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4月10日
◎田治江
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幸的,悲哀的,人為什么會記住一些早期的東西,,也注定是因為悲傷,、同情,是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東西,。可見寧肯的寫作是深厚的,有穿透力的,。對一個孩子來說,,童年的記憶是多種多樣的,但寧肯的記憶是疼痛的,,有歷史性的,。
北京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不但是首都,,而且也是一座城市,。
但是這座城市和別的城市有著許多的不同,它曾發(fā)生過什么,,經(jīng)歷過什么,,記住過什么,沉淀過什么,,遺失過什么,,也許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是有著不同的,。
那么,,在作家寧肯的眼里,北京又會是怎樣的一座城呢,?他在《北京:城與年》的前言里說:城市是時間的容器,,鄉(xiāng)村是時間本身。在北京在座城市里,,在時間的容器里,,會給我們貯存著什么樣的記憶,作家用一本書作了回答,,這也是因為北京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過客,,而作家不是,既是經(jīng)歷者又是見證者,。
1957年他們一家來到了北京,,1959年作家就出生在北京,那時的北京從空中看就是一大片四合院,,可以說作家是既見證過老北京,,又經(jīng)歷過新北京,是一天一天看著北京從老北京變成新北京,,直到現(xiàn)在更加現(xiàn)代化的北京,。
但是,作家卻用一本書的容量來寫他記憶里的北京,,而那些記憶里的北京盡管是北京的過去,,但對北京本身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對今天的我們,,對明天或者后天的他們來說,,更是珍貴的,。
正如作家寫的那樣,“北京給予了我太多無形的東西,,如果這不是一種天賜,,也是一種宿命。無論什么,,作為一個寫作者,,我都照單全收,一切都在我的寫作范圍之內(nèi)”,。
在開篇的《記憶之鳥》中,,他說實際上人并不總是向前走的……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往回走,會尋找自己的來路,、起點(diǎn),,對起點(diǎn)的好奇超過未來的好奇。也正因為這樣,,作者寫了他在三,、四歲時候的記憶,而且記憶深處是兩只死鳥,,這兩只鳥給作者的童年留下了太多的記憶和懊悔,,因為他目睹了小鳥死亡的全過程。
他說:“父母走前總會放點(diǎn)什么供孩子玩,,那次是鳥,,是兩只小麻雀,剛長出一些翅膀,,還不會飛,,幾乎一模一樣。我清楚的知道那一只是‘我的’,,自然只喜歡屬于‘我的’那只,,因為被繩子拴著,我長時間把屬于‘我的’那只捧在小手心上,,盯著看,,看黃色的小嘴,圓圓的眼睛,,慢慢的玩,,看完這邊眼睛看那邊。黃口小麻雀的眼睛被我看的閉上了,,不過又睜開了,。但過了會兒又閉上了,,接著半睜半閉,,顫,,閃……開始我還覺得好玩,但顫與閃突然像種無形的閃電劃過我黑暗的意識……本能的不安……本能地覺得這只鳥不好了,。于是打開另一個盒子,,里面的鳥的眼睛圓圓的,一眨不眨,,非常精神,,而我手頭上的鳥蔫頭耷腦。我沒有任何猶豫,,就 把‘我的’鳥放入盒子,,把別人的鳥拿出來,換了個個兒,。結(jié)果我在玩的過程中,,這只鳥和上一只一樣,眼睛也是顫與閃,,就這樣,,我又一次換回另一只,結(jié)果,,這兩只鳥就這樣被我玩后再也站不住了,,最后都死了?!?/p>
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不幸的,,悲哀的,人為什么會記住一些早期的東西,,也注定是因為悲傷,、同情,是心理上留下了深刻的東西,??梢妼幙系膶懽魇巧詈竦模写┩噶Φ?。對一個孩子來說,,童年的記憶是多種多樣的,但寧肯的記憶是疼痛的,,有歷史性的,。
在接下來的《城墻》《火車》《化石》里,同樣關(guān)注的是與北京在座城市有著更直接的東西,。他說:“童年就是這樣,,雖然小但決定了許多事物,就像有些水流很小,卻決定了遠(yuǎn)方,?!边@樣的基調(diào)是深沉的,也是厚重的,,也唯有這樣的厚重才能配得上同樣厚重的北京,。
在《貓》里,他寫到1969年,,大人都走了,,家里只剩下我和一只貓,它的眼神兒都比我大,。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孤獨(dú)與無助,,連一只貓都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段蓓斏系膲簟?,開頭就說屋頂是小時離夢最近的地方,而且想做就做,,隨時隨地,,甚至有時隨一只貓就做上。仍然給我們一種孤獨(dú)感,,房頂,、一個孩子,或者一只貓,,這種居高臨下的視覺,,會讓一個孩子有了更多幻想與遠(yuǎn)方的思考。
同樣《哨音》,、《探照燈》,、《自行車》關(guān)注的仍然是從孩子的視覺來看更廣闊的、不被大人們注意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或者說物像的背后,,既有歷史的,也有時間的記憶,,這些記憶獨(dú)屬于一座城市,,更獨(dú)屬于一個人。
還有一類,,比如《1969年的冰雹》,、《防空洞》、《衛(wèi)星,,溫都爾汗》,、《穿過七十年代的城》、《毛主席去安源》更多寫的是特定年代的特定事件,而這些事件在經(jīng)歷了那個年代人的記憶已經(jīng)生了根,,成為一個時代的標(biāo)志和印記,,作家則把這些事件還原回它本來的面目,再從一個孩子的視覺來看待這些事件,,有一種讓我們回到過去,,也置身與那個年代,,那個時間段的特殊感覺,。
還有一類,比如《北京圖書館》,、《美術(shù)館》,、《新華書店》,這些與其說是寫記憶,,還不如說是在寫文化,,北京這座城市里,除了歷史和時間,,更重要的是有文化,,有內(nèi)涵,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靈魂,,豐厚而又持久,。作家正是通過這些具體的可感知的東西,來寫北京這座厚重的城市,。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語言上,,會讓我們時不時的感到驚喜?!袄橡^長腰彎得厲害,,但在深度的彎曲中卻昂著頭,目光直視,,像一尊銅像”,,“歷史是阻攔不住的,稍有縫隙就會流瀉出來,,何老師就是縫隙”,,“別看苦力負(fù)重,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都透著內(nèi)心的東西。哪怕他一身酒氣,,喝了半斤八兩,,你走近他都會感到一種從容,與酒不同的東西,一種穩(wěn)定的氣場,?!薄ⅰ澳隳曔^什么就會比什么塑造,,凝視過虛無會比虛無塑造”,,“過去這不是問題,問才是問題,,現(xiàn)在還真是問題,,這意味著有些問題也會像時間一樣變得彎曲”。這些語言獨(dú)特又獨(dú)到,,閃現(xiàn)著思想的火花,,能把一個人在瞬間點(diǎn)燃。
同時,,這本書中還有許多由陳惜惜拍攝的圖片,,那些黑白的照片,更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和寧肯的文字有著最完美的結(jié)合,,圖文兩相依,讓我們在文字里體味圖片,,在圖片里回味文字,。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