,一段時間一些主題突出,、新穎鮮明的新聞文化文學主題正是出自他之手,如全省海拔最高鄉(xiāng)村民生活狀態(tài)長篇報道,、康巴文學作品系列,、生存家園專版的設立、康巴人物專訪的報道等等,我應邀到全省報紙和全國地市報平臺發(fā)言講述《甘孜日報》副刊辦報經驗時,,就曾以他的策劃舉例,,同時全州一大批文學新人通過他的教授培養(yǎng)寫出了不少好作品,進而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他還精心選編了《甘孜日報》建報六十周年作品選兩本書(約80萬字),。州里為打造康巴文化,策劃了全國第一部接力長篇小說(約30萬字,,作者20余人)《彎彎月亮泖溜溜城》在《甘孜日報》連載,,他是此作的聯絡人和編輯,既要組稿,,又要編輯,,承上啟下,付出的勞動和心血有目共睹,。而我的一篇作品公開發(fā)表也曾得到他的幫助,,上世紀九十年代,他還在成都一家報紙當編輯,,我曾經用心寫了一篇關于五明佛學院的散文《叩訪佛門》,,有點長,且在當時不便在我所在的報紙發(fā)表,,我也不忍心將其長期鎖在抽屜里不見天日,,和他一次聊天中談及此事后,他說,,“交給我,,我給你發(fā)”,真的沒有多久,,他在他主編的報紙副刊中采取連載的形式發(fā)了出來,。這雖是私事,但私事私情后面有大義,,有擔當,,因為此稿在現在看,依然經得起歷史和審美檢驗,。
不可否認,,報社對他是寄予厚望的,但我有時對他“恨鐵不成鋼”――不大滿意他在工作中常把不住政策,、政治關,。記得有次他策劃的州內一件敏感事件的紀實特稿報道,如果按宣傳紀律和相關規(guī)定,,這類新聞暫不宜公開報道,,即使報道,,稿件要送審,或者寫成內參稿通過內部報道,,報送上級,,就因為過于敏感或者不符合宣傳紀律,,一個整版的稿件被我撤稿,,他自然不服,找到相關領導論理,。我對他說,,業(yè)務探討無禁區(qū),公開宣傳一定守紀律,。不宜公開報道的事件,,可作內部報道。國家,、時代需要書寫屬于宏大的敘事,,也不排斥個體的酸甜苦辣的講訴,但個體的悲苦愁悶不宜放大,。同時黨報體制和性質決定它要承擔對黨和人民事業(yè)與利益的巨大責任,,雖然報道敘述社會缺陷是社會責任意識的表現,但過度放大,,其效果會得到相反的結果,。我們鼓勵新聞報道說真話,任何時代講真話都需要破阻力,,如果要沖破阻力,,就要有策略,記者筆下有毀譽忠奸,,有是非曲折,,有人命關天,有家國大計,,黨報職責是幫忙,,而不是添亂……盡管我沒有說服他,他也沒有說服我,,最終他還是妥協(xié),,因為他變得成熟起來,懂得在大事面前服從制度,,服從規(guī)矩,,敬畏紀律,讓規(guī)章約束了他的常有固執(zhí),。
時間不僅是把刻刀,,還是把冰涼的砍刀,,終于斬斷了我在《甘孜日報》工作的情愫。九年前,,我調離報社,,隨著州內一批同代新聞文化人的謝幕,我也船到碼頭車到站退休回到內地生活,。雖然身在內地,,但心卻牽掛報業(yè)發(fā)展和關注文化人的動向,我們沒有揮手說再見,,因為知道再見有時會遙遙無期,。在2019年的春天,獲悉內退到二郎山下養(yǎng)老的他獲得詩歌大獎的信息,,我打電話向他祝賀,。從他電話傳來的聲音里感覺到他身體有些中氣不足。人變老,,體變弱,,這是自然規(guī)律。但他畢竟才五十多歲,,還可在他喜歡的文學事業(yè)和詩歌創(chuàng)作上書寫出更好的作品,,這是我的希望與祝愿。但沒有想到的是,,不久他用自己的方式結束了生命旅程,。這也成了我和他最后的訣別。
《百年孤獨》中有句名言: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他突然離去,是“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是要去野渡,“無人舟自橫”,?
他突然告別人世,,雖然讓多少人難以接受,但他用戛然而止的節(jié)奏,,用詩歌的方式,,讓自己重活了一次。
轉念一想,,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他要離去,,我要挽留也是徒勞,。原諒我造化不夠,,未能喚回他的生命,繼續(xù)作詩人,。愿他在九天之上,,隨處安居。表達的意思除了在文前錄入的那幾句話外,,還從大腦深處迸出兩句詩:“文章己満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寫詩者,,唐朝皇帝李忱,,悼白居易的名詩。借來一用,,既是為楊丹叔送行,也是此文尾句,。就此打住,。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