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10日
◎饒哲生
讀罷已故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蒼涼深處等春天》,,我久久不舍釋卷,,因為它篇篇精彩,字字珠肌,,讓人獲益非淺,。
《蒼涼深處等春天》,,共分四輯,分別是:時光知味,,歲月沉香,、一切風(fēng)景皆心景、盡心當(dāng)下,,即是完美,、人生有夢當(dāng)不惑。該書有三大特色,,一是文字獨特,;二是故事有哲理;三是插圖唯美,。說到文字獨特,,作者擅用暗喻寫作手法,告誡世人一些活命哲學(xué),。如:“番薯即使在土里,,他們也時刻緊握拳頭,藤藤蔓蔓,,團(tuán)結(jié)一起,,永不分離。” 這些看似平淡的句子,,卻暗喻了番薯扎根泥土,,團(tuán)結(jié)向心的初心永遠(yuǎn)鮮紅的情懷,同時,,也比喻了臺灣和中國大陸心心相印,,永不分割,血濃于水的同胞真情,;書中的故事富含哲理,,是因為作者能將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鎖事串聯(lián)成一篇篇醒世故事,那些故事篇篇引人向上,、個個鼓勵人們熱愛生活,;說到插畫唯美,是因為書中用一幅幅魚逐落花,、梅花,、翠竹、香茶,、古琴,,甚至小貓仰望蝴蝶等水墨寫意畫點綴書頁,讓全書有了清閑時尚的美麗色彩,。
從《蒼涼深處等春天》中,我處處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敬畏,。
作者是珍愛生命的,,他在第一輯《正向時刻》中提到,他在埔里等車,,品了車站附近的甘蔗與荔枝,,食后,他齒頰生香,,倍感四小時的車程仿佛剎那,。小故事透露了作者抓住了生命的正向時刻,讓時光充盈,,在負(fù)向時刻,,讓心靈及時沐浴美好的惜命情懷。
作者是敬畏生命的,,他在第二輯《發(fā)芽的心情》中,,描寫了蜜桃樹的生長與枯萎過程。如:“果樹像透明的綠水晶,,抖顫地睜開了眼,,那些芽抽得早,也特鮮明,仿佛在一個個補償母親的陣痛,?!薄坝袃芍赀€沒發(fā)出新芽,枝丫已在冬天里枯干,,一碰就斷,。”描寫的這些文字,,作者道出了觀樹的心得,,即:只有永遠(yuǎn)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發(fā)芽的人,才能勇敢過冬,,進(jìn)而滿樹繁葉,,最終結(jié)出比以前更好的果實。我贊同作者的觀點,。人要敬畏生命,,并常懷樂觀之心。
作者是熱愛生命的,,他在第三輯《快樂地活在當(dāng)下》里,,記錄了一次記者采訪他,問他有什么座右銘,?他從容平淡地說:“欠講義的稿件今日寫,、繳房屋貸款、買毛筆就是我的座右銘,?!边@些座右銘是作者依守生命,快樂活在當(dāng)下的生動注釋,。
而在第四輯《半夢半醒之間》中,,他描寫了他到鐘表行買一懶人鐘,由于幾次按滅鬧鐘開關(guān),,使鬧鐘不再鬧,,導(dǎo)致生活工作無規(guī)可依、有覺難醒的生活歷程,。由此,,作者領(lǐng)悟了一個人生哲理:“人生的不完美不可怕,怕的是迷途不覺,,沉夢不驚,;怕的是心靈缺失鬧鐘,不能從無明,、習(xí)氣,、妄想,、執(zhí)著中叫醒?!笔前?,夢中還有夢在,是生命的遺憾,,但覺中還有覺在,,則是生命的幸運。我愿做一個有夢更有覺的人,,讓心性遠(yuǎn)離妄想,,執(zhí)守初心,做自己的主宰,。
好書如香茗,,《蒼涼深處等春來》,就是一杯難得的香茗,,它既潤澤心肺,,又醒腦,讓人永遠(yuǎn)品不夠,、讀不厭,。閑暇時刻,我還會細(xì)賞,。蒼涼深處有春天,,相信,它會激勵我永守生命初心,,勇敢跨過一個個嚴(yán)寒冬天,,暢迎無限明媚的春天。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