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bào) 2019年11月12日
◎張建國
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西寧古稱“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
出了蘭州城,,徑直奔向西寧。車過甘肅境內(nèi),,從感覺上是一路在下坡,,但蘭州的海拔市區(qū)是1520米,西寧的海拔是2295米,,換言之,,這是我視覺上的錯誤。其實(shí),,車右的湟河就是從西寧附近的湟源流經(jīng)此的,,按此推理,應(yīng)該是越走越高了,。
天色越顯陰霾,,像是要下雨了,,沿途的楊柳隨風(fēng)飄拂,湟河里的滾滾濁浪,,歡快的相互追逐和擊打著,,一路向前。
一路西上西寧,,感覺植被好了許多,,沿途的莊稼和人家也多了不少。
抵達(dá)曹家堡機(jī)場時,,一場小雨沙沙的撞擊著疾馳的車窗。這讓我從玉樹,、格爾木,、德令哈、敦煌,、武威,,一路走來基本上40度左右的高溫,加上沿途干渴得腳踏下就塵土飛揚(yáng)一樣的焦渴心靈滋潤了不少,。真正算來,,此前在敦煌一段10來米長的路上飄灑了5、6粒雨之外,,這場持續(xù)了十多分鐘路程的雨算來就是我們此行西北所見的甘霖了,。曹家堡臨雨,喜悅的心情伴隨著細(xì)雨,,潤濕了我的心田:“如沙小雨敲窗急,,大美青海蒼茫際。曹家堡機(jī)場依稀,,六十里風(fēng)塵清新”,。
沐浴過曹家堡喜雨后,懷著憧憬和期盼,,在夜色掩映中我們進(jìn)了西寧,。
初進(jìn)西寧,感覺就同先前聽說的一樣,,破舊而雜亂,。不過進(jìn)入市中心后,感覺明顯不一樣了,。晚飯后,,已是9點(diǎn)過了,燈火闌珊的西寧城更展示出她的魅力,。很累,,加上要記錄日記和洗衣物,,也就放棄了夜逛西寧的念頭。
午夜時分,,萬籟俱靜,,記錄著當(dāng)天的所行、所觀,、所感時,,突然聽見輕擊窗戶的“沙沙”聲,原來是又下起了小雨,,在這祥瑞的細(xì)雨中,,西寧市的夜色更平添了幾多溫馨和浪漫。
西寧市是青海省會,,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qū),,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西寧歷史悠久,。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qū)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 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將軍在此設(shè)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shè)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為青藏高原與中原的交通中轉(zhuǎn)站。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是吐蕃角廝羅的國都,,成為東西商貿(mào)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jìn)入青唐城,改稱西寧州(取名西方安寧之意),,建隴右都護(hù)府,。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shè)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qū),,設(shè)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縣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省會。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西寧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nóng)業(yè)區(qū)與牧業(yè)區(qū),、漢文化與藏文化的三大結(jié)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dá)100萬之多,,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個民族,其中少數(shù)民族人口54.36萬人,,占總?cè)丝?5.55%,。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影響尤為深遠(yuǎn),。
西寧取“西陲安寧”之意,是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jīng)之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古有“西海鎖鑰”之稱,。西寧古稱“湟中”,,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
今天的西寧市為蘭青鐵路終點(diǎn),、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起點(diǎn),,依然是通往青藏高原腹地的交通要沖。西寧周圍群山環(huán)抱,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西寧市名勝古跡眾多,,主要游覽點(diǎn)有北山寺、東關(guān)清真大寺,、馬步芳宅邸等,,湟中縣的塔爾寺是藏傳佛教圣地,著名的青海湖距西寧市151公里,。
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古稱西平亭,曾是漢后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