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bào) 2020年08月21日
◎朱美祿
文人齊名,,指的是文人才華相埒,,名氣相當(dāng),。在漫長的中國文學(xué)史上,,齊名的文人很多,,為了言說的方便,,人們常將他們進(jìn)行合稱,。譬如說潘岳,、陸機(jī)齊名,,簡稱潘陸,;王維、孟浩然齊名,,簡稱王孟,;李白、杜甫齊名,,簡稱李杜,;溫庭筠、李商隱齊名,簡稱溫李,。陸以湉在《冷廬雜識》卷五“齊名”條中說:“韓,、柳齊名而聲氣異,元,、白齊名而志節(jié)殊,。”可見文人齊名并不意味著彼此性情一樣,,志節(jié)相同,。
文人相輕是頗難根治的痼疾,即使在齊名的文人之間也照樣存在,。范曄在《后漢書》中記載,,崔骃“少游太學(xué),與班固,、傅毅同時(shí)齊名,。”撇開崔骃不論,,曹丕在《典論,?論文》中說:“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备狄阕种傥洌湃A與班固旗鼓相當(dāng),;而班固不能審己度人,,對他存有無來由的輕視。
唐人范攄在《云溪友議》中記載,,“劉長卿郎中,,皆謂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錢郎劉李,。劉君曰:‘李嘉祐,、郎士元,焉得與予齊稱也,!每題詩,,不言其姓,但長卿而已,?!眲㈤L卿自許“五言長城”,,不屑于與李嘉祐、郎士元并稱,,題詩只署名而不言姓,,一般以為他意在以這種方式表達(dá)對“錢郎劉李”之說的不認(rèn)同。其實(shí),,署“長卿”之名,,是對自身的確證;不言“劉”姓,,乃是對“錢郎劉李”之說進(jìn)行消解,。劉長卿的舉措,可謂用意深遠(yuǎn),。
雖然不常見,,但是文人謙讓與自負(fù)并存的情況也是有的。通常所謂的“初唐四杰”,,指的是生活在唐朝初期的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個(gè)人,,簡稱為“王楊盧駱”,。雖然四杰齊名,但是據(jù)《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楊炯曾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焙苊黠@,楊炯對這種排序很不滿意,。時(shí)人對于楊炯的反應(yīng)多表達(dá)了同情的理解,。崔融認(rèn)為:“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睆堈f則道:“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yōu)于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后’,,信然,;‘愧在盧前’,,謙也?!睏罹?,曾任盈川縣令,故世稱楊盈川?,F(xiàn)代學(xué)者聞一多先生也說過:“楊年紀(jì)比盧小得多,,名字反在盧前,有愧不敢當(dāng)之感,,所以說‘愧在盧前’,;反之,他與王多分是同年,,名字在王后,,說‘恥居王后’,正是不甘心的意思,?!辈还軛罹嫉淖载?fù)與慚愧有無道理,需要指出的是,,排名總是借助媒介在一定時(shí)空中進(jìn)行的,,難免有先有后??僧?dāng)事人認(rèn)為排序的先后包寓有豐富的含義,,從中解讀出了輕重優(yōu)劣的意味,所以心中憤懣不平,。今人排名時(shí)常要附上一句“排名不分先后”的說明,,無意中是以史為鑒,或許真有助于消弭排名靠后者心中的芥蒂,,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元代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了趙孟頫一則題畫文字:“吾自幼好畫馬,自謂頗盡物之性,。友人郭祐之嘗贈余詩云:‘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韓上?!茼n固是過譽(yù),,使龍眠無恙,當(dāng)與之并驅(qū)耳,?!彼^龍眠,是北宋畫家李公麟的別號,;所謂曹韓,,是指唐代畫家曹霸和韓干,。韓干是曹霸的弟子,趙孟頫畫馬師法韓干,,自認(rèn)為不及曹,、韓,寓含有對師尊和師祖尊崇的意味,;假如李公麟不介意的話,,則忝與并駕齊驅(qū)。趙孟頫的自我定位,,反映了他修養(yǎng)良好,、態(tài)度謙虛。須知陶宗儀在廣泛觀覽趙孟頫的作品后,,曾由衷地稱贊道:“閱公所畫馬及人物,、山水、花竹,、禽鳥等圖,,無慮數(shù)十百軸,又豈止龍眠并驅(qū)而已哉,?”
能讓與自己齊名者出一頭地,,這樣的文人無疑是鳳毛麟角,可遇而不可求,?!绊n孟于文詞,兩雄力相當(dāng)”,,唐代詩人韓愈與孟郊齊名,,合稱“韓孟”,以他們?yōu)橹鞯脑娕梢脖环Q為“韓孟詩派”,。韓愈在《醉留東野》一詩中說:“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并世,,如何復(fù)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鐘,。韓子稍奸黠,自慚青蒿倚長松,。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鐘,。吾愿身為云,,東野變?yōu)辇垺K姆缴舷轮饢|野,,雖有離別無由逢,。”韓愈雖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jì)天下之溺”的成就,,但是這首詩不但表明了他對孟郊推崇備至,還灌注著一種讓賢尊賢的情懷,?!吨芤住分姓f:“云從龍,風(fēng)從虎”,,后世因以“云龍”比喻朋友相得,,這首詩也為我們留下了“云龍韓孟”的典故。如“何當(dāng)繼韓孟,,相逐似云龍”,;“昔唐有韓孟,云龍兩連翩”等,,就是對這一典故的襲用,。
雖說名為實(shí)之賓,但真正能超脫名聲羈絆者鮮有其人,。假如名氣差距很大,,排名有先有后,文人心里或許可以接受,;對于齊名的文人,,排名的先后往往是起釁的溫床。雖然間或有謙謙君子,,但也不乏不逞之徒,。有道是見微知著,文人對于排名先后的反應(yīng)態(tài)度,,無疑是其精神境界的折射,。須知作品的藝術(shù)質(zhì)量才是名聲最有力的保證,只要寫出了足夠好的文章,,自然會實(shí)至名歸,。所以文人應(yīng)該致力于好文章的創(chuàng)作,而不是斤斤計(jì)較于排名的先后,。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