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13日
◎宮鳳華
徐志摩曾說“庭院是一片靜,看當頭月好”,,一種恬靜安謐,,如春日小溪,,在心頭潺潺流淌,。
早年間,,母親在庭院里栽種的柿子樹,,如今已枝繁葉茂,、亭亭如蓋。它斜立在清亮的鹵汀河邊,篩風弄月,,自在嫵媚,。夏天枝葉遮天蔽日,秋天,,青綠的柿子變成了金黃色,,霜降時分由橘黃變成通紅,。滿樹的紅柿子燦爛地微笑著,,一盞盞紅燈籠照耀著農(nóng)家小院,秋天被它們渲染得分外妖嬈,。
每到中秋時節(jié),,母親便摘下半熟的柿子焐得透熟后,就以一種秋天的姿勢送給四鄰親友,,余下的再讓家人品嘗,。母親總是笑盈盈地看著柿子樹,如同凝望自己的兒孫,,眼里射出奇異的光彩,。
我們欣喜地剝開柿子皮,放在嘴邊,,輕輕一吸,,柿汁就進入口中,滿嘴的軟甜,、綿潤,、滑滋在舌蕾上綻開;那深藏腹中的軟核,,光潤酥軟,,嚼起來是美滋滋、滑嫩嫩,,味蕾立時陷入鮮美的沼澤中,。
秋雨瀟瀟,滿地卷積的紅黃柿葉,,仿佛是一幅秋天的寫意,。柿樹葉子愈見稀疏,但所剩無幾的柿子卻更加紅艷光鮮,,透著質(zhì)樸而溫馨的氣息,,一如母親的氣息。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有些柿子結在很高的枝頭上,倔強地翹首于枝巔,色彩灼灼如火,,格外搶眼,,如吉祥的燈盞,照亮秋末的寂寞和蕭索,。劉禹錫《詠紅柿子》詩:“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本因遺采掇,,翻自保天年”把這種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
母親做的柿餅特甜特香。先選色澤金黃,、萼尖薄黃的柿子,,用刨子刨凈外圍硬皮,保留接近柿子萼盤和果梗的梗皮,。然后將刨凈外皮的柿果攤放在院子里曝曬,,再用手輕輕地捏成扁圓形。霜降前后,,將柿餅攤放在涼爽的地方,,使柿餅糖分外溢,其表面出現(xiàn)白霜即成,。嘗一口,,肉肥而甜潤。
每當晚霞染紅天際的時候,,暮色清涼而歡悅,。一家人圍坐在小院里的桑木桌旁,剝食著鮮嫩的菱角和芡實,,品嘗著母親做的柿子餅,,整個院子,氤氳著柿子淡淡的香味兒,。小院的秋夜格外靜美,,那密密的柿葉濾著月光映在地上,是清簡的素描,。小院里的那份親切,、那份溫馨,靜靜地彌漫開來,,笛聲一樣悠遠,。
而今妻子擅做軟炸柿子。將柿子去皮,,搗碎,,成柿子果醬,。然后加入面粉混合均勻,攪拌成橙黃色濕性面團,。將棗泥,、果仁、黑芝麻粉混合,,作為餡料,。最后將餡料包入面團中壓扁,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即可,。我們吃得齒頰生香,,不忍卒筷。
柿子,,色艷味美,,博得了歷代文人雅士的厚愛:唐代白居易有“柿樹綠陰合,,王家庭院寬”之贊嘆,;唐代李益留下“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的佳句,;清代查慎行鐘情柿子餅:“齒疏宜軟美,,喉潤覺清空”。
國畫大師齊白石喜畫柿子,,因其與事,、世、市等字諧音,,寓意吉祥,。柿子以沒骨畫出,葉筋和枝杈勾勒較淡,,凸顯葉片中的柿子,。畫作構圖飽滿,色彩熱烈,,顯示出一種喜慶,、樂觀的情緒。
柿子紅艷在庸常的平民生活里,,姿態(tài)溫婉清美,,在月光小院里,在清淺時光里,,恣意安然,,自在妖嬈。如一盞盞紅燈籠,,靈動了恬淡而喧囂的日子,。讓我們的鄉(xiāng)秋汩汩流淌,,讓我們重拾遺落在歲月深處的詩性和唯美、淳樸和恬淡,。